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造字的时候,魏字的来历是什么?

如题所述

魏字的本义: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

一、笔顺

撇、横、竖、撇、点、撇点、撇、横、撇、竖、横折、横、横、撇、竖弯钩、撇折、点。

二、组词

北魏、魏碑、魏阙、东魏、魏堤等。

组词

一、北魏 [ běi wèi ]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二、魏碑 [ wèi bēi ] 

北魏时代的碑铭造像题记等石刻文字。书法笔力遒劲,结构谨严,多具有汉隶笔意,以《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龙门造像题记》等最为有名。

三、魏阙 [ wèi què ] 

古代宫门外的高大建筑物(公布法令的地方)。

四、东魏 [ dōng wèi ] 

北朝之一,公元534—550,元善见所建。

五、魏堤 [ wèi dī ] 

指魏王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6
魏,左边是一个女祭司,头戴草冠。右边是一个“鬼”。在最早的远古时期,没有“神”字,鬼即是神,鬼有的好有的坏,后来人们为了区分,把好的鬼叫神,才有了神的概念。一个女祭司对着鬼神祈祷收获。所以魏有伟大,灵圣的,威武的意思。鬼是一个有两条尾巴(鬼字最后两笔)的龙。魏是一个很古老的姓。
第2个回答  2014-08-15
“魏”是个形声字,形旁是鬼,声旁是委。本义是表示高大的样子。 “鬼”这个部分本来不是“鬼”字,而是高大的大猩猩的形象,用来表示高大的样子。后来这部分改成了“鬼”字。
第3个回答  2014-08-14
委任于趋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10
  魏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魏字的意思:
  1.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
  3.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之一。
  4. 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北~。~碑(北朝碑刻的统称)。
  5. 姓。
  康熙字典记载:

  《亥集上》《鬼字部》·魏
  《广韵》鱼贵切《集韵》《韵会》虞贵切。《说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声。《注》徐铉曰:今人省山,以为魏国之魏。《诗·魏风谱》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也。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 又《周礼·天官·大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注》象魏,阙也。 又姓。《广韵》本自周武王母弟,受封于毕,至毕万仕晋封魏城,后因氏焉。 又《集韵》语韦切,音巍。《庄子·知北游》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 又《扬子·方言》魏,细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细而有容谓之魏。《注》魏魏,小成貌。 又《集韵》《正韵》吾回切,音嵬。义同。*考证:〔《说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声。《注》徐铉曰,今有省山,以为魏国之魏。〕 谨照原文今有改今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