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字最早里面有点吗

如题所述

  ”国“字最早的写法应是”口“中从”或“,即现在的繁体字”国“,在后汉时简化的“囯”,“囗”中从“王”。也就是在后汉时”国“字里是没有点的;但是宋元时出现了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囗”里从“玉”,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

  另外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囯”国号中的“囯”字是当年太平天囯的官方标准用字。

  1956年6月1日,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郭沫若先生将口内“王”字加一点“国”简化为“国”,既避开了帝王的封建思想,说明我国“玉”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意思是让我们爱护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05

国的甲骨文写作“或”:

 

后来的国字框里面都是或:

——篆书

 

——隶书

 

——唐楷

 

此时,出现了一些“俗写”,已经和后来的简化字有类似了,国也能写成里面是“玉”的:

 

——唐代颜真卿的俗写楷书

 

当然,也有里面是“王”的,出现稍晚:

——明代唐寅的行书

 

——著名的太平天国,里面的国也是写作“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2-05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中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 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曰:“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而卫之,则其一为表示领土之境界意,一为有时如亘之有二线,亦犹表示田地境界之畺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看来,“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的兵器,字意是用武器保卫人口、保卫土地。 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
周代晚期
  到周代晚期(亦有秦汉以后之说)在“或”的外面加了个“囗”,繁体字为“国”。   “国”字的大“囗” 表示疆土地域的境界和范围,并表示国家周边应该有防;小“口”为国境线里的人口;“戈”作为古代的兵器,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持治安(所以,“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或”字下方的 “一”表示土地,表明国家与土地、农业之密切关联。   《说文》说:“国,邦也;从囗从或”。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代表;三是军队组织,以“戈”代表;四是范围,以大“囗”代表。把这四个条件组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国”字。显然,此乃极富哲理的造字创意。
后汉、武周
  后汉时简化的“囯”,“囗”中从“王”,有“普天之下莫非王”之意,封建色彩很浓。武则天即位后曾以“囗”中加“武”及“囶”、“圀”取代“国”字。还出现“囻”,以及“囗”中加“众”、加“戈”、加“土”、加“主”字等和三个“秦”代表“国”字等。
"国"的诞生
  宋元时出现了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囗”里从“玉”,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   有人统计,“国”字的写法有42种之多。以上各种“国”字的表意视觉功能与哲理意趣均较繁体字“国”所不及。
简化字
  1956年6月1日,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郭沫若先生将口内“王”字加一点“国”简化为“国”,既避开了帝王的封建思想,说明我国“玉”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意思是让我们爱护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

有点长,能看到这也谢谢你
第3个回答  2015-02-05

国是简体字,繁体的国从囗从或。

国的异体字里面是个王字。

第4个回答  2015-02-05
你好,最早的古文字国,里面也有点,也是这样写的: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