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它有什么发展?

如题所述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时期,都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有着自身的特点与发展。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业的流动性大,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矛盾。
  4. “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表现
  (1)战国时期的秦国: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2)汉代: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3)中唐以后:有些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商人地位提高。
  (4)明清两代: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和评价:
  (1)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4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国家,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国家的税收基本来源于农业,国家的上层阶级来源于地主,国家的兵员和徭役人员则来源于下层的农民。国家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被迫耕种土地、缴纳赋税、服从徭役。
重农抑商、抑制土地兼并、海禁、闭关锁国都是农耕文明的反映。
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人依附于农业,没有社会地位。因此,商人及时发家致富了,也会买田置业,变成地主阶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