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六帮内容是什么贵州乡村振兴

如题所述

一个方针,六个帮助。


“一宣”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六帮”指1、帮助推动精准扶贫。2、帮助建强基层组织。3、帮助推动经济发展。4、帮助维护和谐稳定。5、帮助为民办事服务。6、帮助提升治理水平。


一宣六帮是国家对贫困地区实行的精准扶贫政策。


驻村工作要求


1.“一宣六帮”: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建强村党组织;帮助巩固脱贫成果;帮助发展农村产业;帮助抓好乡村建设;帮助提升治理水平;帮助做好为民服务。


2.驻村工作经费标准:按照第一书记每人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安排驻村工作经费,工作队员工作经费由派出单位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3.驻村“八法”:抓学习、强堡垒、防返贫、推产业、建村庄、优治理、树新风、办实事。


4.“四个划转”: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党组织关系、工资关系、管理、考核划转到帮扶村或帮扶村所在乡镇(街道)。


5.党建帮扶部门班子成员联系帮扶村机制:单位主要领导每半年不少于1次、分管领导每季度不少于1次、其他班子成员每年不少于1次到村调研指导,每半年至少听取一次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工作汇报,与选派驻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落实交通补贴、健康体检等激励关怀政策。


铜仁市“强村富民”计划三年行动


1.“强村富民”三年行动目标任务2023年底,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都有收益,力争3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或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5万元以上;财产净收入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达到2%左右;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2024年底,力争3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到45万元以上或集体经济收益达到20万元以上;财产净收入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达到4%左右;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万元左右。2025年底,力争3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到55万元以上或集体经济收益达到25万元以上;财产净收入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达到6%左右;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左右。


2.“两强两富”: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富农民“口袋”、富农民“脑袋”。


3.“强村富民”三年行动重点举措(七大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农村党建引领提升行动;大力实施集体资产运营提升行动;大力实施涉农项目整合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农村金融服务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农村人才培养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农业服务保障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利益分配优化提升行动。


4.“六共”机制:组织共建、决策共商、优势共扬、全民共股、社会共治、成果共享。


5.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


6.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好两提升”总体工作目标:我省在2023年度国家考核评估中,确保综合评价为“好”、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为“好”,实现综合评价排位上升、脱贫群众认可度上升。


2.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好一优两靠前”:确保综合评价为“好”、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为“好”,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为“优”,实现综合评价排位靠前、脱贫群众认可度排位靠前。


3.两率一度:入户采集率100%、信息数据准确率100%、脱贫群众认可度98%以上。


4.乡村振兴督导综合评价9项指标:“3+1”保障成效、监测帮扶成效、安置点帮扶成效、收入数据入户采集率、收入登记准确率、前三季度收入增速、增收目标达成度、信息数据采集准确率、综合认可度。


5.脱贫人口“四项收入”指: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


6.农民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支出)/家庭人口数。


7.2023年,我省脱贫人口和“三类人群”的人均纯收入监测线标准7300元。


8.年度收入计算周期为:前年10月1日至本年9月30日。


9.监测对象有: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种类型。


10.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行动、发展乡村产业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加强乡村治理行动。


11.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


1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三个样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作样板、在拓展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上作样板、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上作样板。


13.“七抓七促”夯基础、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样板:抓党建强基础促振兴、抓党建聚人才促振兴、抓党建重治理促振兴、抓党建树新风促振兴、抓党建领发展促振兴、抓党建激动力促振兴、抓党建推改革促振兴。


14.“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党务工作


1.党支部的职责:《党章》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2.“第一议题”制度:就是聚焦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属性,各级党组织必须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作为党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及其它党内重要会议的“第一议题”,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


3.“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支部党员大会,一般不设党小组的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设有党小组的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也可临时召开。党课,每季度至少上一次党课。


4.党的组织生活: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它主要依托党支部、党小组开展活动。主要形式有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以及党课、民主评议党员、评选先进党员和党组织等。


5.四议两公开: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指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两公开”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6.村干部报酬组成:基本报酬+考核工资+任期补贴+养老保险+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


7.村党支部书记报酬345标准: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按不低于所在县区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且年收入不低于4万元,支书主任一肩挑的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


8.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标准:每个村不低于3.5万元/年,所需经费纳入省、市、县级财政预算。


9.入党时间和党龄:党员的党龄应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只有正式党员才计算党龄,预备党员虽有党籍,但不计算党龄。1982年9月6日至今,入党时间为支部大会接收为预备党员之日(须经上级党委批准),党龄从转正之日算起,预备期一年


10.红动乌江“三色走廊”农村党建:红色走廊、金色走廊、绿色走廊。


11.“1+1”乡村治理改革:村支书主任+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村副支书+综治委员,村副主任+民生委员,村监委主任+民生监督委员,村委委员+生态委员,党小组长(村民组长、联户长)+网格员(乡贤寨老)。


12.村级活动场所“三多”问题:牌子多、制度多、会议多。


13.“百名支书进机关”精准提能:分批次组织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村支书到与基层工作密切联系的县直部门跟班学习一个月,通过走进机关跟班学、集中授课精准学、分组交流研讨学和实地观摩现场学,有效破解“自生自长”传统模式,大力提升村干部综合履职能力,进一步推动组织提质、队伍提能、人才提升、治理提效和发展提速,着力构建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和能力过硬的村(社区)干部队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