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豆腐性凉吗?有什么工效?

如题所述

黄芪豆腐



前人云:“吃尽溪头苣胜花”。苣胜,又叫油麻。油麻生八拗,而且开花向下,结子向上。
乡谚云:五月油麻,劣地开丫;六月油麻,脑袋开花。

乡谚又云:雨旸时薄收,大旱方大熟。

俚言俗语,也多有与油麻沾边的话。比如:“麻油瓶”,挖苦拍马人;“麻油夹头浇”,挪谕马屁话;“一把油麻落锅”,讥讽言语之尖快;“芝麻开花节节高”。祝福日子越来越好………
查阅《花木小志》,内写油麻的一段话,甚爱之,故引录于此:“苣胜,《游仙诗》琼岛香舒苣胜花。苣胜胡麻也,方茎叶圆,而末分三丫,亦有两尖者。秋花白色,亦有带紫艳色者。节节生枝,角长寸许,或四棱,或六棱,或七八棱,一房数百子,有赤白黑三色,黑色者佳。其油能解诸毒。花能生眉,秸能僻恶,叶能乌发,滓能肥鱼。故仙人爱以胡麻做饭、苣胜作羹,良有以也。”
油麻真是好,饮食少不了。比如搨糖麦饼要用之,擂油麻筋团不可缺之,挫锅做麻糍更不可少之,更不用说榨油制饼做糖打糕了。昔时,未熟透的柿子,乡人爱用油麻秸插入柿子,任其自然红透甜熟。
今日,我不惮其烦的写下这些貌似文不对题的文字,但话头没有扯远。因为,油麻与黄茋豆腐大有关联,油麻秸秆是制做上等黄芪豆腐的必备之物。油麻秸秆烧制而成的灰汁,用来作卤打制而成的黄芪豆腐,口味之佳妙,好得没法说。
一个师傅一个腔!陈陈相因,累累相随。我,只接受我外婆的调。近日暇时,愚人冥搜掳索,亲自验制。今不敢独闼,供老饕一笑。
黄芪豆腐,称谓不一,俗谓“神仙豆腐”、“山豆腐”、“珍珠豆腐”、“柴叶豆腐”………
制作黄芪豆腐,打卤之灰汁至关紧要。私意首选油麻秸,次选花生壳,次为糯稻草杆,次为罗汉豆萁,次为蚕豆夹壳,次为柏树枝或榛子叶………
露天下,支一口大铁锅,炽燃油麻秸杆,烧灰成烬。候冷,灰烬化一化、淀一淀;再孱水调一调、匀一匀;倾入细丝布袋淅一淅、沥一沥。滤净的灰汁贮于钵内备用。
大山上,扼来长枝短棒的黄芪丫枝。捋下青叶,入水洗汰,阴干晾燥。焯入沸水泡软。双手劲搓再劲搓,搓劲再搓劲。搓成细碎,浓稠之粘液坌溢,粘滑若丝绸之软溜。然后,汁液倒入细纱布袋过一过、滤一滤。然后,反复揉之、搓之、揿之、捺之,捻之。墨绿之汁吟吟颤之,澹澹之液汩汩透之。撩出布袋,挨入盛了适量清水的大盘,再反复揉之,搓之,揿之、捺之、捻之。然后,再清之涤之。布袋拧一拧,绞出汁液,合而和之,汁之沫,“吱溜吱溜”吹嘘。然后,撇清悬浮的黄汪汪、泓泓青的细滑碎沫。
左手抟着勺子渗灰漏汁,右手则攥紧手劲,不疾不徐,不轻不重,不歇不止,一直朝同一个方向搅拌。左手是有节制的滴漏,右手是有节奏的攒摩。不急不闲,不浓不稀,不多不少,青幽幽的汁液衬出芥末大细瘦的孔,开始漂点、起花。

好了! 终于圆满了!!!

打住灰汁,停止抇动。约二、三十分钟,平手微拍,自然凝冻。墨玉乎?青金乎?人世难以描摩的尤物———黄芪豆腐成矣。
稍息。薄刀剺成大方块,盘一盘,置入清水浸之泡之。
若现捞现吃,或拌以糖醋,或浇入香油酱油……口味可宽,可杂,甜咸酸辣,均可尝之。
若做菜,薄刀切脍,匀成薄条,滚油烩之,佐料呛之,葱花缀之,简美又清鲜,令人咋舌。
若作汤,加咸菜、鲜笋、磨菇、罗汉豆,滚之沸之,是很好的一碗五色什锦汤。入口丰腴,好吃得不得了!嚼之品之,难以自持,令我神魂颠倒。
黄芪豆腐,极难制,易做倒。即使乡下的老妪,精于此道的也不大多了。况时下的青壮女子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3
性温
第2个回答  2016-05-23
【未医彼病-先医我心】欢迎关注中国中医药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