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诗词?

如题所述

一是思维是全过程始终不离开形象。创作中的思维过程是:“物象——直感印象——审美意象——艺术形象”这样一个形象思维过程。用画竹来概括就是:“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下之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画家的思维始终没有离开“竹”这个形象。

二是创造性的艺术想象起着特别突出的作用。艺术形象是艺术想象的产物。

(1)创造性的艺术想象使客观事物的感性特征(包括微小的细节)再现在知觉表象中,使作者从直观点中把握事物本质。

(2)艺术想象可以补充直接经验的不足,使作者突破直接经验的局限,从更广阔的领域里去组合、创造。如《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然而他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写出了千古名文。

(3)通过艺术想象,可综合改选素材、集中突出地显现事物的本质和个性特征。

三是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都伴随着感情的波动,情感渗透于想象之中。情感波动表现为“进入”和“跳出”。进入,即指作者不能一味沉浸于对象的体验之中,必须跳出来,站在一定高度审视自己的情感体验。

扩展资料: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所以我们在这一节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参考资料:诗词-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12
 谈起诗词,大家都不陌生,对仗工整,讲究格调。诗在与音律,音节。无论你挥洒万千,终脱不出格调,诗词的每一个子都要注重自己 位置。诗的 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一定要压韵,第三句则可以自由奔放。诗有古代和现代之分,本人不喜欢现在的散文诗和白话诗,那没深度。还是更喜欢古代的诗篇。诗词其实每个字都有深远的意义,是古代文人的苦思冥想和真情实感。诗词有的 予情,有的予景。此处切记诗词其实有很多种表达。
  一种是把神情含蓄在 对 景的 欣赏 里,表面看不 出 写情的 痕迹,却又让人回味。例如
  风中落叶江南
  天风乍起,水练无尘,寒露凝霜叶失翠;离愁满怀摇欲坠。似蝶飘舞翩翩飞,依依难舍,点点心泪。碧波涵影永相随,画涤去满心疲惫,一池清幽令人醉。

  情景生动,自然。
  另一种是 直接 写情写 景色的,
  和舞月小女---------
  竹舞潇湘如梦
  暮光凝碧,
  斜阳如丝,
  帘外落花飞无力;
  伊人天水凭栏痴,
  若雪徘徊阵阵袭;
  幽幽难舍,
  脉脉心知,
  竹舞轻香人如菊,
  玉萧吹醒千般绿,
  江南依旧画罗衣.

  诗词在于精悍,押韵,格调有章可循,在于临摹与切磋。有时一个字便可以显现诗词的
  好与坏。

  二 诗词首先必须要勤与读,理解与感觉。多读多写,从浅显至高远,要多读古文,重在理解。诗很规矩,五言和七言,中规中矩,任凭飞翔。词却不同,词洒脱不羁,讲究的是词牌。注重风格,词的乐感和诗不同,诗可高歌,词宜细嚼。

  格律诗整齐,工整。词随意而为,率性灵巧。词隔句押韵,也可飘扬飞逸,无可顾忌。

  三 古诗流传下来的大多是国家兴亡,民计生息。词却更彰显激情与婉转。诗词有相通之处在于对人和事物的理解,诗词都注重布局,诗词立意,选调,择音,结局都要字字抠敲,一字之差,品味顿失。诗词的字,即使是相通的字,在文章中也尽量避免相通。虽然它们的意思不同,诗词忌讳同字,但是注重同律。
  四押韵,诗词的尾字要注意和整篇文字的前及句的尾字一要同韵,但是尽量不要同声调,一般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顿挫,四声定形。说白了就是 讲究汉字的平仄与换声规律。

  五 对偶
  对仗与押韵,注重韵脚。
  诗词讲究层次分明,一引二叙三扬四感。顺序清晰,字字沁人。

  想要写好 诗词 ,必须读写结合,另不 做空洞诗词,要多去赏析山间景色,人情世故。无经历而写为强求,虚经历而书为内竭。写诗词如作画和书法,要胸有万物,独表一枝。
  诗词于胸中,如山水与指间,书画映笔下,轻灵飘逸不失抑扬。

  一生写诗词,不一定能 写出好 诗词,一时写景幻,亦可闻佳句。

  诗词的最高境界其实是 看似写景,其实每个人 去理解,却可以理解出各不相同的意味。看似写情,却又挥洒间不留痕迹,耐人追寻。

  笑谈与山水间,动情与轻柔处。

  纵声高呼云未远,静心忽闻踏雪人。

  简单写这么多,不 到 之处 ,敬请指教。

  格律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斜体字排印,例词使用宋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 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 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表示句; 顿号“、”:表示逗。 下划线:领格字。 『』:例作对偶; 〖〗:例作叠韵
  例如:
  词牌格律例词: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对照如下: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下片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如改用上二、下三句法,则第一字可用平声。

  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 (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仄,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种格式: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日登楼怀旧

  宋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从军行

  唐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你可以参考一下

  五绝

  (1)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2)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南行别第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4)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七绝

  (1)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南游感兴
  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2)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律

  (1)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15

1、诗歌分古体诗歌和现代诗歌。写古体诗歌建议先多多欣赏一些古典诗词,而后进行简单的模仿。其次必须学会平仄押韵规则。

2、优秀的现代诗歌都比较注重诗歌的音韵美,用简单的话语描写一种意境或者意象。重点是要有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不能简单的白话用诗歌的格式堆积。诗歌是灵动性的。

3、其次就是多模仿,先学会模仿别人写的慢慢才会领会诗歌的要领写出自己的作品。比如别人写一个“拉着纤绳的船夫”你就可以来一个“拉着板车的车夫”嘛,模仿也是一种创作。

扩展资料:

诗歌的表现手法

1、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

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

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打油诗是市井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打油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

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

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岛据实相告,韩愈沉思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

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和“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参考资料:

诗歌-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20-06-13
学习诗词是个慢功儿,需要平时的积累。诗词的创作方法主要是韵和格律、粘对、拗救等等,在这里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建议买些诗词入门的书籍看看。比如中华书局出版的《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包括王力的《诗词格律》、启功的《诗文声律论稿》、夏承焘等的《读词常识》和吴丈蜀的《词学概说》。这几本书通俗易懂,深浅适度,网上也有相关下载。
古体诗,要是是律诗的话,平仄规矩多点,要是是杂诗的话,平仄一般随便,只求压韵了。
律诗也很简单,古人读诗是两个字两个字的读,所以要想诗读的好听,偶数的字必须平仄交错才好听。说白了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管平仄,但是二四六一定要分明。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第二四个字上句为仄平,下句相应的则应为平仄。两联之间,平仄应相粘。就是说,两联与两联之间,上一联的后一句与下一联的前一句的二,四六的平仄应该一模一样。如“黄河入海流”与“欲穷千里目”二四个字的平仄应一样。七言和五言的道理也是一样的。阁下可以用基本上任何律诗来试,只要不用什么打油诗来试就行了。另外除了上述规则,还有一些其他要注意的,比如不能三平调,不能犯孤平等等,限于篇幅,我就懒得扯了。要是不懂,可以再问我
第4个回答  2020-04-29
介于前面已有不少介绍,那么我先说说准备:
首先,多读诗,学习古人的一些巧妙的描写字词,甚至可以借鉴,这只是第一步,是仿写,积攒自己的经验和文笔。
其次,多读历史,这能使你更多的引用的机会,使你的诗看起来更具历史色彩。
第三,你需要多读文学作品,现代诗,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找到属于自己的思想。
然后,开始作诗吧。
作诗最重要的是:想象,观察,体验。
所以别忘了大胆想象,像李白一样。
最后,措辞忌过于华丽,过于难懂。
希望以上能给你提供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