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外部圈层对岩石圈的作用

如题所述

地球外部圏层对岩石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各种表层地质作用过程(图10-1)。例如,大气圏对岩石圈的作用,当大气为相对静止状态时主要表现为各种风化作用;当大气运动时便形成风,主要表现为风的剥蚀(风蚀)、搬运与沉积作用。水圈对岩石圈的作用是三个外部圈层中表现最为显著和强烈的,它是塑造地表地貌形态和形成沉积物的主导营力,其中包括地面流水(片流、洪流与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及沼泽)和海洋的剥蚀、搬运与沉积作用。生物圈对岩石圈的作用要相对弱一些,它往往是与大气圈、水圈的营力融合在一起而发挥作用,如生物风化作用、各种营力中的生物剥蚀、搬运与沉积作用;其中生物风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最主要原因;生物沉积作用是煤、石油与天然气形成的最主要地质背景。

图10-1 地球表部圈层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据陶世龙等,2010)

各种表层地质作用不断地改造岩石圈表面的地表形态,其原则和总趋势是“削高填低”,也就是说剥蚀作用总是将高处的物质剥离原地并搬运到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使地表起伏减小,向平缓的方向发展。因此,大陆山地是最主要的剥蚀作用场所;大陆上的大型湖泊与盆地则以沉积作用为主;而海洋则是全球最重要和最广阔的沉积作用地区。在大陆山地及邻区,如果构造运动长期稳定,各种表层地质作用“削高填低”的最终结果将形成起伏很小的“准平原”。但是,以构造运动为主导的内部地质作用改造地表形态的总趋势则是不断增加地表起伏,使它凹凸不平,从而使各种表层地质作用增强活力。因此,早先形成的“准平原”地貌可因强烈的构造隆升或造山运动而重新成为山地,并遭受切割形成残留的“夷平面”,同时又进入到新一期的准平原化过程。所以,地表地貌形态在表层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的共同控制下总是处于不断地演变、发展之中,这种从山地—准平原再到山地—准平原的演变趋势被称为地貌发展的“旋A性”(W.M.Davis,189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