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心理健康?

如题所述

著名心理学家许又新提出心理 健康 的三个标准。

1. 体验标准。指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

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的评价很适当,不过高地高估自己,也不过分的贬低自己,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稳定而客观的评价标准,不受他人评价的影响。不会过分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2. 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 社会 效率和 社会 功能(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人际关系和谐等 )。

就是做事情,比如工作学习是否可以正常进行,是否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人际关系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可以很融洽地跟别人相处,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目的。

3. 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过去、现在与未来)考察分析(而前两种标准主要着眼于横向,考虑一个人的精神现状)。发展指标指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行动措施。

就是是否有理想有目标,并且可以把这些理想和目标实现。让自身得以发展。

简单地说,就是你的内在是不是有一个稳定的自我,不因为别人夸就高兴,别人贬就恼怒,沮丧。而是很清楚知道自己的边界,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有目标,有理想,有工作,学习能力,可以实现目标,可以接受失败,并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合作和交流。

从小家人关心我们的身体 健康 ,而心理 健康 往往被忽略。

我们学会要注意牙齿清洁,不要长蛀牙,避免引起牙疼;

雨天回来要及时更换干净的衣服,避免感冒;

皮肤被划破了,需要及时擦药水药膏预防发炎。

但是我们很少有人被教育:当你遇到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内心愤怒,委屈,嫉妒,悲伤的时候,如何辨识情绪,如何跟情绪相处,如何走出情绪低谷。

同样的行为背后,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慢慢地,形成了孩子自己的信念,遇到暴力行为要回击,暴力可以解决问题,或者面对暴力需要容忍,无力抵抗。

事实上我们知道,除了以上相对消极的行为应对,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优的,至少是让内心更有力量的。

寻求老师家长,甚至执法部门的帮助,尽量合理沟通解决问题,制止施恶方的不当行为,感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累经验,建立内心的自信和控制感。

心理 健康 不象身体 健康 一样,有明确的养育方法和衡量指标判断孩子是否发育正常。

甚至因为孩子行为跟其他孩子不同而被误解。

一个3岁孩子推了一把一个1岁左右孩子,小小孩子的妈妈对大孩子非常生气,认为大孩子 有意伤害 了小小孩子,并认为这个孩子有暴力倾向

如果了解一下大孩子的想法,大孩子听到小小孩子妈妈对孩子的呼唤,而孩子没有注意到,TA只是想 帮助 这个小小孩子回到妈妈身边。

根据心理 健康 标准,观察一个人的情绪、行为反应,行为背后的动机,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是否 健康 。

如果工作上的某个问题被指出,然后就感到自己没有能力,一事无成;

一旦听到一句表扬的话,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目空一切。

因为别人对我们的评判而形成自我,不同的评判会有不稳定的自我。这不符合 健康 心理的标准。

当一个人对外界的刺激,引起异乎寻常的情绪反应,比如重要的家人因病离世,大多家人在哀伤的时候他很开心很兴奋,如果背后没有什么爱恨情仇的故事,可以猜测这个人的认知和情绪反应机制有可能问题。

如果说,街上有两个人打架,其中一个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只看打架这个行为,我们是无法判断谁是病人。

只有去了解他们打架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才更好判断。

如果其中一个人说,他的车子碰到我的车子了,我下来跟他理论,他不承担责任,还把我推到了,这口气我咽不下!

如果有其中一个人说,我是天上派来收拾这些不讲道理的人,这个人就是不讲道理。

很明显,后面一个人的反应是跟现实不符的,外界的刺激在这个人的内部激起跟正常人不一样的反应,可以断定他的心理 健康 是有问题的。

一个人对于一件小事的愤怒超出了正常范围,比如因为别人不小心踩了自己一脚,对方也诚恳地道歉了,被踩的人仍怒不可遏地暴打了对方一顿,可以判断这个人的愤怒有一部分不是来自当下的被踩事件,暴打对方只是内在巨大压抑情绪的宣泄口。

一、明确心理 健康 的定义1946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 健康 定义为:“所谓心理 健康 是指身体、智能以及 情感 上与他人的心理 健康 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国内心理学家认为心理 健康 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

二、了解心理 健康 的对立面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心理 健康 必须了解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1、心理问题是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心理矛盾的心理状况。对几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递增趋势。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

第一类,自卑心理/自大心理

第二类,孤独心理/炫耀心理

第三类,焦虑心理/懒散心理第四类,苦闷心理/享乐心理


2、心理疾病是严重的心理问题。

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等;“再也不会有人爱我了。”“我再也不会爱上其他人了。”

②精神分裂症:胡言乱语,胡作非为。(常言说的精神病。)

三、形成整体性认识心理 健康 —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三分法)

维护心理 健康 ,解决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 

一个心理 健康 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 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 健康 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 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 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 健康 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 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 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 妒、敌视等),因而在 社会 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 健康 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心理 健康 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 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 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 心理 健康 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 健康 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 社会 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5.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 健康 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 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 社会 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 社会 规范允许 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 人格和谐完整。   

心理 健康 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 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 社会 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 体。   

7.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 健康 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 健康 。   

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 健康 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健康 的标准不仅仅是身体强壮不生病,也是心理 健康 的要求。

目前,心理 健康 已经成为现代 健康 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们认为,所谓心理 健康 ,是指对于环境及周围的人、事、物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 健康 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 社会 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作为即将步入 社会 的当代大学生来说,

心理 健康 变得异常重要!

那么什么才是衡量心理 健康 的标准呢?

1.具有正常的智力;智力的正常是心理 健康 的首要标准。

2.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愉快、喜悦、乐观、豁达、恬静、满足、

幽默等好的情绪,

有益于心身的 健康 和调动心理潜力,有利于人们充分发挥其 社会 功能。而激烈的情绪波动,以及长时间的情绪消极可导致人的心理失衡,不仅使人的认识和行为受到左右,而且可能造成心理机能的紊乱,导致各种身体疾病的产生。

3.具有较强的 社会 适应性;

4.具有健全的意志品质;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理想,自觉地确定你的理

想目标,并支配自己的行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

5.具有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6.良好的人际关系;

7.心理特征符合心理年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30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协调,适应环境。有良好人际,有幸福感。在工作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还有一种观点定义: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与大多数人相比,心理功能正常,没有心理疾病,第二,能积极调节自己心理状态,适应环境,富有建设性发展,完善个人生活。
检信智能专注心理健康检测,守护每个人的心理健康。检信智能ALLEMOTION多维度心理情绪测评系统,是检测心理情绪的客观性工具,可以为不同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检测服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