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百科全书的英文名是什么?

据说有70个字母左右哦!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由明成祖朱棣敕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至永乐五年(1407年),全书22877卷,分装11095册,约3.7亿字,是18世纪法国的狄德罗所编著名百科全书的12倍。

  《永乐大典》全部用毛笔工楷书写,正本早已失踪,至今杳无音讯。由于篇帙浩繁,这部百科全书从未刊刻,仅在明嘉靖年间手抄重录过一部副本。本世纪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大部分被焚毁,余下的多被掠走他乡。现已知存世的《永乐大典》副本零册仅约400册左右,分散在8个国家和地区。

  负责此次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郭又陵说:“北京的中华书局和台湾的一家出版社都出版过《永乐大典》的影印本,但都是缩印。而这次是严格按照原书的版式规格(长51厘米、宽30厘米),选用中国最好的安徽泾县宣纸套色印刷,连装潢也模仿原籍的黄色丝绸,力求保存《永乐大典》的全部信息,真实再现这部伟大著作的原貌。”

  郭又陵说,出版社拟用一年半时间先印制现存中国大陆的163册《永乐大典》,然后再陆续出版现藏于海外的200余册。目前已经印制的40册共100套,每套售价25万元人民币,主要面向图书馆和研究机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艾思仁说:“《永乐大典》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哪怕只是它很小的一部分,对学者的研究来说都很重要。任何影印出版它的努力都是令人敬佩的。”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安平秋说:“我们对《永乐大典》的发掘远远不够,今日所存也只是当年总量的百分之三、四。仿真影印出版会使世界更多的学者有机会研究《永乐大典》,让更多的人共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完)

  专家呼吁海内外共享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书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张菁 钱荣)中外专家今天在北京呼吁人类共享散存于全球各地的《永乐大典》——世界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由明成祖朱棣敕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至永乐五年(1407年),全书22877卷,分装11095册,约3.7亿字,是18世纪法国的狄德罗所编的著名百科全书的12倍。

  一百年前,八国联军劫毁中国典籍以及二战时期日军入侵中国使《永乐大典》或被焚毁,或散落民间。现在存世的《永乐大典》副本只有400册左右,分散于8个国家和地区。

  来参加此次《永乐大典》编纂600周年国际研讨会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艾思仁说:“海外的收藏者应该把所有的《永乐大典》都归还给中国。这个逻辑很简单,因为它是中国的东西。”

  艾思仁还将呼吁的公开信放在了互联网上。

  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东方典籍部的大卫·哈里维说:“即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归还,也要让中国了解散存各地的《永乐大典》的情况和相关信息。因为它是中国的文献。”

  据专家介绍,北京国家图书馆目前藏有《永乐大典》221册,约为全球藏量的二分之一强。五十年代初期,前苏联将沙俄和日本劫走的64册《永乐大典》归还了中国;前东德亦归还了3册。现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1册,英国51册,德国5册,日本和韩国也有一些。

  除此之外,究竟还有多少《永乐大典》残本流散在研究图书馆或私人手中现在还不得而知。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安平秋说:“今天所见《永乐大典》仅为当年的百分之三、四,这是由于旧中国贫弱造成的历史悲剧。”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说:“《永乐大典》的编撰空前绝后,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如果世界各地的收藏机构和收藏家能够拿出原书,提供拍照、再版之用,让这一文化遗产重现于世。这是造福中国和世界学术界,推进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义举,必将流芳百世。”

  此次研讨会历时3天,有90多位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50多个研究机构和收藏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完)

  《永乐大典》迄今为止发现存世副本残卷400余册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沈路涛)集中华文明五千年于一书的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已走过600个年头。据有关专家学者介绍,迄今为止存世的《永乐大典》副本零册大约有400册左右,约800余卷,不到原书的4%,分散在8个国家和地区。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于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3000多人历时4年纂修而成。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共辑录图书8000种,天文地理,人事名物,无所不包。整部典籍共22877卷,另外目录就达60卷,全部用毛笔工楷书写,是世界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书,比法国狄德罗、达兰贝主编的百科全书还要早出300多年。由于篇帙浩繁,仅在明嘉靖年间重录过一部副本。而正本从此下落不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谜案。而副本也几经磨难,乾隆年间已发现丢失1000余册,光绪元年清理大典时发现仅存5000余册,光绪20年(1894年)更只剩下800余册。本世纪初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仅存《永乐大典》副本大部被焚烧,余下的多被掠走他乡。

  从此我国就一直在探寻这部伟大著作散失的踪迹,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也在努力收藏、保存、复制劫余残卷。据了解,目前有世界各地30多个单位收藏了《永乐大典》残存本。其中国家图书馆从1912年第一批《永乐大典》入藏到现在,已拥有221册,超过全球藏量的半数,居各处收藏的首位,也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珍藏之一。这些珍藏许多是由重视文化遗产、支持文化事业的有识之士捐赠私藏汇集而成,包括赵元方先生捐赠的私藏,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收藏的21册,北京大学移送的4册,以及前苏联、前东德等送回的67册,山东掖县一农民捐赠的1册,此外还包括抗战期间运往美国保存,后转至台湾,暂存台湾故宫博物院的60册。

  据介绍,近年来世界各地续有发现《永乐大典》残本,目前近200册《永乐大典》残本散落在8个国家的30多个单位。其中美国、日本和英国是收藏大户。美国包括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波士顿图书馆均有收藏,日本则有国会图书馆等8个单位和3个个人收藏。英国则有英国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等进行收藏。而我国内地除国家图书馆外,目前只发现上海图书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有残本收藏。

  正是因为正本的杳无踪迹,副本的屡遭劫难,残存本的集散离合,使《永乐大典》的命运备受瞩目。除乾隆年间修纂《四库全书》,曾利用《永乐大典》辑佚古籍外,《永乐大典》中保存的书籍史料至今还没有被全部认识、利用,新的发现也时或有之,对《永乐大典》的研究、保护、利用,成为学术界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一大研究课题,日益受到关注。(完)

  国家图书馆呼吁:让《永乐大典》重现于世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沈路涛)在《永乐大典》编纂迄今600个年头之际,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今天向世界《永乐大典》收藏单位发出呼吁:望世界各地藏书机构、收藏家群策群力,共襄盛举,拿出《永乐大典》原书,提供拍照、再版之用,使这一文化遗产重现于世,垂之永久。

  这是任老先生在今天举行的《永乐大典》仿真影印出版首发式上作上述表示的。目前北京图书出版社从2001年12月开始,用特制宣纸套色印刷,原大仿真分批出版现存于世的《永乐大典》。拟用一年半时间先首批出版收藏于我国大陆的163册的大陆珍藏版。待首批出完后,再用一年半的时间陆续出版现藏于海外的200余册,使之为学界、大众所共享。

  原本11095册的《永乐大典》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努力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经验、知识和智慧做出总结和重构。汇集的8000余种图书,其中成段或全书采录的文献,能一字不改,保存古籍原貌。这部规模宏大的类书,存于皇宫禁地的正本后人未见踪迹;副本在清代续有遗失,近代更遭八国联军焚毁、劫掠,遭到毁灭性的重厄,是世界文化的巨大损失。

  正因为这部大典的辉煌及其在历史上的特殊遭遇,反映国家兴衰,凝结民族感情,我国一直在探寻这部伟大著作散失的踪迹,各国政府和学者也在努力收藏、保存和复制劫后残卷。如今已知400册左右的大典残本零散于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单位。

  为了更多地共享《永乐大典》的信息和文献,从清代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各国各地已经出现了影印本、晒蓝本等复制形式,但有的由于各自资料不全,难以形成完整的学术价值,有的由于办事、技术的限制,难以保存原书的全部信息。而尽可能完整地影印出版《永乐大典》更是几代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目前运用现代尖端摄影及印刷技术,直接摄取原书影像,使完整复制《永乐大典》成为可能。

  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永乐大典》学术、文献研究,国家图书馆决定将馆藏劫余卷帙依照原书的版式规格、纸张装帧,仿真出版,以推动当代学术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任继愈先生认为,“这一夙愿的实现有赖于全世界《大典》收藏机构、收藏家及有识之士予以合作,大力支持。”“相信所有为这项事业作出贡献的机构和人士也必将因此而彪炳青史,流芳百世。我们也相信世界各民族对于彼此文化的认知与合作必将消弭一切思想分歧和历史创伤,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0
TFJYULLLLLGHDEHTJGFHDFGHTJYJFGRUH
第2个回答  2013-11-20
HJKKLGYYHHRDHYKJ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