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家长怎样和孩子有效沟通

如题所述

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最成功的沟通。
  孩子往往喜欢与家庭以外的成人交往,因为那些成人对待他们很象同辈,而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就感受不到这种气氛。
  有些父母对孩子,总象是上级对下级那样,并强调他们自己的观点与尊严而不顾及孩子的想法,父母从来都是对的,而孩子从来都是错的。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破坏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其实,父母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首先在家庭中,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 与父母一样,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应该受到尊重。总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父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角度来与孩子交往,才能在教育孩子时,让孩子对自己 更加信服。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在生活中,光有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不够的,还要与孩子建立相互的信任,让父母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信任,可以理解为坚信别人的诚实、正直和可靠。
  马丁太太的女儿林达放学回家后抱怨今天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她大声斥责。马丁太太听后把腰一叉,用质问的口气说:“你是干什么坏事了?”林达瞪起眼,很生气地说:“我什么也没干。”“不会吧,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斥责学生。”
  林达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一副不开心的样子盯着妈妈。马丁太太继续责问:“那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林达很倔强地说:“什么也不做。”如果这样再问下去,母女之间一定会对立起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此时,马丁太太改变了她的态度,用一种友好的语调说:“我肯定你当时觉得很尴尬,因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斥责你。”林达有些怀疑地抬头看了妈妈一眼,妈妈接着讲:“
  我记得我上四年级时,同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其实我只是在算术考试时站起来借了一支铅笔,老师就让我下不了台,我感到十分尴尬,也很气愤。”
  林达露出轻松的样子,很感兴趣了:“真的?我也只是在上课时要求借一支铅笔,因为我没有足够的铅笔,我真的觉得为这么简单的事,老师教训我,不 公平。”“是这样。但你能不能想出办法,今后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我可以多准备一支铅笔,那就不用打断老师讲课而向别人去借。”“这个主意不 错。”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他们关系的重要方面,因为不信任会使现实关系中出现抵触现象和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作为合格的父母,还必须经常用正直和诚实的行为去获得孩子的信任。
获得孩子的信任其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蒙骗孩子。对孩子的提问,包括象“死”和“性”等传统禁忌的话题,也应作诚实的回答。
  另外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什么,除非是保证能做到的。孩子往往会将成人的许诺当作誓言,假如许下了承诺,但又破坏了这种严肃的承诺,孩子便不会再相信了。因此,你所说的必须是真心真意的,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一旦孩子到了懂得道理的年龄,就应当相信他们所说的话,以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除非他说的话很不真实),不要边洋去问孩子: “你所说的确实是真的吗?”或“不要对我撒谎!”
  这样会引起孩子对你给他的信任的怀疑,要用善意代替对孩子的怀疑,他将尽力实现对你的信任。
  还有,如果父母不等待孩子的申述结束,便根据一些迹象匆匆下结论,并进行不准确的谴责,是对孩子感情上的蹂躏。必须假定孩子是无罪的,除非你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他犯了错误。如果不这样做,将难以使孩子确信你们之间还存在着信任和真诚。
  当发现孩子对你不老实了,仍然应该对孩子抱诚实和信任的态度,相信他将来会改变和克服这个毛病,要让孩子体会到,老实承认错误对他是有益的。
  总之,每一位父母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正直的,并表示信任孩子的行为与你对他的尊重是一致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14
这位知友,"怎样和孩子有效沟通",请看以下内容!
沟通时家长与孩子应该处于平等地位。很多家长在沟通时总是高高在上,拿着找孩子毛病的姿态与批评指正的角度,这样孩子会感到很害怕与压力,往往效果很差。孩子点头同意只不过是迫于压力的应付。事实上,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起朋友的关系,平等互助。
沟通时应该切身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孩子担心什么,最关心什么,最抵触什么,如果别人这样对自己说话,自己能不能接受,怎样的态度最容易接受与理解等等,这些都应该思考,都是换位思考的内容。没有换位思考,就没有沟通的撼动力量。

沟通中要使用和蔼的语气与平和的态度。语气要委婉,不要激动,不要恨铁不成钢的态度表现在脸上,事实上,你越是不委婉孩子越不喜欢,沟通越来越少,越觉得有代沟。娓娓道来比大呼小叫更有亲和力与说服力。

沟通时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切入点。可以以周边人的例子入手,也可以以一个故事入手,总之孩子要喜欢,不能反感,否则处于叛逆期的他们根本就不听,甚至会适得其反。

根据沟通的目的设定沟通的相关细节。明确沟通目的,才会选择合适的聊天题材切入,并且找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不要拿大道理指导孩子,他们根本体会不到,也不会思考。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嘚。

和孩子沟通不是简单的小事,不要认为小题大做,因为孩子的成长关系到家庭的未来与孩子以后的发展。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到你,希望认真对待。

摘自百度经验,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22-03-15

如何与孩子沟通是目前所有家长共同的问题,下面就告诉大家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