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民营经济吸纳大学毕业生能力的对策建议

如题所述

民营企业是我市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提高我市民营经济吸纳就业能力,对于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下面我就我市提高民营经济吸纳就业能力,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我市民营经济吸纳就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目前,从发达国家来看,第三产业占地区GDP总量的标志性比例为70%。从我省的情况看,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3.2%,而我市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27.7%,与我省“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还有9.3个百分点的差距。
  2、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2009年上半年市工商联开展的“万家民营企业问卷调查和千家民营企业大调研活动”中,民营企业反映,在政策和门槛准入上,不能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一些政策在落实上还不到位,乱收费现象仍然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吸纳社会就业能力的发挥。
  3、对就业者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高,采取措施不够。目前,我市一些地方对提升就业者素质重视程度不够,研究得不深,政府投入资金少、培训人员比例偏低、手段相对落后。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就业后又出现“眼高手低”和干不长久等现象,而企业也很难招聘到急需的人才。同时,企业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员工的素质跟不上市场产品发展的要求。
  4、创业和再就业难。当前各商业银行虽然推出了一些小额贷款产品,但贷款申请条件高、程序多、贷款息面窄,贷款资金额度不能满足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再就业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保障能力和资金有限,不能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大规模的再就业培训;就业信息网络不够健全,信息传递手段落后、时效性差,导致岗位和员工对接困难。
  5、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出现了用人企业的高要求与劳动者技能低层次的矛盾,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整体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
  6、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有待规范。我市劳动力市场由于受人力、物力的条件限制,其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另外,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性别、年龄、身体残疾等原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提高我市民营经济吸纳就业能力的建议
  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市民营经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稳定就业局势,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以下我市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员的建议。
  1、大力发展我市第三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关于建设河北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我市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步伐,广开发展第三产业的资金来源和筹资渠道,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增加兴办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在动员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发展第三产业方面,要简化批复手续。积极安排下岗职工和城镇就业人群向第三产业转移,也可在企业设立实习岗位,缓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
  2、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制定创业小额贷款支持;二是依托各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立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工程;三是建立服务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四是实行对吸纳富余劳动就业减免税收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五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给予民营企业以人才支持。
  3、帮助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在积极引导社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分流的同时,要从长远着手,积极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适时地调整我市大中专院校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使之更加符合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4、加强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应进一步健全沟通合作机制,积极研究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应加强与工经联、民营企业家协会、工商联等团体、商会、协会组织的联系。通过开展“关爱员工,实现双赢”、民营企业招聘周、民营企业家进高校进行创业宣讲、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培训、大力表彰吸纳社会就业先进典型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吸纳社会就业。
  5、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力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各级政府要注重营造全民创业的舆论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政府出台的有关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在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秩序,提供就业服务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下,激发各方面人员自主创业的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