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学国学]我国最早使用望、闻、切、问诊法的大夫是谁?

如题所述

是扁鹊 

扁鹊生命介绍 

(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县北)人。战国时代名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 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发明创造:《内经》和《外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四诊法”的发明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齐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参考资料:百科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8871.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23
战国时期的扁鹊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齐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殷常公,号丘宣。欲觅其徒而傅其术,至邯。邯有姜姓子曰殳,以慧闻名。常公见而欣庆,随携之逰。年余至长桑,适逢弃儿于道,以秋深,名曰扁,故择居长桑,授徒乳子矣。
殳随常公七年,闻之即知,知而能程其事,言对甚得,常公悦之。扁侍常公侧,讷而少声,龄或八岁,公亦任之。
又三年,殳二十有三。常戯于扁曰:‘汝貌若獬,声若鹊,其闻不能知,知无其所谓。后先生去,留之为吾司户可也’。扁对曰:‘汝闻之能知,知,先生少督,非智也。汝知之能辧,辧,先生心懈,非识也。吾貌若獬,父母施也,吾声若鹊,乃能鸣也’。殳大笑之,言于常公,公笑而已。扁自请之,遂名扁鹊。
异日,常公谓殳曰‘十年成汝,今可去矣。吾言于汝:居细无祸,灾其自妄;且记’。殳去之,常公望其道问扁曰‘汝谓殳之去,可得安乎’?扁对曰‘初安,再妄,复牢之’。公诧然曰‘行乎?性乎’?扁对曰‘兼有也,谓有:争于势,不敌者死矣’。自此,扁日奉而夜读,勤勉而事焉。
又三年,殳因治而涉罪,囚于牢。扁随侍常公西行,途有不明,告先生,先生所释,皆能记之。故其传者,非言止矣,实心领而神会之跃也。
扁鹊三十有二,始治于人。先生出而自叹曰‘吾自谓殳之可才,然吾知殳不亟扁。扁常曰不足以治,习耏其心。吾常自叹其拙,今其学优于吾,安矣’。
先生亡于镐。扁鹊居镐南守孝三年,静悟眞髓而不以物动,治疾疗人不为利往。四十有四歳名闻天下,曰‘长桑扁鹊,神乎其人哉’。
然殳之聦,二十有三语谓皆尽其传。四年而牢,禁其终生。岂非过于知辧之害,而无智识之果者耶?
第2个回答  2009-05-24
战国时期的扁鹊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齐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殷常公,号丘宣。欲觅其徒而傅其术,至邯。邯有姜姓子曰殳,以慧闻名。常公见而欣庆,随携之逰。年余至长桑,适逢弃儿于道,以秋深,名曰扁,故择居长桑,授徒乳子矣。
殳随常公七年,闻之即知,知而能程其事,言对甚得,常公悦之。扁侍常公侧,讷而少声,龄或八岁,公亦任之。
又三年,殳二十有三。常戯于扁曰:‘汝貌若獬,声若鹊,其闻不能知,知无其所谓。后先生去,留之为吾司户可也’。扁对曰:‘汝闻之能知,知,先生少督,非智也。汝知之能辧,辧,先生心懈,非识也。吾貌若獬,父母施也,吾声若鹊,乃能鸣也’。殳大笑之,言于常公,公笑而已。扁自请之,遂名扁鹊。
异日,常公谓殳曰‘十年成汝,今可去矣。吾言于汝:居细无祸,灾其自妄;且记’。殳去之,常公望其道问扁曰‘汝谓殳之去,可得安乎’?扁对曰‘初安,再妄,复牢之’。公诧然曰‘行乎?性乎’?扁对曰‘兼有也,谓有:争于势,不敌者死矣’。自此,扁日奉而夜读,勤勉而事焉。
又三年,殳因治而涉罪,囚于牢。扁随侍常公西行,途有不明,告先生,先生所释,皆能记之。故其传者,非言止矣,实心领而神会之跃也。
扁鹊三十有二,始治于人。先生出而自叹曰‘吾自谓殳之可才,然吾知殳不亟扁。扁常曰不足以治,习耏其心。吾常自叹其拙,今其学优于吾,安矣’。
先生亡于镐。扁鹊居镐南守孝三年,静悟眞髓而不以物动,治疾疗人不为利往。四十有四歳名闻天下,曰‘长桑扁鹊,神乎其人哉’。
然殳之聦,二十有三语谓皆尽其传。四年而牢,禁其终生。岂非过于知辧之害,而无智识之果者耶?

扁鹊还有关于中医医未病和医已病的高低的论述 对于中华养生文化有意义
第3个回答  2009-05-23
扁鹊
发明创造:《内经》、《外经》、四诊法(望、闻、问、切)
第4个回答  2009-05-23
扁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