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之僧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作品译文】

天下的事不分困难容易,认真去做再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不去做,那么再容易的事都会变的困难。人去做学问没有难易之分,去学就行。

我天资愚钝,不及别人;我材质平庸,不及别人。但我天天学习,时间久长对此也不懈怠,

四川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很贫穷,其中一个很富裕。贫穷的和尚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普陀山)去,你看怎么样?"富裕的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贫穷的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裕的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普陀山),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裕的和尚。富裕的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裕的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贫穷的和尚吗?

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可靠却也不可靠看,倘若仗恃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可能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


【作品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作品出处】

文章选自《白鹤堂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有删改。彭端淑,生岁不详。清文学家。


【作品注释】

为学:做学问。

乎:吗?表示疑问语气。

人之为学,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之:代词,它,指知识。

亦:也。

则:如果……那么。

者:……的事情。

蜀:四川。

之:助词,的。

鄙:边远的地方。

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于:对。

欲:想要,要。

之:到…去,往,到。

何如:如何,怎么样?

子:你。

何:怎么样?(商量语气)

恃:凭借,倚仗

往:去。

钵:这里指僧人盛饭的用具。

足:足够。

数年:几年。

买舟:雇船。

下:顺流而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明:次,下一个。

自:从。

还:返回。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惭色:惭愧的神色。色:神色,脸色。惭:羞惭。

去:距离。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至:到达。

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立志:树立志向。

顾:还,反而。

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作品简介】

《蜀鄙二僧》是清代彭端淑创作的一篇文章,主要通过蜀国的边境有两个和尚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选自《白鹤堂文录》。《为学》是清代彭端淑所作的一篇文章,通过讲述四川边远地区一贫一富两个和尚想要到达南海游玩之事,告诫人们人的成功在于努力,而不是在于聪愚。


【创作背景】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收录于《白鹤堂文集》,为清代彭端淑作品,作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当时连一个文举人都没有,作者见状,甚为忧心,急而训之,所以才写出这篇文章来。


【作品鉴赏】

其一

文章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平庸与聪明的关系也可转化,如孔子的学说却由天赋不高的学生曾参相传。接着讲了四川边境贫富两僧想去南海的故事,富者一直想雇船而不能实现,贫者苦行一年而返,说明天下无难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点出立志为学这一中心命题。结尾指出,自恃聪明而不学者必败,愚庸者能勤奋学习则必有成就。全篇采用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写法,两僧对比,例证生动,观点鲜明。

其二

聪明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需要凭借的东西越多,就越多地被这些外物所限制;而不需要依靠什么外在的东西来完成自己的计划,也便更大程度上地获得了行动的自由。

当初不知电脑为何物时,人脑的记忆力强得惊人,一旦发明了电脑,人们把信息一股脑地存在电脑里,又整天在那里担心,电脑什么时候会"卡壳"、"会生病"。

物质的极大丰富所造成的表面自由,实际上正在远离生命原初的自由自在。

人穷志不短。

蜀鄙的穷僧能只身到南海,凭的就是"志"。相反,人富了却能丧志,蜀鄙的富僧不就如此吗?

看来,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

现实生活也是一样,我们一定不要做那表面富有,头脑却空空的富僧,而要学习穷僧矢志不移、不畏艰难的精神。

人不仅要树立志向,还要付出行动。在付出行动的同时,要凭主观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作者简介】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约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约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清康熙38年(1699年)他注重振兴教育,培植人才,整顿吏治。乾隆二十年辞职返川,任成都锦江书院主讲、院长二十年,造就了大批如李调元、张船山等优秀人才。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著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坛》。八十一岁时病故于成都南郊白鹤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0
译文: 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 可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有惭愧的脸色。 从四川到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第2个回答  2023-05-11
蜀鄙之僧的文言文翻译为:蜀地和偏僻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一天,贫穷的和尚对富有的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有的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贫穷的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有的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顺江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一无所有,就别做美梦吧!”
可第二年,贫穷的和尚竟然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有的和尚听,富有的和尚听了,惭愧得羞红了脸色。
文章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有志向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相反,如果一个人富有却失去了志向和勇气,就会逐渐失去内心的平静,甚至会逐渐变得贪婪和自私。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努力学习和进步,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第3个回答  2023-08-30
蜀鄙之僧文言文翻译为: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顺江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一无所有,就别做美梦吧。”可第二年,穷和尚竟然从南海回来了。他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可靠却也不可靠;倘若仗恃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可能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
第4个回答  2023-08-28
蜀鄙之僧,指的是来自蜀地(古代指今天的四川地区)的一位僧人。"蜀鄙"表示蜀地偏远、文化相对落后。这个短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地方的文化水平较低或知识水平相对有限。

下面是对"蜀鄙之僧"的文言文翻译:

蜀鄙之僧

Translation: The monk from the remote land of Shu

请注意,这只是对"蜀鄙之僧"这个短语的简单翻译,具体上下文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你需要更多相关的翻译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