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和伊朗之间为何会进行长达8年的战争?

如题所述

1980年,中东这个“火药桶”又一次被点燃,使得海湾地区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热点中的热点。9月22日凌晨,伊拉克军队突然向伊朗发起了全面进攻,在一周之内深入伊朗境内15-30公里,打得伊朗军队措手不及。一些军事分析家、政治家和新闻记者据此预言,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伊拉克军队只需几个星期就能赢得战争。但恰恰相反,这场战争成了一场拉锯式的消耗战,一打就是8年之久。

这场战争的爆发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这中间还夹杂着民族纠纷、宗教矛盾、领土争端、个人恩怨等,使得战争的原因更加纷繁复杂。伊朗人多数是波斯民族,伊拉克人是阿拉伯民族,在现代历史上,两个民族曾多次兵戎相见,相互都有被统治的经历,都视对方为宿敌,结怨很深。围绕半条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两国斗了70年。

伊朗一直要求河的后一段以主航道中心线为边界,双方共管;伊拉克则认为整个阿拉伯河应归自己管辖。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近丁斡旋下,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协议规定,两伊以河中心为界,作为补偿,伊朗让出原属伊拉克的扎固高斯、赛义夫、萨阿德等四个地区(总面积为300平方公里),并承诺不支持伊拉克的库尔德族反政府武装。

但协议签订后,伊朗迟迟不交割土地。伊拉克认为自己受了“奇耻大辱”。霍梅尼掌权后,伊拉克多次提出修改协议,重新划定边界,但遭到拒绝。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决心“以战斗收复领土”。

不仅加此,两国长期存在的宗教矛盾更趋激化.伊朗人90%以上属什叶派,国家政权也掌握在什叶派的领袖霍梅尼手中;伊拉克政权却一直掌握在逊尼派手中而且它基本上是一个世俗的国家。这和霍梅尼要在海湾地区建立一个以伊朗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神权至上的“大伊斯兰联邦”的目标是相违背的,所以霍梅尼上台后即声称要“输出伊斯兰革命,号召各地什叶派起来夺权。

为报当年被萨达姆驱逐出境的一箭之仇,霍梅尼将伊拉克作为“输出革命”的第一站。霍梅尼的这种做法,不仅伊拉克不能容忍,而且也引来了向来保守的其他海湾国家的反感,这给萨达姆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为了获得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萨达姆又将自己打扮成阿拉伯的民族英雄,声称要为阿拉伯夺回被伊朗霸占的原属阿拉伯的领土阿布穆沙、大布通、小布通三个小岛。这一招果然一试就灵,萨达姆在阿拉伯世界赢得一片赞誉之声。萨达姆自恃伊拉克是海湾的头号军事强国,又有阿拉伯国家的大力支持,便准备对立足未稳的霍梅尼政权动武,一举打败伊朗,进而称霸海湾。

于是在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军队贸然向伊朗发动进攻,两伊战争由此全面爆发。

在战争的最初,伊朗军队节节败退。伊拉克在一周之内深入伊朗境内15~30公里,占领了39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阿拉伯河东岸地区。但伊朗很快就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到10月底就阻挡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战争并没有像伊拉克所希望的那样,伊朗在进攻面前会承认战败并求和。整个1981年,两伊战争处于相持状态。伊朗采用人海战术,伊拉克利用武器装备的优势,进行了一些激烈的战斗,双方互有胜负。

1982年4月,伊朗军队开赴前线队发动“圣城”战役。一举收复了霍拉姆沙赫尔及全部失地。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伊拉克宣布单方面停火,但伊朗人正杀得性起,对伊拉克的建议根本未予理眠,并找新胜的余威向伊拉克境内大举进攻,却也未能讨到便官,战争呈胶着状态。

1983年到1998年期间,战争同时在陆上和海上展开。陆上战斗大多是“袭城战”,在海上双方展开了“油轮战”。这不仅给两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也给中立国的油轮带来严重的威胁。美苏两国以此为借口,争相护航,并在海湾地区明争暗斗,使海湾局势进一步复杂。

两伊武装冲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一致通过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决议,即598号决议。伊拉克在第二天就作出了反应,表示欢迎安理会的决议。

一年之后,伊朗迫于战争形势非常不利,在国际上形象孤立,国内经济衰败、政局不稳,人民厌战情绪加剧,军队损失惨重,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接受598号决议,霍梅尼说:“接受这一现实比喝毒药还要厉害,为了使真主满意,我要把它喝下去。”两伊终于在血战8年之后实现停火。

战争没有解决两国之间的争端,一场战争,两个输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8
双方首先是因为实力相差不大,打起来分不了胜负,其次是人口基数太多了,但是每个人能占到的资源太少,所以需要不断的侵略获得生存的土地。
第2个回答  2020-08-27
这是因为伊拉克和伊朗之间为争夺石油而大打出手,是争夺石油资源的国家,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第3个回答  2020-08-28
人多资源少,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发动战争,因为两国实力相差不大所以迟迟分不出胜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