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如何导致的欧亚殖民帝国的瓦解

如题所述

    经过一战的洗礼和战后的协调,殖民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战是一场维系殖民体系的战争。一类为战败的德国和奥匈帝国被迫退出殖民宗主国行列。另一类为自愿退出殖民宗主国行列的俄国,战胜国殖民体系维持者地位也遭到削弱。

    战败国殖民帝国体系的瓦解:根据1919年巴黎和会条款,德国被迫放弃了“其对海外领地的一切权利和称号”,但它不甘心丧失殖民宗主国地位,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奥匈帝国则瓦解为多个民族国家。欧洲各国建立起凡尔赛体系。德国等战败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被称作委任统治地,成为殖民宗主国缓和彼此矛盾的战利品。战胜国将委任统治地分为甲、乙、丙三类。殖民宗主国对甲类地区实行行政“指导及帮助”,地域为前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领土;对乙类地区担负地方行政责任,但在经济上要对他国实行“门户开放”,地域为中非的前德国殖民地;对丙类地区则将其作为自己领土的组成部分加以治理,这类地区为德国曾经的西南非殖民地及太平洋上的岛屿属地。

    战胜国殖民帝国体系的瓦解:俄国由于十月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的苏联,自愿放弃所有殖民权益。在十月革命影响和共产国际的推动下,世界许多地方成立反殖民民族统一战线,如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一战后全球性民族解放运动浪潮的兴起与此不无关系。

    殖民体系维持者地位的削弱:英国和法国的殖民版图得到扩展,但工业能力和金融能力受到一战的严重削弱,成为力不从心的殖民体系捍卫者。1918年英国海外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仅为1913年间的一半;英国从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向纽约转移,海外投资直到1929年才超过1914年的水平。法国作为大战的主要战场,1919年工业产量只及战前的57%,农产品的产量只及战前的60%,商船沉没了一半以上。以“高利贷帝国主义”著称的法国因战争欠美国160亿法郎,欠英国130亿法郎。英、法的这种窘境塑造了其保守性的外交政策,即在确保自身全局性殖民利益的前提下,向美、日等新兴殖民宗主国实现有限让步,形成华盛顿体系,稍后又不惜姑息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可笑的是终究也未能保全殖民霸主的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19
这是殖民帝国之间的交战,给欧洲殖民国家带来了重创。而且期间无法顾及殖民地。
但殖民帝国并没有瓦解,一战之后,新旧势力卷土重来,来势比一战前更加凶猛。
而给殖民帝国带来最大创伤的事件也并非一战,而是经济危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