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操作能力

如题所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学生的实践是有条件的: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良好的物质条件基础;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直观操作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直观演示、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强化感性认识,为理解知识奠定基础,并运用知识实践操作。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我事先叫学生自己动手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上课时带来,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经验,直接提出“能不能把你手中的两个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给学生的探索指出了思维的方向,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抽学生汇报各组拼成了什么图形?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推导。
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拼、剪、折、量、捏、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的学习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创设出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实践操作的兴趣。
例如: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把围成圆柱的厚纸沿着高剪开,使学生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剪开呢?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是不是能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我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启发学生想这些问题,你们自己动手就可以解决,不信?请大家试一试。激起了学生的操作兴趣。
三、加强引导,交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方法
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欲望,还需要引导它们会动脑去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少走弯路,灵活地选择操作方法,有所创造地去操作。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通过演示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小圆的周长是否比它直径长度的3倍少一些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让学生用硬纸板剪成的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或用软尺将围绕圆一周,使学生确信所有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同时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