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如题所述

“中国模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模式为基础,实行双调控模式即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双重调节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努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扩展资料:

基本特征

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模式”也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模式。从基本经济制度上看,中国由过去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四统”的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交融的混合经济。

由过去分配方式单一、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的分配制度转变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平与效率并重、既有差别而差别又不能过大、既鼓励部分人先富又强调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

从经济体制上看

中国已经根本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不同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主要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市场、价格、竞争作用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合理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的作用,没有完全放弃必要的国家管理经济的作用。

从经济结构上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根据国情和国际环境,在不断的调整中趋向合理化。在轻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得到加强之后,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的畸形产业结构已经改变,重点发展的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城市化严重滞后的局面已经改观,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部分拉美国家和印度等国那样的过度城市化;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平衡协调发展。

从经济增长方式上看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以粗放型为主,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发展经济,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新模式强调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

从经济发展战略上看

中国已经成功实现战略转换,由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转变成现代化战略;由重速度、重数量、轻效益、轻质量的倾向转变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效益、质量、合理实在的速度;由片面强调自力更生、闭关锁国转变成对外开放,掌握两套本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模式(中国经济模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8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并不限于经济总量以及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长,而且在于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起点特征”

中国是在这样的“起点特征”基础上推进现代化事业的:中国是一个经济不发达且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的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而且自然资源禀赋并不丰裕、环境承载能力也不够宽松的国家;是一个经历过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是一个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是一个曾长期闭关锁国,改革开放以后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亲和力不断增强的国家。同时具备这五方面特征,举世罕见。这是研究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背景。

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石。强调“初级阶段”,对中国极其重要。其一,凝聚发展共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生产力,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在公共事业、社会发展方面多投入一些,根本还在于近年来国民经济和财税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其二,自觉推动科学发展。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是追求一个好看的GDP数字,而是增加百姓的福祉,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意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三,避免超越阶段的浮躁心态。一方面,避免面对既有发展成绩沾沾自喜,避免急于求成、贪大求洋,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在目前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不充分的情况下,要切实把握科学合理的“度”。公共服务均等化“横向上范围要适中,纵向上标准要适度”,“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也有一个由低到高逐步推进的过程。其四,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营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当前世界上存在的中国“崩溃论”、“威胁论”云云,看似互相矛盾,实则显示出一个迅速发展的大国正在对既有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巨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非常重要。

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有利条件

我国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成为发展的瓶颈。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严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日益明显,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已成为让老百姓喝不上水、决策者睡不着觉的重大社会问题。应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点推进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风险。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依然存在;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可能带来风险;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膨胀,给宏观政策操作和外汇管理带来挑战。三是如何防止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成为重大的战略问题。

同时,我国具备实现现代化的有利条件。从经济方面而言包括: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成本较低,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国内市场十分广阔,其巨大潜力的持续释放,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发动机;高国民储蓄率和外商投资,使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充裕;经过多年建设,工业、交通、通信、科技等已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发展新能源、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等,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比较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不断趋于完善。同时,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产业转移正在拓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等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些提供了有利的国际因素。

扎实推进“五化”进程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把握和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关键在于扎实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这是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五大支点。

推进具有后发优势的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工业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支点。它不仅表现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上升的过程,而且是工业生产方式和观念渗透到全部经济领域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尤其是最近几年,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持续高于GDP增长速度。这表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中国工业化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经过积累,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通过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后发优势,挖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效吸收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我国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完成工业化过程。但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约束以及不同的国际经济条件,使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探索新路,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历史机遇,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现代化进程。

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立体网络型”城镇化。根据基本国情,我国城镇化走的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即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及小城镇为基础,以大带小,协调并举,构筑一个能充分容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立体网络。我国城镇化的又一个明显特点是采取区域布局差别化方略。东部重点是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化质量,形成富有活力的城镇带、都市圈、大城市连绵区;中部重点是大力发展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结合能源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西部应优先发展大城市,有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控制小城镇无序发展,将超出环境承载容量的人口向区内大中城市和东部迁移。

推进经济市场化。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同时也面临着继续推进市场化的艰巨任务:国内方面,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还较低,企业、政府及其他相关方面适应市场经济的程度还有距离,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行业垄断、地区封锁、行政壁垒等仍在妨碍公平竞争和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国际方面,进入全球市场遭遇国际既得利益集团的较大阻碍。克服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现代化进程,需要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尽快消除影响市场经济运行的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市场,并实现国内市场与全球市场的对接。

以独立自主的大国姿态推进经济国际化。我国近30年来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这几年,恰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几年。我国的现代化,已融入全球发展进程。对外开放的意义,并不限于上万亿美元的出口规模和累计超过7000亿美元的外资引进,也不限于超过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在于其对国内改革形成的倒逼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高,应成为今后对外开放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应该具备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更加主动地吸纳整合全球资源,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而且,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独立自主的大国市场经济,这种属性决定了我们既要融入经济全球化,也要主动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高投入型,即持续加大资金和资产的投入,以经济规模的扩张带动经济发展。
不过,中央已经意识到这种发展的弊端,因此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型,变成以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创新来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3-28
改革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4个回答  2020-05-31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就三个字 短频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