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翻译的关雎特点

如题所述

许渊冲翻译的关雎特点如下:

许渊冲的“三美论”是以鲁迅“三美说”为基础的。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痛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1978年《毛泽东诗词选》英、法译本出版时,许渊冲写了一篇序言,认为鲁迅提出的“三美说”可以应用于诗词翻译,这就是说,诗词翻译应该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在三美之中,意美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

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可兼得,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音似,也可以不要求形似,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下面以辜译本和许译本为例,看看《关雎》英译中“形美”原则是如何体现的。先来看第一小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辜译本各行长短不齐,第一行、第四行有八个音节,第二行、第三行九个音节,传递原文形美稍有不足。

而许译本每行有六个音节,对仗工整,做到了形似。从译诗总体来看,许译本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十分精练整齐,最大程度保留了古诗的音部、行数、对仗、诗节等特点。辜译本看上去比较冗长。

虽然意思传达还算准确,却缺乏简洁美,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译者需要简练译本。相比之下,许译本更为简短精练,与原诗字数最为接近,符合形美原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