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南方人注重宗族祠堂,而北方几乎没有?

如题所述

什么是祠堂。

简单言之,祠堂就是祭祀祖宗的地方,而且如果有族人作奸犯科,族长可以在祠堂里当着祖宗牌位和族人的面进行处罚。而祠堂文化诞生于汉朝,我们知道,西汉时期,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就开始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宗族和祠堂也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主要强调家族观念。

《汉书》里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祭礼不绝。”由此可见,早在汉朝时期,祠堂就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

那么,祠堂发展到现在,为什么南方会更加重视宗族祠堂,而北方人不太重视呢?

第一,北方多战乱,天灾人祸频繁。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向来是战乱不止,而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就不得不迁徙,因此,历史上北方经历了许多次人口流动,比如闯关东、走西口等等,频繁的迁徙,将原来固定的族群不断拆散,这也造成北方人的宗族观念没有那么强烈。和北方相比,南方地区则比较稳定,战乱也比较少,在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很少有打过长江的(主要就是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的气候)。

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加上南方地区水流众多,物产丰富,南方人经历了几代还在固定的地方繁衍生息,这有利于形成固定的宗族实力,世代相传的族谱也得以延续。

第二,南方的汉人比较多。

北方因为胡汉杂居,通婚混血,对于汉人的传统礼仪越来越不重视。而在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和靖康之耻中,中原地区的汉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跑到了南方地区,也保留了许多传统礼仪。而在南方地区中,广东和福建等地方的宗族观念比其他地方更甚。

这是因为,他们是秦汉时期第一批南迁的汉人,保留着最正宗的祭拜祖先的观念,甚至在一部分地区,族规比法律还要管用。

第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北方更靠近政治中心,所受波及比南方更严重,北方的许多古建筑、宗庙、宗祠乃至族谱都遭到巨大破坏,这是北方宗祠少的重要原因。

第四,南方地区的华人华侨更多。

改革开放之后,南方地区风气渐开,特别是闽粤地区,许多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纷纷回乡探亲祭祖,捐钱修复宗祠家庙。而赶赴北方地区的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相对比较少,北方人也就没有多少钱修复宗祠了。

由于以上几个原因,现在,南方人更重视宗族祠堂,而北方人则不太重视宗族祠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9

准确说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北方和南方一样有大量的祠堂,人们同样是以宗族为单位相互团结,族长虽然说不是什么具体的官职,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所有族人的命运。族人所做的一切必须要听从族长的指示——比如家里的某个后生犯了错,一般都是会被拉到宗祠庙前当着列祖列宗的面认错,并且受到相应的惩罚。

在明朝以前南方和北方的宗祠制度还是比较相似的。从清朝至今北方的宗族制度受到文化以及政治等原因的影响被弱化。南方的祠堂距离政治中心较远,所以保留的较多,因此导致现在南方人的宗族观念要比北方人重。

不过祠堂制度应该是从中原传到南方的。古人是非常重视宗族制度的,在周天子时期的分封制,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家族势力管制天下的象征。各诸侯王虽然说在自己的国家内担任主人,但他们从宗族伦理上必须要接受周天子的管辖。

虽然周朝末年的时候周天子手中已经没有任何权力了,但每一次大典祭祖的时候,只有在周天子先行祭拜之后,其他的诸侯王才可以跟随着祭拜。当时能够将天下诸侯王与周天子紧紧笼络在一起的,就是这种传统的宗族观念。

等到汉朝时期这种宗族文化表现的更为的透彻,除了帝王之家,包括一些王公贵臣都有自己的宗族祖庙。同样是以宗族为纽带联络天下同宗同祖之人。比如刘备当年也称是汉献帝的宗亲,一方面是为了彰显自己皇族的身份,另外一方面也是告知天下自己跟汉献帝关系非常的特殊。

在晋朝时期,由于朝廷的腐败无能,导致五胡乱华,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汉民开始向南迁徙,北方变成了了无人烟之地。汉人向南逃难的过程中,也是宗族文化整体向南转移的一个过程。

——尤其是南宋时期,更是将国家的整个政治和文化中心全部都转移到了南方地区,北方的汉人变得相对稀疏,宗族文化也开始慢慢的被淡化,南方的宗族文化进入了鼎盛的发展期。

在元朝时期,南北方的汉人受尽了元朝统治者的各种压迫,连生存都几乎成了问题,北方的宗族文化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几乎被完全荒废。大家基本上都是各自为生,历经数千年形成的宗族观早已经不存在。

南方虽然说也曾被元朝统治,但毕竟南方汉人的数量比较多且距离北方的政治中心向远一点,所以受到的影响也就相对弱一点。再加上南方地区汉人的起义军从来都没有中断过,有很多起义军都是以宗族为观念将所有的人笼络在一起,所以南方的宗族文化并没有彻底消失。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了南京,南方再次成为汉人的政治和文化聚集区。由于当时北方的汉人传统文化历经战争基本被消磨殆尽,明朝军队将边境向北推进的过程,也是汉人文化向北传播的一个过程。


尤其是朱棣将首都迁往北京之后,南方有很多汉人开始跟随着国家的大步伐向北迁徙,传统的宗族文化也开始跟随着向北扩展。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形成了特点相似,但风格不同的南北宗族文化。

比如说在南方的地区仍然保持着是以一个村为单位建立一个祠堂,而在北方地区则主要是以某个大家庭为单位建立祠堂。即便是同一个家族,出了五服之后也会分祠堂。虽然是各有特色,但都保存了祠堂制度。

清朝入关之后为了加强对汉人的统治,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汉人“忘根忘祖”,并且尝试着满化汉人。除了强迫汉人剃发衣服之外,代表着汉人传统文化的宗族祠堂也成为了满清重点处置的对象。因为在祠堂中所挂的列祖列宗的画像有很多都是穿的汉人传统服饰,若是让这种传统的宗族文化存在的话,自然不利于满清的同化统治。

在这样的一个时期,满清统治者为了让北方的汉人忘记自己的祖先,破坏了大量的祠堂,即便有一些祠堂被保留了下来,但里面汉人祖先的画像也被付之一炬,北方传统汉人的宗族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南方地区因为远离北京,在满清建立之后也是由汉人的一些军阀统治,因此宗族被毁的程度相对于北方更弱一点。不过在乾隆大举推行文字狱的时候,仍旧有很多传统汉人祖先的肖像被损毁。在满清的这种高压文化管控之下,很多家族为了活命,不得不将主线的画像摘下,用一个简单的牌位代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祠堂之上的画像也开始变成满清服饰装扮的祖先。虽然在清朝时期宗族文化受到了一定的打压,不过好在以另外一种形式保留了下来。南方由于受到影响比较小,因此总体保存的也相对完善。

清朝末年虽然说南北的宗祠文化已经出现了差异,但中国文化在北方也是广泛存在的。

——比如说清朝末年比较有名的乔家大院就是一个典型的宗族家族。无论后代混的有多厉害,都必须要听从族长的安排。以及曾经的一个恐怖电影《京城81号》 里面所交代的背景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家族里面的长辈开会,决定一个后代命运的故事,其实包括在民国时期,北方的宗族观念还是比较重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我国经历了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很多传统的文化都遭到了破坏,大量的文物和古文献也被人为的销毁。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北方有很多大型且具有代表性的宗庙都年轻的学生烧砸破坏,最后保留下来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宗庙。

而由于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受到的影响也相对小一点,宗族文化也保存的相对完善一点。现在祠堂保存最完善的都是一些比较落后的乡村地区,而这些地方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方便,特殊时期的影响很难波及到这些地方。但是一些现代化的城市和地区,祠堂也被大量的破坏。

总而言之,其实宗族文化也是古人为了保持家族凝聚力和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毕竟在古代的时候个人的力量比较弱小,只有大家抱团取暖才可以活得更好,宗族制便成为了大家团结的一个纽带,祠堂便是宗族制的一个重要象征。

第2个回答  2020-12-12
因为北方人不太讲究这些,南方人特别注重家族观念,这也就是地方习俗的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20-12-12
因为南方的宗族比较多,在古时候宗族之间会发生很多争斗和纠缠,立宗族祠堂是为了让族人更加团结,发挥出宗族的力量。而在北方几乎一个县都是同一宗族之人。
第4个回答  2020-12-10
南方人这么关注祠堂南方人的宗族观念要比北方人重,所以在南方随处可见都有祠堂这种存在,但是祠堂制度是从中原传到南方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