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红与黑》中看出了什么?

如题所述

「红与黑」中的爱情

(实在是弄不懂宗教啊王朝啊社会阶层啊神学啊

其实 连爱情都不是很懂的啊

众所周知,《红与黑》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司汤达描写心理的细腻笔触,也一直是历来大家称颂的对象。而爱情,作为一种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心理情感,在这部开创“心理小说”先河的小说中,便显得更为突出而有吸引力,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描述不胜枚举,爱情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各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影响爱情的主客观因素太多了,在《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的两次不同的爱情——于连和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于连与玛蒂尔德的爱情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红与黑》描写的是一八二五年至一八二九年的法国,即波旁复辟王朝的第二个国王查理十世上台的第二年到这个王朝覆灭前一年的法国。

也就是这个特殊的时期,深深地影响着主人公于连的性格,这个时代对出身、财产、门户的看中,深深影响着于连的爱情。首先当然要关注的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欧洲一直以来是一个十分重视血统与出身的地方,比较排斥底层出身的人。中世纪结束,北方的加尔文和路德自立宗教后,对异端的迫害不亚于公教,因此《红与黑》之前的时代仍然没有摆脱愚昧和野蛮。这一切的改变来自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复辟乃至第三共和的诞生,进步思想在法国生根,并随即扩散至全欧洲。 主人公于连是木匠的儿子,出身卑微又极其敏感,他的偶像是拿破仑,这种热烈的情感贯穿了全书。在这种情况下的于连或许希望通过婚姻而晋升上流社会,因为“从幼小的年纪起,他就有过兴奋的时刻。在这种时刻他怀着喜悦的心情梦想着有一天他会被介绍给巴黎的那些漂亮女人,他会用光辉的业绩引起她们的注意。

为什么他不能够像波拿巴那样被她们中间的一个爱上呢?波拿巴当年还处在贫困之中,就曾经被光辉夺目的德·波阿内夫人爱上。许多年来,在于连的生活中,也许没有一个小时他不在对自己说:波拿巴,默默无闻而且毫无财产的少尉,是用他那把剑使自己变成了世界的主人。这个想法给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的他带来安慰,在他快乐的时候更增添了他的快乐。”(P25)他的偶像拿破仑,从一无所有而达到如此之高的成就,深深吸引着野心勃勃的于连。那么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与市长夫人还是与玛蒂尔德小姐,她们两个人拥有的财产、地位、名望,都能让出身卑微的于连得到他想要的关于上流社会的一切,在他与这两个女人的爱情中,无论是在作为市长助理时成为市长夫人的情夫,还是在作为侯爵秘书时成为玛蒂尔德小姐疯狂爱的人,他都能够通过这两个人获得他一直想要的期盼的渴望的上流社会的身份。

我认为,于连爱情的一个目的就是获得上流社会身份,满足自己想要挤入上层社会的虚荣心,用爱情当作筹码来换取自己可悲可叹的自我满足感,其实他并不知道也不了解自己到底想得到什么,只是当时的法国社会现状告诉他要有钱有势才能抬得起头。德·雷纳尔夫人与玛蒂尔德小姐都是上流社会的出色女子,拥有着可以让人艳羡的美貌,姿色,高贵出身,财产,地位,这些使她们拥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德·雷纳尔夫人是她笃信宗教的姑母的富有的继承人,玛蒂尔德是圣日耳曼区的最令人羡慕的女继承人,不过这种优势通常会让他们身不由己。她们顺其自然理应嫁给一个和自己的家世相配的人,按部就班的过完一生,爱情于她们而言,就是出身名望的门当户对。可是,无论是生性单纯、善良体贴的德·雷纳尔夫人,还是拥有学识智慧的玛蒂尔德小姐,都值得拥有一种让她们为之倾心、疯狂、动情的爱情。所以她们遇到了于连,是一万次的心跳呼吸,也是一万次的低头叹息。

 但可以看出的是,从开始到最后,于连最爱的还是比他年龄大很多的德·雷纳尔夫人,而不是与他年龄相仿的玛蒂尔德小姐。在我看来,于连与玛蒂尔德小姐性格有着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傲慢、倔强与征服欲,大抵是因为他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8

通过第二天的阅读,我对《红与黑》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对于连的性格。在今天的阅读中,我从于连到市长家做家庭教师,一直看到于连因为个市长夫人通奸事情败露,逃离维立叶市。

这里面的重点就是,于连与市长夫人的爱情。他对特·瑞那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瑞那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
特·瑞那夫人,我很同情她。她和于连的感情,是第一次爱情的迸发。她为于连,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压力,如对主的忏悔,对丈夫的不忠的压力,还有舆论的压迫等等。她为了爱情,付出了所有。她对于连的爱,超过了爱其他的所有人,包括她的小儿子。

而于连的爱情观呢,我认为用书中的一句话可以有所表现:这就是过度的文明造成的不幸!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只要受过些教育,其心灵便与顺乎自然相距千里,而没有顺乎自然,爱情就常常不过是一种最令人厌烦的责任罢了。他很虚伪,为了能够上位不择手段。
其实,在今天读《红与黑》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地方不太明白。对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不太了解,对理解文章也有一定的局限。

读书,是为了乐趣,不一定非要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收获。有时候,我们也有沉迷于一些小的情节,比如想到于连与市长家的三个孩子住在一起,那市长夫人是怎么去他房间找他。嘿嘿,仔细一看,觉得于连与孩子住一起应该只是在维立叶的公寓内,在苇儿溪的时候,第一次和市长夫人发生关系的地方,那里会限于条件,而于连与孩子们没住在一起。

一小时读书会会长/每天读书3小时 微信公众号 【成周梦蝶】  ID:czmday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01

深具才华,聪明的人,从底层生活奔向所谓的上流社会,如楼上所说怀揣着燃烧的热情,只是不要忘了燃烧的不止是热情,也是自己。同样伴随着对于身处的社会的审视,和自我内心的矛盾、纠结、取舍。当然不得不提的是那感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不妄加评判了。

说实话,看的时候真心讨厌于连,那家伙自以为如何勇敢超群孤高绝尘,实际上又懦弱又庸俗,鄙夷虚伪又追求内心的虚伪,仇视富贵又不惜一切追逐自己的富贵,从未真心对待爱自己的女人,把算计当成智慧,最后玩脱了,一蹶不振一心求死榨干周围人对自己的感情。从头到尾他都是怎么做到有所成就的?因为“他那漂亮的脸蛋,令人心生怜惜”,我我我真的很想翻白眼。

第3个回答  2017-11-01

法国文学,独步天下,此书是吾至爱,是西方爱情小说和心理小说中的泰山北斗,一句话:深刻,太深刻了。隽永,机智,冷静,魅力无话可说,我最喜欢的西方古典文学作品,没有之一。于连,是我读过所有书中最孤独的人物。在他的内心世界,一切都是被怀疑,鄙夷的对象。两位深爱他的女人献上她们纯真的爱情,而他时而认为她们在践踏他的尊严,时而认为征服她们是野心的一种宣泄方式。卑微的出身,贵族的蔑视,幻灭的爱情联合他那孤傲自我的心造就了他扭曲的人格。敏感多疑的他时常感到绝望,对人性更多的是鄙夷。如若出身贵族门阀,他的人生或许会是另一番景象吧。 我很欣赏于连这样的人。雄鹰般的孤高,对未来有无限野心,也甘愿奋力追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