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怎样进一步指导中国进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党校学习作业,科学发展观是怎样进一步指导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

  具体答案没有,不过有相关的给你参考一下。你可以按照这里的要点,结合自己的看法说说 呵呵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纪元。30年来,改革开放一直是最鲜明的时代元素,一直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前进的根本动力。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新的生机活力,得到了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水平。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今天,我们肩负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确立改革开放的方向、重点、方法和原则,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科学把握改革开放新的形势背景
  改革开放都是在具体的形势和背景下进行的,新的形势会对改革开放形成新的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研判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挑战。
  要看到当前形势中的积极因素。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继续改革开放的良好基础。物质基础方面,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能够承担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物质成本。思想基础方面,由于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党、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已经树立起了改革开放的思想观念,对继续改革开放的热情高、意愿强、呼声大,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已经牢固地成为意识形态中的主流。体制基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对外开放的政策效应日益扩大。经验基础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吃过很多的苦头,无论经验还是教训,对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都是有积极帮助的。
  在看到积极因素的同时,更要正视当前形势中的问题和挑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处于初、中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科技、教育、文化水平还比较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增长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市场体系还不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还不健全,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仍然十分突出;“三农”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任务依然艰巨;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府转变职能不到位,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和丰富多样,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滞后,民生方面的欠账较多;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相关制度建设的滞后,影响了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重视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由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日益显现,国内价格上涨压力、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等问题十分突出,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
  这些情况表明,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十分必要,任务也十分繁重。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和推进符合科学发展和形势要求的改革开放政策。
  二、紧扣发展主题进行改革开放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和前提。新时期改革开放要紧紧围绕建设和发展这个中心,以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为目的。凡是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机制体制,都要坚持、完善和发展;凡是阻碍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消极因素、特别是体制机制因素,要坚决改掉革除;同时,还要积极建立和推行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要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紧扣发展主题进行改革开放,必须创新发展观念。在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方面,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民生福利水平;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要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既要注重GDP的增加,更要注重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速度和效益的同一;在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要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紧扣发展主题进行改革开放,必须明确发展思路。要通过改革开放,摒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科学的增长方式,需求结构方面主要依靠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产业结构方面依靠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投入要素方面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来支撑。
  紧扣发展主题进行改革开放,必须确立发展重点。一是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树立绿色经济和在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等理念,以效益指标、环境指标等为指挥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工业科学技术水平,加快发展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四是全面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各个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开放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新时期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改革开放为了人民、改革开放依靠人民、改革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
  改革开放为了人民就是说,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改革开放的一切决策,保证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通过改革开放,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要以能够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财富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为目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开放,要以能够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来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为目的;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要以能够创造更丰富的文化精神财富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社会领域的改革开放,要以能够切实推进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为目的。
  改革开放依靠人民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始终相信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各项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才能切实贯彻执行。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寻找改革开放的思路,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来制定改革开放的政策,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来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来检验改革开放政策的效果,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来纠正改革开放中的工作失误,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来保障改革开放的成果。
  改革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说,要把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坚持改革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改革开放为了人民和改革开放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改革开放成果如果没有或很少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为了人民就会落空,改革开放依靠人民也就失去了基础。要通过改革开放,妥善解决来自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应该成为对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既是改革开放自身的需要,也是由改革开放的目的决定的。一方面,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身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另一方面,要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改革开放,来构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要全面。从改革开放本身来说,如果我们动真格、真心实意地搞改革开放,就必须是全方位,不能小打小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由个别突破发展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改革开放的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配套性更强。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开放,都必然要牵涉到其他领域,影响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或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开放的协同配合。任何一项具体的改革开放,都要有目标要求、评估分析和政策措施,还要有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否则就是不全面的、就是不科学的。在做好一项改革开放的同时,要注意做好与其他改革开放的协调和有机衔接。不全面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就不能够深入,就不能够成功。从改革开放的目的来说,要通过全面的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围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全面实行改革开放,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改革开放要协调。全面整体的改革开放是由一个个单项改革开放组成的,任何单项改革开放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协调性就成为改革开放自身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注意协调性是十分必要的。某一方面的改革开放,要注意自身的协调问题,也要注意在整个领域中的协调问题;某一领域的改革开放,要注意自身领域内的协调问题,也要注意与其他领域的协调问题。不注意改革开放的协调性,改革开放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从改革开放的目的来说,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改革开放要可持续。从改革开放本身来说,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有短期行为,要注意改革开放政策的延续性和长效性。从改革开放的目的来说,要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说,就是要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发展速度和发展结构、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对“可持续”还可以多一层理解,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来促进发展,要注重从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解决问题,建立和形成我们事业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和长效文化氛围。
  五、加快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开放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改革开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和形势的要求,针对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开放。
  按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推动经济建设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科技发展体制机制,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二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和完善要素市场和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四是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五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六是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解决政府“越位”和“缺位”问题。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按照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提高人口管理水平。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4
【编者按】根据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安排,为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创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党委书记于茂阳深入教学单位和机关职能部门走访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学校如何实现整体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报告遵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从完善学校顶层设计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三方面做了深刻阐释。

完善顶层设计 深化教学改革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关于如何实现我校整体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

于茂阳

一、关于顶层设计理念与发展战略思考。
高校发展的顶层设计理念的实现过程是从“准确定位”和“锁定目标”出发,经由“科学设计”和“战略控制”,确保目标执行到位,使蓝图变为现实。这几大步骤鲜明地体现着顶层设计理念的内在逻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高校陷入“无顶层的设计”或者“有顶层无设计”的发展误区。
(一)目标与定位
山东工艺美院建校以来,尤其是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的目标定位逐步清楚,2007年底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考验,使得办学目标和定位越发明晰。此次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有必要将学校的目标与定位进一步修订并固定下来。我们的目标是经过十年的时间把我校建设成国内高水平特色鲜明的设计艺术大学。我们的定位是艺术实践教学型,用艺术实践区别于工科、医科、职业教育等的实践教学。
(二)战略与设计
近年来,学校围绕上述发展目标,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办学规模、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都进行了顶层设计。比如,在专业建设方面,以设计学科为主,文科和理工科结合,既保持纯艺术性的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专业,又发展了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数字艺术设计专业,还保留了传统的手工艺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既保留了重点学科,又着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的学科增长点,并逐个促使其成为学科协调发展的粘合剂,积极发展有较强社会需求的边缘与交叉学科,构建科学的“学科生态系统”。在人才培养特色方面,努力引导学生形成特色化的知识结构,提升其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三)控制与执行
学校顶层设计的目标确定以后,不仅具有了引导作用,而且具有了约束作用,即凡是与核心目标不相符的因素,即使有可能产生短期效益,也会被制度化屏蔽掉。比如,近年来我校办学声誉较好,生源也较充足,按照学校现有的办学空间和办学条件,还可增加本科招生规模,但是为了确保我们的目标定位得以实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放弃短期效益,稳定现有招生规模和数量。
顶层设计目标的实现取决于高效的战略控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的固化。学校通过自上而下的形式确定顶层目标之后,还要进行自下而上的广泛论证,使其真正成为全校上下的价值共识,进而通过修订章程、制定发展规划等方式,将这些顶层目标固化下来,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更迭而改变。二是分层的设计。即学校内部各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围绕核心目标,进行递归式的子系统的顶层设计,使全校上下的发展目标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的体系,真正形成战略协同效应与发展合力机制。尽管我们提出了实践教学型的类型定位,但二级学院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实验室空间有效利用不足等种种问题,这也反映出顶层设计的执行力保障问题。
二、关于教学改革
关于教学改革的问题,近几个月来,在全国高等教育界有一个共识的提法: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真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教学,改到痛处是教学。多年来高等教育界一直提倡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成为改革的焦点。
教学是高校生存发展的主线、本真和主旋律,没有了教学,高校就不复存在,教学工作搞不好的高校,也不是好高校。淡忘教学改革,或者不能让教学改革有实质性的突破,即使其他方面的改革搞得热火朝天,也谈不上蒋改革落到了实处,高等教育质的提升和超越就很难实现。
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教学应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形式。教学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基本任务:教学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这三方面既相互作用,又不能混为一谈。抓好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很重要,这是改善教学条件、建立教学秩序的基础性、常规性工作,不可以有丝毫松懈。而教学改革则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破解质量难题的关键,其作用是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不能替代的。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应由规模扩张为主转变为内涵提升为主的质量发展型发展之路。高等教育的改革应在深化和完善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将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自觉地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凝聚更多的精力,把教学改革这一高等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政策切实抓好,抓出成效,促进其实现大提高。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借前几年建设新校区之机,打破常规、更新观念,逐渐建立起了若干实践教学空间,配备了大量设备设施,构建了适合学校发展实际需要的个性化、专业化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引起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赞赏,我们自身也深切感受到其重要意义。但是仍有少数管理者和教职工对此项改革了解不深、认识不足。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受到根深蒂固的旧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管制性教育和灌输式教育方式仍然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与学、做与行相背离的状况还时有发生。一些管理者仍满足于学校教学工作一天天地照常运转,毕业生一批批地正常毕业,很少想到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反差,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知之甚少;有些同志只是对教学改革作口头文章,并没有真正行动起来。要冲破这些显性或隐性的束缚,外部或内部的阻力,需要一场彻彻底底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方法大革命。
三、关于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众所周知,只有通过建立起合理健全的制度,将大学所拥有的所有资源,包括人、财、物和大学的精神、传统、追求等各方面有形无形的资源很好地整合利用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稳定的制度化保障,大学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可能实现。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现代大学发展的要求,建立起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管理组织构架,在此基础上形成精干高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管理团队。二是构建完善、和谐、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之间应是和谐的,而不是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应是不断丰实、完善和创新的,而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三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与平衡。既要使大学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正常开展工作,保证办学活动的合法性和有序性,更要保证教师、学生的学术自由,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尤其要增强教师在学术性事务方面的决策参与权。四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一方面可以为教学科研、艺术创作、优秀人才培育、优秀成果创造提供机制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学生安心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完善个性,健全人格体格。五是加强校园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广大师生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构建现代化大学制度已不单纯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大学自我发展的需要,是要付诸努力的现实课题。我校建校三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在民主办学、教学科研、党的建设、人事财务等方面制订、修订、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已成为我校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挥或者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学校开展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情。即使是国内外的百年老校,在制度建设方面也存在需要改革和修订之处。今后学校将致力于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符合工艺美院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为此应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有必要启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章程》,明确学校的法律地位,明晰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确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第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理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机构的职责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晰教学研究、艺术创作、专利获取等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使教师的个性和优势得以充分展示。第三,健全校级和院级学术委员会制度,激发基层学术组织在学术性事务、学术性评价、学术性考核以及晋升方面的主动性,更加体现教授治学。第四,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资助和培养力度。第五,推进人员分类管理和分层次考核,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能。第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重创造上做细致文章,不宜过早划分专业,尤其是不宜过早划分专业方向。第七,继续深入推进学分制,让学生能够选老师、选课程、选专业。第八,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经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制度。第九,尽快建立一套激励机制,让大面积的同学迅速投身于实践教学中锻炼提高。
我们要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完善顶层设计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一条真正适合山东工艺美院发展的现代化大学之路。
第2个回答  2009-04-25
应该开放,但是目前的局势,也不能瞎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