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时人完全失重吗?

如题所述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昨日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创造了世界同类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蛟龙”号母船是否可以通过视频观察潜航员的一举一动?

对此,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潜航员管理办公室主任吉国详细解释了有关“蛟龙”号深潜的秘密。其称,实时传视频图像, “蛟龙”号办不到。



另外,“蛟龙”号在下潜过程中不会一直带着缆绳,完全是自主下沉与上浮;

潜航员在舱内也不会像航天员在太空中那样会经历失重。

下潜过程中 不会经历失重

潜航员在舱内是否也会失重?

“蛟龙”号每下潜10米它所承受的压力就增加一个大气压,但是潜器生命舱内基本是恒温、恒压的,而且有氧气供给。因此,潜航员并不需要穿“宇航服”,他们在下潜过程中也不会经历失重。

在刚入水准备阶段,海面上温度是比较高的,舱内温度也相对较高,这时潜航员相对会比较难受。潜器在下潜过程中,环境温度会逐渐降低,舱内的温度也会开始降低,所以潜航员在下潜时需要有一些防寒措施,穿着较厚的衣服下潜。

此外,7000米级海试每次试验都长达10余个小时,但他们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而且潜器内解手不便,因此他们都很少吃东西和喝水,只吃一点苹果或巧克力而已。

“蛟龙”号无动力 能自主下沉与上浮

从现场照片看,“蛟龙”号是被母船的缆绳吊着放入水中,“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是否一直带着缆绳?

“蛟龙”号是无动力自主下沉与上浮,当它入水后,“蛙人”乘坐橡皮艇就将缆绳解开,“蛟龙”号便完全自主、独立运行。

在下潜试验前,现场工作人员都要测海底作业区的海水密度,确定“蛟龙”号需要搭载多少重量的压载铁。由于有压载铁,潜器为负浮力,进入海水中后开始下沉。当到一定深度,潜器根据作业需要抛掉部分压载铁,以使潜器的比重最大程度接近海水密度,减少螺旋桨的工作压力。

“蛟龙”号坐底后,潜航员操作潜器进行标志物布防、沉积物采样和海底微型地貌勘测等。在完成所有作业后,潜航员操作再次抛掉压载铁,潜器变为正浮力,开始上升。

希望采纳和点赞,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7
完全失重是物体的视重为零 也就是说,在物体自由落体的时候,如果你去称它的重量的话是0。即是,视重为0 其原因也是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而且其全部重力都提供了物体向下的加速度 卫星中的物体与卫星做同样的圆周运动,重力(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这时,物体在卫星中就好像没有重力一样(实际上重力还在),不需要支持物提供支持力就可以相对卫星静止(视重为0)。 在电视看见里面的人和物飘在空中的现象就是完全失重现象。

潜水可以让人体验到失重的感觉,海洋造物的神奇,有太多的事物是我们不知道的,海洋的深、海洋的大,更显得我们人类的渺小,我们不但可以亲眼看多许多只有在电视、杂志才可以看到的生物,也可以亲自到太平洋去看看沉睡在海底的古代帆船和现代的战舰。那么,我们在潜水时该注意什么呢?佰佰安全网来介绍一下相关的极限运动安全小知识。

潜水的定义

潜水的原意是为进行水下查勘、打捞、修理和水下工程等作业而在携带或不携带专业工具的情况下进入水面以下的活动。后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在水下活动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目的的休闲运动,广为大众所喜爱。

潜水的种类

1)水肺岸潜

通常是一个教练带两个游客,配备全套潜水设备,包括潜水衣、中性浮力调节器、蛙鞋、面罩和1个气瓶。

然后由教练教授简单的潜水知识和技巧,待游客掌握后,再由教练带领在靠近海岸的区域内下潜约4、5米。

2)水肺船潜

与岸潜的最大差别是配备2个气瓶。有了与水肺岸潜相同的第一次潜水经验之后。

再在教练的带领下坐船到较深的海域,通常下潜深度在10米左右,可以看到更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3)徒手潜水

顾名思义,它只配备面罩、呼吸管、蛙鞋、救生衣,却不配备水肺。

潜水者以特殊的鸭式下潜法潜入海底,熟悉这种玩法的人可以下潜至10米深的海域。

不懂这种玩法的人也没问题,因为大东海和亚龙湾的海水能见度极高,只要戴上大蛙镜面罩。

口含吐气用的管子,把身体轻松地浮在水面上,同样能细细欣赏成群结队的鱼儿和瑰丽的珊瑚礁。

4)夜潜服务

夜探海底,比白天更刺激,景致也更美,因为手电的光线穿过海水,不像白天那样被过滤了色温,海洋的色彩反而能被百分之百还原。

夜潜需要克服的是我们对黑暗的恐惧。由于夜潜的游客较少,各家公司的夜潜价格都得面议,通常是日潜的2倍。

潜水的好处是什么?

(1)体验未知世界

潜水可以让人体验到失重的感觉;同时,在大海里,我们不但可以亲眼看许多只有在Discovery(科学探索)和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才可以看到的生物,也可以亲自到太平洋去看看沉睡在海底的古代帆船和现代的战舰。

(2)瘦身减肥

室内高氧潜水可以减肥,水下的热量消耗是地面上的7倍(游泳只有3倍)。

(3)促进损伤修复

在潜水运动中,全身的骨骼和肌肉处于类似失重状态,对于关节、骨骼、肌肉等运动型的伤害有着减轻压力的作用。

(4)加大运动消耗量,达到全身锻炼的效果

水下的环境大大不同于地面,研究证明,人在水中活动时受到的阻力是空气中的883倍。水带来的巨大阻力会加大运动的难度和总量,使你完成某一动作所用的力量为通常所用的6倍以上,因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

(5)增强身体柔韧性,健身塑体

在水中,浮力可以达到体重的85%~90%,大大减少了地心引力,使关节、骨骼、肌肉所受压力相对减少,不易受伤,运动的疼痛也随之减弱。

(6)减少皮肤皱纹、美容养颜

人在水中运动基本不会出汗,减少了汗水中盐分对肌肤的刺激。

同时,肌肤经过水流和波浪的拍打而发红变热,这使得毛细血管扩张,可以提高皮下血管的循环功能,具有特殊的按摩作用。可以减少肌肤的松弛和老化,使肌肤光洁、润滑、富有弹性。

(7)改善人体各组织器官机能

尤其对呼吸、心血管系统作用明显,潜水能锻炼人的体魄,促进人体各组织器官机能的改善,特别对呼吸、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减轻腿沉、静脉曲张患者的痛苦,也有利于改善疲劳者的睡眠。更重要的是潜水能够提高并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据科学论证。水对人体的均衡压力能促进血液循环,水下长时间的均衡吸氧可以有效地强身健体。

(8)增强吸氧效果

高氧潜水就是使用高氧空气来取代标准空气,可以延长免减压极限。潜水运动是在高压环境下进行的体育活动,它不同于普通的游泳,而是一种技能锻炼。潜水的好处不仅在于水中的奇异世界给人的精神带来的巨大享受,而且它能够让人们心胸宽阔,豁达四方。

经常从事潜水运动可以发达全身各部分的肌肉,提高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等身体素质。
第2个回答  2020-11-17
:失重是指物体在引力场中自由运动时有质量而不表现重量的一种状态,又称零重力。失重有时泛指零重力和微重力环境。超重是指超重是物体所受限制力(拉力或支持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当物体做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时,物体均处于超重状态,即不管物体如何运动,只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超重现象在发射航天器时更是常见,所有航天器及其中的宇航员在刚开始加速上升的阶段都处于超重状态。
  最近大家对航天员失重超重的问题很关心,但有的对这一概念的描述仍不是非常准确。
  首先要明确定义:失重是指物体在引力场中自由运动时有质量而不表现重量的一种状态,又称零重力。失重有时泛指零重力和微重力环境。超重是指超重是物体所受限制力(拉力或支持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当物体做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时,物体均处于超重状态,即不管物体如何运动,只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超重现象在发射航天器时更是常见,所有航天器及其中的宇航员在刚开始加速上升的阶段都处于超重状态。(引自网络)
  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员从静止开始加速的时候存在失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出了重力加速度外,又增加一个火箭远离地球的加速度。同样是超重失重,对飞行员和航天员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区别。一般情况下我们人类能耐受超重的能力有一定极限,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在超重过程中,人体的血液会发生重新分布,由于身体一般组织不具有流动性,而血液和淋巴具有流动性,相对固定的组织和液体之间产生不同的应力,可以考虑一个试管内的液体,在加速过程中,一部分力会通过液体传递到管壁,形成额外的液体压力。而对血管这样有弹性的管道,超重失重可以导致血液在身体不同部位重新分布。例如我们在垂直情况下,如果正立,随着失重增加血液会从头部逐渐转移分布到下肢,形成下肢的血压增高,而上肢和头部的血压降低,导致血液朝加速度相反的方向分布。正立情况下正加速度由于头部血液供应急速下降,会导致脑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飞行员或航天员发生晕厥,这种表现类似于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由于航天员在火箭发射过程采取特殊的姿势,而飞行员受各种因素限制无法采用类似的体位,因此航天员可以耐受实际超重的能力可大大增加。一般的飞行员如果可以耐受10个G的超重,那就是精英级的了。
  因远离地球导致的重力降低和失重并不是一个概念。在太空舱由于距离地球和地球表面有一定差距,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重力加速度和距离地球重心的距离有关,地球对航天员吸引力肯定比地球表面上要低,但这种减少并不是失重,失重本质上是让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加速运动,而加速运动的物体内部相对失去相互作用的状态,比较典型的失重是在失去控制的电梯自由下落过程中,人员就是失重状态。
  有人把人员离开地球导致的重力减小作为失重并不准确,同样道理把深海下潜重力增加作为超重的看法也不准确,如果把人员在月球上重力下降作为失重就更不靠谱,在月球上重力是地球上的1/6,主要是因为月球的质量小。这1/6的重力没有来自地球的任何贡献。相对地球来讲,月球上的人仍会受到地球的吸引,但这个重力完全变成了加速度,是典型的失重状态。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地球上的人仍会受到来自太阳的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也变成克服我们围绕太阳旋转的离心力了。
  失重导致的肌肉萎缩和骨钙丢失是太空飞行遇到的重要问题。由于人在正常生活情况下持续克服重力,例如我们必须用肌肉和骨骼来支撑我们的体重,如果失去重力,支持我们体重的肌肉和骨骼的作用失去价值,就必然会发生废用性萎缩和骨质丢失,这也是目前航天飞行中遇到的医学难题之一,这种影响对航天员返回地面适应重力环境是非常大的问题。
  另外吴中祥老师在“蛟龙”载人潜水,“神九”载人飞天,的几个力学问题的科普中所述“蛟龙”载人潜水过程中存在失重和超重问题,除非在加速下潜的过程中有一点失重,在减速下潜阶段存在超重,在加速上浮阶段有一点超重,在减速上浮阶段有一点失重。这些情况非常类似于电梯的情况,不会有非常明显的效应。在载人潜水技术中,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
第3个回答  2020-11-17
太空散步。由于自身潜水就是失重的,每一次潜水都有史无前例的轻盈和四通八达,在夜潜的时分,由于整个大海变成了深蓝色,加上周围的发光浮游生物,看起来像银河里的星星点点,所以整个进程恰似周游银河太空散步。下面是一张珊瑚排卵的相片,是最接近夜潜时分周围发光浮游生物所带来的姿态的相片。终究每个人感触都不相同,或许你自己测验完之后会有不相同的体会,好想听听你的感触,终究这是两年多曾经的问题了,好想知道原题自己体会之后的感触。预备:1.最好会游水。尽管PADI的规范对水性的的要求越来越低,经过300米的浮潜测验就算是经过水性要求;可是会游水无疑会带来更大的高兴,不必忧虑拖后腿,不必忧虑抢水,这样在泳池和出海时分能够愈加高兴的嬉戏和玩水。
第4个回答  2020-11-17
潜水时人不会失重。只是浮力和重力会产生一个平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