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幕府政治和西方封建主政治区别

如题所述

大部分的幕府将军,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军事统治,进行分封采邑给诸有力的武士,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也就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

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始于1185年源平合战结束,终于1867年明治维新共682年。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

幕府一词,原指将军出征在外,办公的府署设在帐幕内,因称为“幕府”。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意义变成了政府机构,人们把征夷大将军治事之处称做“幕府”。有人认为“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实上是现代用词;当时人们并未称呼过镰仓和室町政府机构为“幕府”。

封建制度有三大最基本的特征:领主、封臣和采邑;封建制度的结构由这三大元素配合。领主是拥有土地的贵族,封臣是拥有领主所分封给他们土地的人,而这些分封出的土地就是采邑。封臣要为领主战斗,作为对领主给予采邑的回报。在领主、封臣和采邑之间的关系与责任构成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编辑] 领主、封臣和土地
在一个领主把土地分封给某人之前,他得先令那人成为封臣。这需要一个正式的象征性的仪式,称为赞誉仪式(commendation ceremony),该仪式包含两个部分,忠顺誓言(act of homage)和效忠宣誓(oath of fealty)。在忠顺誓言中,封臣承诺听从领主的命令作战。“效忠(Fealty)”来自拉丁语“Fidelitas”,也就是忠诚;效忠宣誓因此成为一个保证,即封臣会忠于领主。一旦赞誉仪式完成,领主和封臣就建立了封建关系,拥有了双方承认的相互间的义务和责任。

领主对封臣的主要义务是给予一块采邑或是其收入;采邑是封臣建立封建关系的主要原因。此外,领主有时还需要承担别的义务。其中一个就是维护这块采邑。由于领主并没有割让这块土地而仅仅是租借,所以维护这块采邑仍然是领主的责任。而封臣拥有权力获得该采邑产出的收入。另一个领主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他必须保护采邑和封臣不受伤害。

封臣的主要责任是向领主提供“援助”,也就是服兵役。封臣用采邑的产出来配备自己的武器装备,并响应领主的征召服兵役以保证领主的权益。这种军事上的安全机制是领主建立封建关系的主要原因。此外,封臣有时候还需要承担对领主的别的责任。其中一个就是向领主提出“忠告”。这样当一个领主面临大的抉择,比如是否进入战争,他会召集所有的封臣并召开一次参议会。封臣也可能被要求上缴采邑产出的一部分给领主。封臣有时候也被要求在领主所有的磨坊和烤炉中磨碎谷物和烘烤面包并向领主缴税。

封建制度中的关系都是围绕着采邑。根据领主的权力,封地可以是小至一块小农田或大至一个区域的土地。现在封地尺寸的标准和过去相当不同。封臣关系并不限制于圣职者;主教和男修道院院长也可以是统治者。

因此,有很多不同“级别”的统治权和封国。国王是一个领主,他租借采邑给贵族们,他们是国王的封臣。同时,贵族是他们的封臣,是他们的土地上劳作的农民的领主。最后,皇帝是向国王们提供采邑的领主,而国王则是皇帝的封臣。这一传统形成的基础的'君主制'来作为一个帝国联盟与世界秩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24
日本虽也有类似西欧的封建制,有比欧洲“神命”君主更加神化的天皇,但却产生了架空君权的幕府制。

原因是“封建主义与王权这两种制度并存却没有相互渗透”,各级附庸的最高首领则是幕府将军而不是天皇,结果导致了“将军垄断了所有的实权”。

与此相反,西欧的君权始终“位居附庸制之首”,也就拥有统治附庸的权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24
小日本很H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