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自7月1日起将禁用!

如题所述

黄意峥

为避免食品中所含人工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之危害,卫生福利部规定,自107年7月1日(以制造日期为准),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氢化油,也就是食品禁用反式脂肪。 由于不完全氢化油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而不少饮食中人工反式脂肪之主要来源为部分氢化油,对心血管健康危害甚钜,因此卫福部规定,自 7月1日起禁止食品中使用反式脂肪。依研究调查显示,限制人工反式脂肪酸之摄入量,有助于降低冠状动脉疾病之风险。 反式脂肪越吃越「伤心」

危害心血管健康的「反式脂肪」隐藏在日常饮食中!根据卫生福利部调查发现,每3个台湾人就有1人从来没听过反式脂肪,因此,当你在享用烘焙食品、糕饼、油炸食物或饮用奶精调制的饮料时,可要小心会越吃越「伤心」!

早期为因应奶油不足的需求,也为了避免动物油含高量不利健康的饱和脂肪,于是将液态植物油经部分氢化制成人造奶油(即乳玛琳),成为奶油的取代品。中研院生医所研究员潘文涵表示,将植物油部分氢化的过程,会改变脂肪分子结构,让油品饱和度略为增加,趋近于奶油,但饱和度仍低于奶油,当时学界认为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未料,此人为过程会将部分原来的顺式不饱和脂肪,变成反式不饱和脂肪。

然而,近年国际上大量研究显示,反式脂肪会大幅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甚至与不孕、失智、乳癌、糖尿病等都有关系。乳玛琳或奶精(有奶香的植物氢化油)作为取代品多年之后,才被发现其中所含的反式脂肪比原本的饱和脂肪更不健康。

糕饼、奶精、油炸物,暗藏反式脂肪

董氏基金会食品营养组主任许惠玉分析,反式脂肪来源可由天然、氢化、精炼后及反复油炸等途径产生。天然的反式脂肪和人造的结构不一样,对人体无害,所有乳品、乳制品都含有微量的天然反式脂肪,例如牛奶、羊奶、天然奶油等。

氢化过程包括全部氢化或部分氢化处理,前者过程中将不饱和脂肪全部转为饱和脂肪,最后虽不含反式脂肪,但饱和脂肪相对提高;部分氢化油常见于人造奶油、酥油、奶精等原料,包括须高温烘培的糕饼点心,如奶酥、凤梨酥、千层派、巧克力棒、蛋卷等,以及含奶精的奶茶、三合一咖啡,都使用到这些原料。

此外,大豆油等油脂虽未经氢化处理,但制作过程须经「高温精炼」,会产生些许反式脂肪,除非加工制程有精进;至于油脂只要经反复油炸,都会依油炸温度、次数、程度多寡,导致油炸物的反式脂肪越来越多,因此,盐酥鸡等炸物最好别碰。

反式脂肪塞血管,心血管疾病风险增

国民健康署曾发布「民众对反式脂肪之认知与摄食习惯调查」发现,36%民众没听过反式脂肪,更遑论了解它对健康的伤害;更有高达43%的民众期待「 *** 规定停用反式脂肪」。

国健署指出,国外研究已证实,每天只要摄取4~5克少量的反式脂肪,就会增加血液中的坏胆固醇、降低好胆固醇,还会增加三酸甘油酯,造成血管阻塞及发炎,并提高23%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另有研究发现,反式脂肪与不孕、失智、乳癌、糖尿病等都有关联。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若将总热量2%反式脂肪的热量,完全以单元及多元不饱和脂肪取代,可减少2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若在总热量中降低0.5%来自反式脂肪的热量,可减少3%的中风死亡率,以及6%的冠心病死亡率。依据卫福部2013年国人10大死因统计,台湾每年有近1万名30~70岁民众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有超过2千7百人因糖尿病死亡,因此,对反式脂肪提高警觉,可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威胁。

强制包装食品标示含量

为避免反式脂肪对健康的伤害,丹麦是全球第一个对反式脂肪下达禁令的国家,于2003年开始全面禁售含2%以上非天然来源反式脂肪的食品;2008年4月,瑞士立法对反式脂肪食品进行限制销售;美国纽约市也自2007年7月起,全面规定餐厅每份食物中使用的非天然反式脂肪不得超过0.5克,美国加州则在2010年起禁止州内餐厅使用。直到104年6月中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要求食品制造商3年内从产品中移除部分氢化植物油。

台湾也跟进丹麦及美国,对人工反式脂肪祭出禁令。卫福部于105年4月22日发布订定「食用氢化油之使用限制」,规定自107年7月1日,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氢化油。

在标示上,食品药物管理署食品组科长李婉媜说,目前已知有丹麦、美国、加拿大及台湾等国,强制包装食品标示反式脂肪含量,欧盟、韩国、中国等都以自愿性标示为主。

台湾自2008年起强制包装食品在「营养标示」栏位标示反式脂肪含量,但以往反式脂肪标示只针对氢化植物油形成的「非共轭式反式脂肪」,而天然及精炼后形成的反式脂肪,目前检验方法无法区别。但自 104年间,食药署规定所有包装食品都应明确标示反式脂肪总含量(含天然及人工),若每100克固体包装食品或每100毫升液体包装食品,脂肪量不超过1克、反式脂肪量不超过0.3克,即可标示为「0」。

标示「0 」比美国严,来源多难全禁

许多素糕点都会使用砂糖、白砂糖等精致糖,以及鲜奶油、奶油、蛋糕粉、人工添加剂等成分,虽反式脂肪的标示皆为「0」,但从鲜奶油、奶油中却可看出糕点含有反式脂肪,因为每100克里反式脂肪不足0.3克而不须标示,消费者因此常误解「0」等于没有反式脂肪,因此,将这些高油、高糖的糕点吃下肚,不慎过量的话,就易引起糖尿病、心血管阻塞等健康问题。

李婉媜表示,包装食品强制标示反式脂肪含量的国家,都各自订有标示为「0」的条件,各国基准点不一,例如美国是每份小于0.5克以下强制标示为0,丹麦则以最终产品总脂肪来算,反式脂肪小于1%可视为0,韩国虽未强制性标示,但也订定每30克中反式脂肪小于0.2克,可自愿性标示为0,甚至可标示「反式脂肪zero」。事实上,我国针对「0」的标示比美国、韩国来得严格。

许惠玉坦言,台湾需要高温处理的糕饼点心比欧美多,如绿豆椪、双胞胎、油条、蛋黄酥,都有使用到酥油、白油、人造奶油、黄油等,若祭出禁令,影响层面相当广,对产业的冲击也会很大,禁用后食物成本将相对提高;另以健康角度来看,若禁掉反式脂肪,饱和脂肪势必跟着提升,但饱和脂肪对健康也是不利的。

以技术层面来看,许惠玉说,反式脂肪很难全面禁止,原因出在反式脂肪来源多,除天然之外,部分氢化或精炼后产生以及反复油炸,都是其中的途径。

糕饼业革命,别贪恋「奶香」

「台湾糕饼业必须革命!」潘文涵以自己为例,她去面包店会直接问店员:「请问里面放的是什么油?」甚至要求店家提供非使用氢化植物油的面包糕点,更经常召集同事团购,跟店家指定购买没有放人造奶油的核桃吐司。

她指出,糕饼类问题大,不只是反式脂肪,还有饱和脂肪问题,而香味四溢的糕饼若不是使用以饱和脂肪为主的奶油、棕榈油,就是使用含反式脂肪的人造奶油、酥油等,提醒民众为了健康改变口味,别贪恋这种香气,避免食用宣称「奶香」的面包、糕饼。

此外,潘文涵强调,厂商也应自主改善,许多糕饼包装标示「植物性油脂」,让人误以为很健康,其实是含反式脂肪的「氢化植物油」,因此,民众挑选糕饼要记得看标示,没标示就主动问店家,才能为自己的健康把关。

常见含反式脂肪食物

1.高温烘焙糕饼:奶酥、凤梨酥、千层派、松饼、酥皮起司。

2.油炸食品:炸鸡、盐酥鸡、炸薯条、甜甜圈、洋芋片。

3.使用奶精的饮品:奶茶、三合一咖啡。

4.油脂:人造奶油、酥油、白油、硬化油、反复油炸的油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