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最先是生长在什么地方?

如题所述



金鱼的祖先是鲫鱼,最早由晋朝桓冲在庐山发现,当时的名字是:赤鳞鱼。


古代晋朝文士之风盛行,大家特别喜欢游山玩水,以文载道,当时看到这种红黄色的鲫鱼,大概也特别喜欢。


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养鱼风气,估计赤鳞鱼的下场可能是被剥鳞抽骨,成了古人的肚里亡魂。



金鱼真正开始改变命运的是在东汉。那时候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喜欢放生鱼,说是可以攒功德。


这种传统就一直沿用到现在,赤鳞鱼就是在那时候被捉来又放生,渐渐被更多人了解。估计会有一部分人为了攒功德专门捞鱼,然后分批放生,期间多少也是会养几天的,但这不能算是真正的养鱼。


从东汉以后,赤鳞鱼的命运一直没有明显变化。生活也一直在雨打风吹里度过




南宋时期,出了位好奇心比较强的皇帝,他没有治理好国家,在位期间治了岳飞的罪,罢免了韩世忠,在各种演义里被骂出翔。


他对很多事情都抱有兴趣,包括养鱼,赤鳞鱼就是在那时从昌化进入皇宫,在层层高墙里过着舒适的生活。赵构给赤鳞鱼起了个名字:金银鱼。

从那之后,很多官员家里也有了金银鱼,从此“金鱼”算是咸鱼翻身,不用再跟油盐酱醋称兄道弟了。


但到了元朝甚至是明朝初期,养金鱼的人逐渐减少,这段萧条时期受社会动荡以及封建思想影响,其次,元人本来就对养鱼不怎么热衷,导致养鱼之风减弱,大家不再对这种爱好有太多热情。


不过也是在元朝时期,金鱼从池养转变为盆养。养鱼空间的缩减,对金鱼的衍化至关重要。现在金鱼的形态,也有这方面的影响。



有了元朝养鱼的底子,金鱼的“百花齐放”时期在明朝绽放,首先,明朝人养鱼的容器有瓦盆、木盆、瓷盆,金鱼的形态也从修长的流线型逐渐变为丰盈短小。


明朝人开始试着根据品相给金鱼命名,所以有了:丹顶鹤、印红头、七星、八卦、金鞍、棉被等品种,鱼尾也在养殖过程中逐渐分开,成为三叶、四叶等。文人雅士的文章中也频繁出现金鱼的影子。现在大家见到的金鱼,基本跟明朝时期的没有太多区别。


这一次跟文化的接触,让金鱼受益匪浅,也给金鱼走进千家万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虽然历史课本中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文字狱以及权力的游戏,但明朝的壮大以及世界地位,是很多国际难以企及的。在跟日本、朝鲜等国家来往时,金鱼顺利走出国门,成为当时日本一时无两的稀奇品种。



历史总是出奇的相似,金鱼的浮沉也是这样。八旗入关后,金鱼市场又开始萧条,可能剽悍的北方民族不能理解华夏人的情调。总之清朝初期,是金鱼市场的又一“黑暗时期”。


后来乾隆下江南游玩,发现南方的金鱼比北方好看,于是全国招募养鱼能手到京城育种。有了皇家扶持,金鱼又一次越上云霄。




跟国内一样,金鱼也逐渐被国外接受。其中17世纪被引欧洲,19世纪进入美洲。现在只要是对中国观赏鱼有了解的鱼友,大多都听说过金鱼。




如今世界上共有1000多种金鱼,从外表看,已经很难讲看出金鱼鱼赤鳞鱼的血缘关系了。


根据相关学术研究,从赤鳞鱼到金鱼,先后经过了体色变异、体形变异、鳞片变异、背鳍变异、胸鳍变异、腹鳍变异、尾鳍变异、臀鳍变异、头形变异、眼睛变异、鳃盖变异、鼻孔膜变异以及下颌膜变异。


在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金鱼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并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缺点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家面前。




现在金鱼依然生活在很多家庭鱼缸里,不管生活怎么变化,不变的是中国人对金鱼执着的情怀,以及对文化的敬畏与崇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6-29
金鱼与鲫鱼是一个“种”,金鱼是鲫鱼的亚种,是鲫鱼经过培养变异获得的。也就是说,金鱼的祖先是鲫鱼,所以金鱼最先就生活在自然淡水中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7-04
金鱼妈妈的肚子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