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寒潮来袭,2022年到2023年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春节冷不冷?

如题所述

今冬以来最强寒潮已经横扫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
此次寒潮风力大,影响范围广,并有大范围雨雪天气。
明明前几天,以广东为首的很多南方地区还在穿短袖、开空调,就像夏天赖着不肯走,但是这两天气温骤降,已经要穿秋裤、羽绒服“保命”,其实这样的极端天气主要是受拉尼娜事件影响以及热带海温异常导致的。
对于寒冷天气的到来,很多人都想知道2022年到2023年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春节冷不冷?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2022年到2023年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温度低于正常年份温度的现象,与海面水温持续高于常年温度的厄尔尼诺事件相反,它被认为是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信号。
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除黑龙江、甘肃中部和东部、内蒙古东北部、陕西西部、青海东北部和宁夏等地可能出现区域性冷冬,全国其他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将呈现“后冬偏冷、前冬偏暖”的气候特征。
不过判断冷冬暖冬需要有确定的数值,偏暖偏冷是相对平均气温来说的,气温偏冷并不等同于冷冬。
暖冬和冷冬怎么判断?
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全国、区域、单站三个范围等级。
在全国有效面积方面:冷冬面积超过总站数的50%,即为冷冬;暖冬面积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即为暖冬。
在区域总站数方面:冷冬站数超过总站数的50%,即为冷冬;暖冬站数超过总站数的50%,即为暖冬。
在单站方面:如果单站平均气温距平小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则为冷冬;如果单站平均气温距平大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则为暖冬。
2023年春节到底冷不冷?
2023年春节会比较冷,三九四九是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时候,而春节正处于三九四九当中,所以今年春节应该是比较寒冷的。
另外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2023年1月下旬到2月,冷空气强度逐渐加强,华南西部、华北北部、华中、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西南北部和东部、西北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关于冷冬暖冬的谚语介绍
1、“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这句谚语流传比较广泛,说的是如果立冬是晴天,那么整个冬天雨雪天气比较少,晴天会比较多,那么相应的气温就比较高,不会感觉那么冷,这个冬天就属于暖冬。
如果立冬这天下起了雨,天气不好,那么整个冬天里面就温度比较低,会雨雪不断,就属于冷冬。
2、“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这句谚语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如果立冬当天刮了北风,那么整个冬天会感到很寒冷,冰雪天气很多,这个冬天就属于冷冬。
如果立冬当天刮了南风,那么当年雨雪天气相对少一些(无雨雪并不是完全没有雨雪天气,是雨雪天气少),冬天的时候,雨雪天气如果较少,人们会感到没有那么寒冷,这个冬天就属于暖冬。
3、“小雪雨夹雪,无休也无歇”
这句谚语说的是小雪节气如果出现了雨夹雪,之后的降雨或者降雪天气就会比较多,无休无止只是一个形容词。
如果冬天晴少雨多现象比较频繁,那么说明这个冬天会比较冷。
4、“小雪如若见晴天,有雨有雪到年边”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若是在小雪节气是晴天的话,那么冬天降雪降雨的天气会比较多,一直持续到年底,是冷冬。
相反的话,若是小雪节气是雨雪天,那么冬天降雪降雨的天气会比较少,那么这个冬天会比较暖和。
5、“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这句谚语说的是如果冬至当天比较暖和,那么冬天寒冷程度以及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可能会出现倒春寒。
小满,一般处于5月20到5月22日这3天的时间,一般这个时候气温上升,春暖花开,已经不需要通过烤火取暖了,但是小满节气还需要烤火取暖,说明这个冬天比较寒冷。
6、“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这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是如果冬至当天比较暖和,那么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到三月中旬都会比较寒冷。
相反,如果冬至比较寒冷的话,那么春天变暖的时间会相对较早,属于暖冬。
通过上述谚语,相信大家对于冬天是冷是暖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过,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需要通过确定的数值来判断,并不是通过人们的感官来判断。
今年的冬季从全国范围来看推迟了很多,很多地区也就是从这几天开始断崖式降温,真正的寒冬腊月还没到来,今年节气晚,也冷得晚,每年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时候,而今年春节刚好处于三九和四九期间,所以今年春节是最冷的时候,春节过后寒冷天气还会持续,而且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大家要注意保暖和预防疾病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