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调的种类 有哪些名称

如题所述

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打锣腔、川调、口子调、筒子腔等。湖南各地的花鼓戏剧目就有400余出,湖北有“大本三十六,小出七十二”的说法,大多是反映人民劳动、男女爱情和家庭矛盾的,例如《打鸟》、《盘花》、《雪梅教子》、《鞭打芦花》、《绣荷包》、《赶子上路》、《刘海砍樵》、《补锅》、《告经承》、《荞麦记》、《天仙配》、《酒醉花魁》等。还有一些以喻老四、张德和为主角的戏,都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因此花鼓戏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再加上语言不同,师承不同,流派不同,每个地区的花鼓戏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所以花鼓戏的种类也就五花八门了。

下面我们按地区来看一看有多少种花鼓戏。

湖北有东路花鼓、黄孝花鼓、天沔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阳新花鼓、黄梅采茶、梁山调、郧阳花鼓、随县花鼓、文曲戏、提琴戏、杨花柳、恩施灯戏、巴东堂戏;湖南有长沙花鼓、常德花鼓、岳阳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零陵花鼓、祁阳花鼓灯、风阳花鼓、乐昌花鼓、淮北花鼓、商洛花鼓和安徽的皖南花鼓。据1981年统计,仅湖南省就有54个花鼓戏剧团,湖北的天沔地区就有5个花鼓戏剧团。不仅剧团甚多,名角辈出,而且在许多地方都出现过“三里五台”的景象和台上唱、台下和的生动场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8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其中有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的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常德地区的常德花鼓戏,流行于湘北岳阳、临湘一带的岳阳花鼓戏,流行于衡阳地区的衡阳花鼓戏,流行于邵阳地区的邵阳花鼓戏,流行于湘南祁阳、零陵、东安一带的花鼓灯和流行于湘南的道县、宁远、蓝山、新田等县与调子班合流的零陵花鼓戏。

  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建国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据1981年统计,湖南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

  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一旦一丑的花鼓戏初级形式。从声腔和剧目看,初期是以民间小调和牌子曲演唱边歌边舞的生活小戏,如《打鸟》、《盘花》、《送表妹》、《看相》等。后来,“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较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

  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

  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1949年后,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花鼓戏的著名演员有:何冬保、廖春山、王佑生、张树生、杨伯成、张廷玉、等
第2个回答  2013-10-28
祁阳花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