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有通假字那个字的读音读什么音

如题所述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读被借用后的音。通假就是借用,“用它当作另一个字”,在被借用的地方,它已经不是原先那个字,因而不能读原来的读音。如“披头散发”,写为“被发”,借用“被”代替“披”,这时,它的音义就是“披”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文言文通假字的读音是文章中与本字相同或者是相类似的读音。

本字:文言文中原来的字;表示本义的字。

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得一种文言现象,读音与本字相同或相似的,通用于本字的字称为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的读音即是文言文中经后世人所写与本字相同读音或者是相类似的读音。

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故通假字的读音应按照文言文中的本字的读音来读。

诗文赏析:

《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文言文通假字解析:〔具(jù)〕通"俱",全,皆。

参考资料

范仲淹.《岳阳楼记》.北宋邓州:《范文正公集》,庆历六年(1046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8-13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常读音有两种情况:
1. 如果通假字与本字的发音相同或相近,那么就读这个字的本音。例如,“长乐未央”中的“央”,它的本音是“yān”。
2. 如果通假字与本字的发音不同,那么就读这个通假字的音。例如,“公输班”中的“般”,通“班”,读作“bān”。
以上读音仅为一般情况下的读法,实际上文言文读音的确定需要参考历史语音体系和文献的注释。建议在阅读文言文时,结合具体语境和相关注释来确定正确的读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