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兴文字狱,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

如题所述

在顺治到乾隆年间,文字狱在这个阶段达到了一百六十多次,而乾隆甚至以修四库的名义来严查禁书在,最后导致很多的珍贵书籍都被焚毁了。同时因为文字狱,清朝时期的很多文人墨客,甚至是忠心耿耿的大臣,因为文字狱,最后被贬官,最严重的还会被抄家灭族。

文字狱在清朝达到了顶峰,在顺治年间,因为文字狱的原因,甚至还有了个言论稽查官,主要负责言论出版的审查。而历史上最有名的发生在北宋时期的乌台诗案,则是因为苏轼向皇上进献的一份《湖州谢上表》,里面含有讽刺朝廷的意思,因此令苏轼被贬到了黄州,而苏轼的好友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而在乾隆时期,因为乾隆想要改掉言论自由之风,所以在这时候便大兴文字狱,而有些文字狱则是被诬陷,甚至只是捕风捉影,最后便得到了抄家灭族的祸端。虽然,乾隆在刚继位的时候说过并不会实行文字狱,但是因为当时的伪孙嘉淦奏稿案,令乾隆大兴文字狱。

而乾隆之所以大兴文字狱,那是因为当时的民间还存在着很多的反清的人,而乾隆想要利用文字狱来震慑那些反清之人,同时也能堵住天下人的嘴。再加上当时的皇权内部争斗激烈,所以为了打压各方的势力,乾隆只好通过文字狱来达到目的。

文字狱对当时的人民危害很大,而文字狱本身也只不过是掌权着为了稳固手中的权利,以此来限制那些思想者的冤狱而已。同时文字狱也给当时的社会风气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那些选择读书的人,为了抱住自己的性命,最后只好苦读一些四书五经,以此来保全性命,而这样做的后果便是人才的大量流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3
严重到学者们都不敢轻易的发表文章,害怕被有心之人胡乱编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让自己锒铛入狱,家破人亡。
第2个回答  2020-04-03
清代的皇帝,连臣子提意见都不赞许,武死战可以,文死谏则不行。谁敢提批评意见,重则杀头,轻则发配。皇帝错了,也只能是由皇帝自己意识到,自己改
第3个回答  2020-04-03
在清朝的时候,如果有人在他的作品中带上清朝的清字,就有可能被说成是有谋逆之心。比如有一个人写了一首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被当成谋逆。
第4个回答  2021-01-15
(2018·黄石)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的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材料中的“思想的牢笼”是指大兴文字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