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为何没纳入确诊病例

如题所述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定义,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或血清特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1月2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中,就将“无症状感染者”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进行了区分,如果新冠病毒核酸检查呈阳性,但没有症状,不纳入每天发布的确诊病例中。
解放军呼吸病研究所原所长刘又宁表示,目前已确认“感染”却无症状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尚在潜伏期,潜伏期一过就会有症状,另一类则自始至终无症状。
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纳入确诊病例?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定义,疑似及确诊病例,需具备临床表现。无症状感染者因无临床表现,需要集中隔离14天并做进一步的检测来进行判断。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期间出现了症状,则将其作为确诊病例报告并公布。
怎么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如何管理和救治?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描述,目前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
武汉市一位感染科医生介绍,无症状感染并非新冠肺炎病毒的独有现象。事实上,大多数传染病都分为显性感染、隐性感染。对于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目前采取的是隔离等积极防控政策。
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介绍,在实际救治工作中,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后首先要隔离,防止其成为传染源。由于他们只是病毒携带者,没有症状,一般不会对其进行治疗,最多开点抗病毒药。
多位医生认为,此前疫情严重的时候,防控和医疗资源主要向确诊、疑似、密接人群倾斜。随着当前疫情进入新阶段,为巩固抗疫成果,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应高度重视无症状感染者的问题,把进一步加强监测、隔离纳入未来的工作重点中。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如今检查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唯一的确诊方式就是核酸检测,但是大部分地区核酸检测盒的数量都是有限的,为了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可以进行自我诊断。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呼吸内科主任郭红荣称,如果无疫区旅行史,而且没有家庭聚集性发病,没有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史,不需要过度担心。但如果有相关流行病学史,就算自身并无症状也要及时上报,并且做好相关隔离工作。
外来输入人员是否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如何应对?
近期,随着输入性病例的增加,对于外来输入人员中是否存在着无症状感染者的疑问,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雷怀定回答称:“外来输入病例无症状者应该有一部分,安检易被忽视,最好的方法就是外来入境人员均单独隔离观察14天。”郭红荣则建议:“在境外归国人员隔离期间,对疫区来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或基因测序,以此来确定是否存在无症状感染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8

针对为何不把无症状感染者纳入官方统计,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无症状感染者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人群,第一部分是隐性感染者,全过程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另一部分人群是感染以后处于潜伏期,未来可能会出现症状。

因此无症状感染者归到确诊病例不合适,归到隐性感染也不合适,因为有一部分是变化的,所以用“无症状感染者”来统称这部分人,这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处理的。

曾益新介绍,全国每天除报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之外,也专门报告无症状感染者,同时也报告有多少例无症状感染者转成确诊病例,信息是公开的。

卫健委对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一样关注,也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严格的医学观察措施,这就为什么现在还保持用“无症状感染者”这个称谓。

扩展资料:

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处置办法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天,隔离期满后,原则上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隔离期间出现症状,立即收治入院。

参考资料来源:新京报-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纳入确诊病例?国家卫健委回应

参考资料来源:东北网-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纳入确诊病例?武汉卫健委答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