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的历史介绍

如题所述

冠县始建于隋开皇6年(公元586年),时称冠氏县,因古“冠氏邑”得名。春秋冠氏邑,治今东古城镇。冠氏邑的来历、含义,传说有二:一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官吏,专掌设计制作冠(帽子),他设计制作的冠既新奇、恬静、美观、大方,又便于区分官阶、贫富、贵贱、尊卑,甚为时尚,因此,得宠于晋侯,晋侯便赐之以姓,封之以地,其家族以职业为姓称冠氏,其封地以姓为名称冠氏邑。一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制度,即对有战功的武将,由晋侯亲自授予饰有鸟翎的桂冠一顶,以旌表其英雄业绩。该国时有一名武官,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屡建功勋,晋侯便授之以冠,并赐姓冠氏,后转为文官,封为邑大夫,其封地则以姓为称冠氏邑。以上两说,是否属实,没有证据,谁是谁非更难分辨。查《中国姓氏汇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春秋时期,统治者赐功臣以姓、各大夫、官吏、贵族以职务或职业为姓的及封地以受封者之姓为名的,确实有之。 与孔子及其弟子冉雍有关的村名: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来冠县讲学传道,留下多处历史古迹,冉子墓是其中之一。冉子墓位于冠县县城西北9公里高王段村冉子中学院内。孔村,因传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此留宿而得名。初名孔圣村,后简化为孔村。马寨,因传春秋时期孔子闻名弟子冉雍周游列国曾在此歇马用餐而得名。初名马站,后谐音为马寨。万善乡有前马固、后马固、东马固等村,传因冉雍周游列国至此病重,全身“麻木”,故得名初名麻木村,后谐音“马固”。万善乡有前田平、后田平、北田平等村,相传因冉雍周游列国至此“染病”得名,后用谐音称为“田平”,现拓建为前、后田平。万善乡有高王段,传因冉雍周游列国在此病亡断气,故名“亡断”,后用谐音称为王段,又因村中高姓居多,遂名为高王段,现拓建为高、王、马、黄、南等几个王段村。万善乡有崔王段:明初,崔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村近孔子著名弟子冉仲弓病亡断气的地方,仿“高亡断”,取村名为崔王段。万善乡有孝子哭,传因冉雍病逝后,服孝者皆哭,故名孝子哭。明代更名孝子堡,现复名孝子哭。与孟子有关的村名:冠城镇有西提固:一传明代某王子经此病危啼哭,二传冉雍周游列国病逝,百姓闻之啼哭,三传孟子经此,百姓闻之提壶送浆;“啼哭”、“涕哭”、“提壶”三者其音相近,后沿称提固,现拓建为东、西提固。冠城镇有直隶村,传因孟子游此“止车而立谈教化”得名,初名“止立村”,清代名为止历村,后演化为直隶村。前张平,冠县烟庄乡前张平村旧有“晓春亭”,“晓春亭”是由东汉张平子为纪念孟子在此“晓谕景春”,说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所建。故名张平子村,后简化为张平,现拓建为前、后张平。店子乡,传因孟子经此,迎送者有千家之多而得名。初名“千家店”,后用谐音称为“三家店”,再后复称千家店,现简化为店子。 与孙膑的蛇形十八阵有关的村名: 据传说,当年孙膑与庞涓在齐魏交界之地相峙一年多,马陵之战实际上是一个战役。为了与远道而来的强盛魏军周旋,孙膑曾利用自己认识地理的优势摆了个“蛇形十八阵”。这十八个地名如今都存在,分属邻近的莘县、阳谷、冠县和东昌府区,只是多数将“阵”字换成了“镇”字,成了一级行政区划。当年的十八阵依次是:  张丘阵(今阳谷县张秋镇)  谷山阵(今阳谷县城区)  阿城阵(今阳谷县阿城镇,有人说即孙膑故里)  七级阵(今阳谷县七级镇)  安乐阵(今阳谷县安乐镇)  迷魂阵(今阳谷县大布乡大、小迷魂阵村)  斜店阵(今阳谷县西湖乡斜店村)  定水阵(今阳谷县定水镇)  海雾阵(今东昌府区李海务镇)  沙家阵(今东昌府区沙镇)  燕店阵(今莘县燕店镇)  河店阵(今莘县河店镇)  马桥阵(今莘县河店镇马桥村)  定远寨阵(今冠县定寨乡)  堂邑阵(今东昌府区堂邑镇)  桑阿阵(今冠县桑阿镇)  柳林阵(今冠县柳林镇)  真假阵(今冠县贾镇)在这十八阵中,孙膑坐镇阳谷迷魂阵(今仍有此村,建筑组成奇特,原有孙膑庙,居民均为孙氏后人)发号施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08
冠县,隶属于聊城市,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靠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窗口,西临中西部地区,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全境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总面积115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街道),754个行政村,总人口81.2万(2012年)。
冠县是中国鸭梨之乡、中国毛白杨之乡、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截至2012年,林木覆盖率达40%。
冠县文化底蕴深厚,名扬天下的查拳、柳林花鼓、郎庄面塑均起源于此,均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