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的作者及简介

最多不超过一百字!!!精简一点点啦~·~拜托了!!!!!!!!!!!!!!!!

《小兵张嘎》,出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说。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离开养伤的老乡家在归队的途中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扩展资料:

徐光耀深受鼓舞,又将电影剧本《小兵张嘎》寄给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崔嵬。1963年,该电影摄制完成并在全国公映,引起了很大轰动,成为陪伴着几代人成长的红色经典影片之一。

2005年,随着22集同名电视连续剧以及同名动画片的相继播出,神州大地再次掀起了一股“小兵嘎”热。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小说原著的影响力,使它焕发出穿越时空的恒久艺术魅力。

1963年末,《小兵张嘎》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出版发行,后又多次再版或被其他出版社改编发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兵张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徐光耀创作小说原著
作者简介

徐光耀,生于1925年2月,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起,做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1947年在解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插班学习八个月。1950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3年初毕业,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3年至1956年曾带军职以作家身份回故乡搞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军籍,剥夺军衔,降职降薪,来到河北保定进了农场劳动改造,过着相当郁闷的日子。而正是在保定,《小兵张嘎》诞生了。1958年写成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和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小说曾被译成英、印、地、蒙萨、德、泰、阿拉伯、朝、塞尔维亚等文字,电影《小兵张嘎》出色地塑造了一个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爱国少年张嘎子的人物形象,深受影视界内外的好评,影片公映后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1959年后,在保定市文联工作,1981年调河北省文联,1983年至1986年任党组书记,是中国文联第四、五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出版的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短篇小说集《树明和莺花》、《望日莲》和小说集《徐光耀小说选》等作品。因他崇尚生活本身的质朴美,所以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内容简介
以“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为原型,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白洋淀边一个小水庄子里,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叫张嘎。他热爱八路军,八路军们也很喜欢他。住在他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叔,常常讲英雄故事给他听。
残暴的敌人,在一次袭击中杀死了嘎子的奶奶,不光如此,嘎子最敬佩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叔又被鬼子抓走了,嘎子真是恨死敌人啦!他怀着为老祖母报仇和救老钟叔的决心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离开养伤的老乡家在归队的途中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作品赏析
“呱唧、呱唧、呱唧……”由远而近传来一路子急跑声。老奶奶吃了一惊,一针扎在手上。只见单布门帘往里一鼓,从底下冒出个孩子的头来:“奶奶!奶奶!一条长虫转砖堆,转了砖堆钻砖堆。——你说说,你说得上来吗?”
  真叫人哭笑不得。老奶奶一面瞪着他,一面揉着胸口,好半晌,才喘口气说:“小祖宗,你把奶奶给吓煞了;越说不叫你跑,怎么更跑欢了?”一句话提醒了那个小家伙,身子往下一蹲,脑袋歪在炕沿上,恍若犯了大错似的,咪嘻咪嘻地笑了起来。在那月牙儿似的一对小眼里,两道挺逗人的光芒闪跳着。
  这就是老奶奶心上的红灯,眼里的明珠,她的全部希望和宝贝,她的孙子——张嘎子。眼下,他的年纪才只十三岁。
  老奶奶没有儿,儿子在七七事变那年给鬼子打死了;张嘎子没有妈,妈在他五岁那年病死了。老奶奶只有这个孙子,孙子也只有这个老奶奶。老奶奶已是近七十的年纪,就靠半坑苇子一双手,织些席,纺点线,把自己的残年当做一把土,一心只要培育这棵小苗苗长大。喜却喜这孩子不但吃得苦,耐得寒,而且伶俐懂事,性情活泼,生得来一副宽亮心肠,成日价除了帮着老奶奶刷锅洗碗,拾柴火,破眉子。,还蹦蹦跳跳,嘻嘻哈哈,伺候老奶奶开心逗乐。老奶奶纵有千种愁肠,万般苦闷,也给他闹散了,赶光了,直把个孤苦冷清的门户儿,翻做个火炉般温暖的小家庭。
  当然,这大半说的是以前的情形。自从“五一大扫荡”那股子腥风血雨一来,家家户户屋翻宅乱,狗跳鸡飞,血跟着刀,刀又随着火,老奶奶带着小嘎子,东奔西逃,团团打转,直冒了三个死儿,才险险乎脱过这场大难。吓得老奶奶死去活来,终究得下一个气喘心跳的病根儿。
  然而就在这场大风暴中,老奶奶却和八路军结下了生死之缘。一来是她老人家心肠火热,赤胆忠心;二来这两间小草房正处在村沿上,地方背,不惹眼,进出方便。于是就常有工作干部和伤病员来家里隐蔽。他们昼伏夜动,黑去黑来;来时吃喝住宿,去时一阵清风。虽有时连模样儿还未看清,一闪便又走了,可她单凭那颗受过万千折磨的心就能知道:这都是些世界上最好的人。他们为国为民流血牺牲,哪怕刀戳在胸口上,眉头儿也不曾皱过一皱。他们在敌人面前像一个铁人儿,可对她这个穷老婆子,却亲妈一样待承,生母一样伺候。有哪个风烛残年的孤苦老人,曾享有过骤然增添这么多孩子的欢乐啊!
  张嘎子的乐趣,可比他奶奶的还要来得大。那曰日夜夜从来过往的工作人员,个个是他的朋友,而又个个是英雄。谁能有这么多的英雄朋友,又能知道那么多的秘密呢?东庄上的岗楼给火烧了,谁知道是怎么烧的?西淀里的据点给摸进去了,谁知道是哪一部分?城里的汉奸半夜里丢了脑袋,谁干的?鬼子的小火轮儿在淀里沉了底,怎么打的?还有,娶媳妇的花轿忽然打了鬼子的伏击啦,算卦的先生砸了鬼子的汽船啦,用笤帚疙瘩就下了“白脖”的枪啦……这一切谁能知道?可是,张嘎子知道!他整宿整夜地听着这些故事,那颗小小的心灵,曾有多少次飞进那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去啊!就这样,一批人来了,又一批人去了,张嘎子既有永远交不完的朋友,又有永远听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又是那么的神奇惊险,趣味横生。他夜间把这些故事听完,白天就悄悄去转述给同村的小伙伴们。小伙伴们在他面前乐得跳脚,他的快乐也因此更加了十倍。以至使得他一天没有八路叔叔在家,便会失魂落魄,没法子排遣那空漠的日月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8
《小兵张嘎》的原著作者是徐光耀。
徐光耀,生于1925年2月,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起,做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1947年在解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插班学习八个月。1950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3年初毕业,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3年至1956年曾带军职以作家身份回故乡搞初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写成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和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小说曾被译成英、印、地、蒙萨、德、泰、阿拉伯、朝、塞尔维亚等文字,电影《小兵张嘎》出色地塑造了一个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爱国少年张嘎子的人物形象,深受影视界内外的好评,影片公映后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br><br> 1959年后,在保定市文联工作,1981年调河北省文联,1983年至1986年任党组书记,是中国文联第四、五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出版的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短篇小说集《树明和莺花》、《望日莲》和小说集《徐光耀小说选》等作品。他崇尚生活本身的质朴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平原烈火》被译成日、捷克、英、蒙等文字。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682757.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4-24
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小说中主人公张嘎一身“嘎气”,倔头犟脑却又聪慧勇敢,出色地演绎了一个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爱国少年的光辉形象。

一、作者
《小兵张嘎》的原著作者是徐光耀。

徐光耀,生于1925年2月,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起,做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1947年在解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插班学习八个月。1950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3年初毕业,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3年至1956年曾带军职以作家身份回故乡搞初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写成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和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小说曾被译成英、印、地、蒙萨、德、泰、阿拉伯、朝、塞尔维亚等文字,电影《小兵张嘎》出色地塑造了一个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爱国少年张嘎子的人物形象,深受影视界内外的好评,影片公映后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1959年后,在保定市文联工作,1981年调河北省文联,1983年至1986年任党组书记,是中国文联第四、五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出版的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短篇小说集《树明和莺花》、《望日莲》和小说集《徐光耀小说选》等作品。他崇尚生活本身的质朴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平原烈火》被译成日、捷克、英、蒙等文字。
二、作品简介
故事以1934年的白洋淀为背景,以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展开。奶奶为了保护八路老钟牺牲了,嘎子只身上县城找传说中的罗金保,打鬼子替奶奶报仇。在县城结识了集贤居少掌柜佟乐,嘎子仇没报,反而陷入鬼子追杀。在佟乐和一个神秘便衣的帮助下,脱离险境。便衣原来是罗金保,将嘎子带到区队秘密隐藏之地,钱队长收留了嘎子。嘎子从此以小八路自居,紧接着又和区队八路打了一场挑帘战,嘎子缴获一把真枪。眼看梦想全部实现,枪却被区队长收了。嘎子想不通,和打赌认识的小伙伴胖墩一起重返县城。

嘎子要单独替奶奶报仇。由此同时,后方特派员刘燕肩负使命路经白洋淀被伏击。刘燕不知下落,鬼子派了石磊冒充特派员混入区队。鬼子的计谋被嘎子无意中发现,嘎子和佟乐、胖墩行动起来,误认为区队联络员纯刚是鬼子奸细。纯刚竟然被孩子制伏,报信不成有口难辩。白洋淀鱼户女儿玉英,打鱼时救了刘燕。刘燕受伤难行,请玉英去城里寻找联络员。玉英在城里遇到了嘎子一伙。三方力量围绕着真假特派员斗智斗勇,特派员肩负的任务迫在眉睫,大批药品将在指定时间内经过白洋淀。鬼子方面,龟田和斋藤一武一文,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奸细石磊了解真想,将区队八路和药品一网打尽。区队钱队长则逐渐识破石磊真面目,将计就计引鬼子出动。而真特派员刘燕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过种种误会和巧合,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一举歼灭龟田斋藤一伙日本鬼子。
三、人物原型
张嘎的人物原型到底是谁,一直有诸多版本,这里就请《小兵张嘎》的原著作者徐光耀来揭一揭谜底。
传说1:白洋淀雁翎队员赵波
传说一: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就流传了几个,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老雁翎队员赵波。
传说2:魏巍笔下燕嘎子燕秀峰
传说二:上个世纪80年代初,“燕嘎子”(燕秀峰,曾名燕嘎子)在天津被“发现”了。
传说3:雁翎队的小鬼张沉底
在白洋淀,我们走访了当年的雁翎队队员、后任雁翎队副队长的孙革老人,孙老谈了一个名叫“张沉底”的小鬼,认为他最接近“张嘎”原型,但后来参加八路军跟部队走了,再也杳无音信。
传说4:徐光耀本人就是张嘎?
有些人曾传说:“徐光耀本人就是‘张嘎’。因他也是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与‘张嘎’同岁。”

徐老说:“形成“张嘎”的大量材料,都是在我的生活储存中一点一点挖出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徐老郑重而谦虚地说:非也!“我虽然是13岁当的八路,但我这个人是非常刻板的,很守规矩,全无灵动之气,也没有创立过可以名垂史册的功勋。
揭秘1:张嘎不是固定的某一个人
在民间,“张嘎”有不少传说中的“原型”。
2005年5月6日,小病初愈的徐老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像母亲谈论自己的孩子一样,已80高龄的徐老对于这个问题略带兴奋地娓娓道来:
关于“张嘎”原型的问题,我很想谈两个小人物,他们也是抗战中最先引起我激奋和感的,他们是赵县县大队的两个小侦察员,一个叫“瞪眼虎”,一个叫“希特勒”。
那是1942年—1944年的事,那时我在宁晋县大队。宁晋县和赵县是邻县,我们两个县的部队经常在作战中有一些军事配合,平常也有一些交往。我们宁晋县大队也有一些12、13岁的小侦察员,但他们没有作出什么突出的贡献。邻县赵县的两个小侦察员“瞪眼虎”和“希特勒”就不一样了。他俩不仅在赵县很有名,而且在邻近的几个县也声名远扬,是当时已经带有英雄色彩的人物了。
结语(徐光耀):想来,如果说我的“张嘎”有原型,就是“瞪眼虎”和“希特勒”。因为当我这个写作愿望产生时,他俩就蹦了出来。但也可以说他俩不是原型,因为我并没有采访过他们,也并非根据他俩的事迹创作了“张嘎”。
第4个回答  2012-04-19
《小兵张嘎》的原著作者是徐光耀。
徐光耀,生于1925年2月,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起,做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1947年在解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插班学习八个月。1950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3年初毕业,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3年至1956年曾带军职以作家身份回故乡搞初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写成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和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小说曾被译成英、印、地、蒙萨、德、泰、阿拉伯、朝、塞尔维亚等文字,电影《小兵张嘎》出色地塑造了一个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爱国少年张嘎子的人物形象,深受影视界内外的好评,影片公映后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br><br> 1959年后,在保定市文联工作,1981年调河北省文联,1983年至1986年任党组书记,是中国文联第四、五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出版的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短篇小说集《树明和莺花》、《望日莲》和小说集《徐光耀小说选》等作品。他崇尚生活本身的质朴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平原烈火》被译成日、捷克、英、蒙等文字。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682757.html 作者徐光耀,1925年出生,河北雄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
简介 :小兵张嘎最早发表于1961年,是我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中的主人公张嘎子是我国儿童文学画廊中被广为传颂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影响和激励了几代读者。小说曾被译成英.德.泰.阿拉伯.印地.蒙等多种文字,在国际上广为传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小说被著名导演崔嵬和欧阳红樱搬上银幕,影片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