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宫崎骏,押井守,大友克洋,新海成和今敏。

RT。请比较一下他们的地位,风格等等- -
年龄辈分都可,关键是能够让我深入了解一下这几位。
可以有一定的复制,但我希望是有用的资料,自己的话更好。
谢谢各位了!如果答得很详细我会追加分。谢谢
还有代表作什么的- -谢谢

地位的话,最高的还是宫崎骏的说!
以下分别介绍

宫崎骏:
宫崎骏(宫崎 骏,Hayao Miyazaki)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1941年1月5日生于东京。

宫崎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可以说没有他的话日本的动画事业会大大的逊色。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宫崎在打破手冢巨人阴影的同时,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又为后代动画家做出了榜样。

【个人简介】
[编辑本段]
早年经历
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的东京。他们家原本住在东京都文京区,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战时疏散,举家迁往宇都宫市和鹿沼市。他所在的家族经营一个飞机工厂,属于军工企业,所以战争后期物质匮乏中也能保持颇为温饱的生活。不过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宫崎却意外地对家族的特权产生了怀疑。

幼年时代的宫崎喜欢看书,看漫画。在中学时代,打算成为漫画家,进而开始积极练习漫画。高中3年级的时候,他邂逅了第一个恋爱的对象:东映动画的日本第一部长篇彩色电影《白蛇传》里面的白娘子。

之后宫崎骏进入学习院大学政治经济部。大学里面没有漫画社,所以进入了与之最为接近的儿童文学研究会,传说社员只有宫崎一个人。这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漫画,也曾向贷本漫画出版社投稿,不过似乎没有完结了的作品。当时风起云涌的安保运动中宫崎仅仅是一个旁观者,仅仅在最后时刻作为无党派人士参加了一下。

这时宫崎作了影响一生的就业决定:去东映动画。

由于宫崎是次子,有长子继承家业,所以可以按自己喜欢的选择自己的职业。放弃漫画选择动画的原因据本人说是因为被人说自己的作品是在模仿手冢,在自己并不这么认为的情况下。他认识到自己无法超越手冢这样的漫画家,于是选择了即使不是原创也无所谓的动画。时值1963年。

东映动画是由东映电影吸收日动映画株式会社而成立的。在1961年手冢治虫的虫pro成立前,几乎是日本唯一制作动画的企业,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悠久的传统。虫pro是以价格低廉的电视动画打开影响的,而当时成本高,画面精细,富于传统的动画电影则还是东映的天下。宫崎进入东映时仅仅是最底层的原画人员。当时战后文艺界一派左派风潮(不要忘记安保运动刚刚结束),社内充满民主气息,作品的很多东西都靠大家讨论决定。而勤奋、高学历的宫崎因此在讨论中展露头角。1964年,社内开始工会活动,领导是大冢康生,副委员长是高畑勋,书记长是宫崎骏。

社内的老前辈大冢康生发现了东京大学毕业的高畑勋等人的才华。1965年,工会的这群人开始一起制作《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大冢为作画监督,当时尚为新人的高畑勋被他提拔为监督。由于宫崎骏在工作中起了如此大的作用,以至于大家为他发明了一个职位:场面设计。富有文艺才华的高畑勋给这部作品带来了崭新的概念,里面加入了更多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可以说这是日本第一部不仅仅是为儿童制作的长篇彩色动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工会和资方谈判待遇和劳动条件的活动干扰了工作,这部动画于1966年10月制作中断,1967年1月继续制作,1968年7月正式放映。这期间,1965年宫崎和同事太田朱美结婚,1967年长子出生。由于制作者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这部作品不断延期和追加预算。然而,这部作品虽然在后来受到很高的评价,在当时却并未在票房收入上达到收支平衡。完成这部作品后,闹过工会又弄出赤字的大冢康生就离开了东映动画,加入A-Pro。

宫崎跟着高畑、小田部羊一这些前辈一起继续在东映动画工作,职位仍然是原画。1969年他开始在报纸上以秋津三朗的笔名连载短篇漫画《沙漠之民》。这也许是后来《风之谷》的一点原型吧。

1971年,三人一起从东映动画跳槽到大冢康生所在的A-Pro。说句题外话,后来导演《侧耳倾听》,在Ghibli多部作品里面担任作画监督的近藤喜文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这群人之间有着长达20到30年的合作,真是可怕的缘分。作为新企划《长袜子的皮皮》的主要创作人员之一,宫崎首次出国旅行到苏格兰考察。不过由于原作者的原因,这个企划最后被放弃了。原本宫崎骏就喜欢欧洲村镇的风景,这次经历给他的印象出现在很多以后的作品中。

接下来诸人一起参加了大冢康生主导的TV版《鲁邦三世》的制作。《鲁邦三世》一直到现在还几乎每年都有TV special或者剧场版问世,而鲁邦从身居豪宅的大盗变成如今大家熟悉的平民形象,高畑和宫崎对原作的擅自改编可谓影响深远。

之后,演出高畑勋、作画监督小田部羊一加宫崎骏的组合创作了大量作品,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熊猫家族》。该作品首次以描绘日常生活为主,是高畑勋以后的新风格的第一次尝试。在熊猫热中,这次冒险评价倒是非常不错。

1974年,三人一起转到Zuiyou映像,即后来以“世界名作剧场”系列而闻名的日本Animation的母公司。三人合作的第一部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可以说是奠定整个系列风格的作品,高畑勋描写日常生活为主,强调动作时间安排的导演风格就此形成。这种崭新的动画风格获得了大成功。宫崎骏这次的职务是Layout和画面构成,又是为了配合新的作画形式发明的新职务。对于不会画画的高畑勋来说,宫崎就如同他的手脚一般把他的想法变成画面构图。

三人在世界名作剧场系列中高畑勋还担任了《寻母三千里》(1976年),《红发少女安妮》(1979年)的监督。后来,修炼已久,有了许多TV单集主导经验的宫崎骏1977年首次得到了监督的职位,这就是《未来少年柯南》(1978年)。和比较尊重原作、作风沉稳的高畑监督相比,宫崎的特点是想象力和对于动作的表现力丰富。本来是悲观色彩的原作被宫崎改成了明朗的少年少女故事。这个故事可以看到后来《天空之城》等故事的影子。

1979年,为了制作剧场版动画《鲁邦三世 卡里奥斯特罗之城》转入东京Movie新社,作画监督是鲁邦动画系列的最初创作成员大冢康生。如果你对于GHIBLI的作品觉得不错的话,请务必看看这部作品,他有着和后来GHIBLI作品相当的质量和魅力,至今仍然是传说的中的经典。不过,当时却是较好不叫座的作品。之后,宫崎就在东京movie新社的新人养成公司TELECOM工作,继续制作新鲁邦的TV系列。在这里,宫崎提出了成为后来《龙猫》《幽灵公主》前身的企划。不过,当然没有被采用。

人生转折
1981年,宫崎骏又一次人生的转折出现了。德间书店新创刊的动画杂志《Animage》的总编铃木敏夫想要制作动画人员访问专辑,估计本来是打算访问由于《世界名作系列》功成名就的高畑勋的,结果却被高畑和宫崎拒绝。最后不知为何,居然变成了资历颇浅根本没有什么名气的宫崎骏的访问专辑。这个看起来乱来的举动可以说给德间书店拉来了一只下金蛋的母鸡。

《Animage》也发掘和资助了押井守等其他年轻而有才华的动画监督,努力为他们打响知名度,只是合作没有宫崎这么顺利罢了。

在铃木敏夫和德间书店牵头下,宫崎骏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动画。剧场版动画《风之谷的娜乌西卡》的企划,最初由于没有原作被打回,于是1982年宫崎在《Animage》上面连载其漫画。致密的作画,深刻而多重的反思,使得这部断断续续连载的漫画史诗达到相当大的成就。而宫崎完成制作《名侦探福尔摩斯》相关的工作后,离开东京Movie新社为新作做准备。

1983年,传奇开始了。从太阳王子时代就一起合作的人们再次集合起来,《风之谷》的动画开始制作了。宫崎一人担任监督、脚本、分镜表的全部工作。由于从最底层一直干到最上层,宫崎有着主导从故事到作画,动画大部分工作的能力。电影最后变成了宗教般的结尾,虽然制作者觉得不大满意,但是在放映时却意外的非常让人感动。在该作的成功背景下,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了,该名字来自二战时候意大利的一款侦察机(算是家传的爱好),意思是“撒哈拉沙漠的热风”。宫崎监督此间的作品则是绘本修那之旅。

随着新动画天空之城开始制作,漫画风之谷休刊。之后《风之谷》也一直随着Ghibli动画的制作而断断续续的休刊和再开,一直到1994年为止。《天空之城》也仍然是宫崎监督的个人表演。宫崎监督的富于动作和戏剧张力,充满真实触感和细节的幻想世界风格得到了完全发挥。

((《天空之城》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19世界欧洲,可爱纯洁的小女孩希塔(sheeta)在善良勇敢的小男孩帕索(pazu)的陪伴下,寻找自己失落的故乡,在旅途的尽头天空之城,终于明白了无论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如何,人都是不能离开土地的。人与自然的主题在此进一步体现,而漂浮在空中的伟大都市拉普塔最终的毁灭,仿佛在告戒世人:在机械和钢铁的世纪里,面对着的其实是未定的将来。))

接下来是高畑监督的发挥。1988年宫崎监督的《龙猫》和高畑监督的《萤火虫之墓》同时放映。尽管后者得到了文艺界的广泛赞扬,也感动了无数观众,但是前者才是Ghibli一直最为人气的作品之一。而Ghibli之后也形成了两位监督轮流制作动画电影的体制。

押井守:
如今的日本动画界可谓群雄并立,有平缓沉稳的宫崎峻派,有激进革新的庵野秀明派,有诡异大胆的大友克洋派,有不温不火一着定局的富野由悠季,还有一位我们不该忘记的人物,一位也曾创造过奇迹的人--押井守。

过去介绍的诸多动画人和制作过动画的漫画人,都是身怀绝技,放下动画工作手执画笔亦可独当一面的人物。而这位押井守先生就与众不同,他是一位真正的动画制作人,对漫画创作根本一窍不通,相信任何一位正在观看本文的读者都会比他画得好。

可是,如果你要是因为如此而轻视了这位只会“纸上谈兵”的大师那就错了。要知道,一位制作人如果十八般武艺都能拿得起来放得下并非肯定是好事,过多的能力使他自信地承担起许多项工作而导致劳累过度,影响个人身体健康和制作的进程、水准(当然,这也不是一而概论之物)。艺术的感觉这东西的确是不能以“此人会不会画画”这样简单的论据来辨证,押井守多年来所创造的不少令人拍案惊绝的名作实实在在地证明,他的确不愧是一位不会作画的画家和一位不会雕刻的雕刻大师。和众多同业相比,他对艺术的偏爱甚于商业,因此他的作品多偏重艺术性而轻商业性,斧凿之痕迹甚少。对于大数读者来讲,他的作品在理解时有些困难,只有喜欢细心咀嚼的观众才能真正理解他的真意。

1951年8月8日生于东京大田区的大森的押井守,76年在东京学艺大学毕业后便加入了著名龙之子动画制作公司(这个公司对中国的观众来讲应该也算是比较熟络的,他们所制作的不少动画片如《宇宙骑士》等都在中国上映过)。代表作有‘福星小子’‘机动警察’‘攻壳机动队’等。曾于 2004年以剧场动画‘INNOCENCE’获赏日本SF大赏。

从监督《福星小子》TV开始成名。本作品在日本乃至东亚许多国家都获得了不少的赞誉。除配合原著漫画的风格,他在本作品里大量加入了自己的制作手法,十分成功地表现了其独特的个人思想、分镜手法及气氛处理,引起了各界的广泛注意。

1982年剧场版《福星小子ONLY YOU》是押井守的首部电影作品,其中有着比TV版更出色的内容,随处可见的抒情演出,充分反映了押井守的才能。

1984年剧场版《福星小子2~BeautifulDreamer》虽然发布后成绩不如前作《OnlyYou》,但却充分发挥了押井守的才能,并成为押井

守导演生涯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成为了他个人风格完全成型的作品。片中大量运用了光暗对比强烈的静止画并附之从物的内心独白,令一套十分商业的动画增添了一点艺术色彩。这个怪异的“福星小子”的世界使得他的名字一下子被大众所了解,对其本人来说也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以精练的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和剧情,彻底解析原作,并在动画的虚构世界再次组合。这种风格的押井守作品,免不了有不为原作支持者喜爱的被称作“暴走”的部分。但是他在根本问题上并没有违背原作,原作的世界观没有损失的逐渐自然引入到押井的“异界”中。无论展开怎样的“暴走”,其根本都一定是出自对原作的热爱。这种“爱”与“暴走”的平衡,正是押井世界所特有的奇妙感觉。《福星小子》被反复动画化,能称为究极的也只有这部作品而已。

1983年,押井守的异世界物语《天使之卵》发布。这是日本动画史上第一套OVA。一共十集的《DALLOS》也打开了OVA的市场,令动画界和动画人又多了条出路(新一代的动画人应当将押井守的名字供在手冢治虫之后才对,因为他给手冢为大家盛上白米饭的碗里,又添了块肥肉)。本片从正面描写了押井守作品的深处具有的“是我的梦吗?还是梦中的我只不过是谁在梦中一瞬间的闪现”这一主题,不但是押井守深层心理的影象化,还可说是讲述押井世界的最重要的作品。

1988年,押井守联合名插画家高田明美、编剧伊藤和典及原作者结城正美合作推出了经典动画《机动警察》的OVA版,这套大名鼎鼎的作品想必是无需介绍了,它的成功早已是有目共睹。在本作品后,伊藤和典真正成为了押井守的御用编剧,以《机动警察》开始,只要是押井守指导的作品,都有这位高田明美前夫的人物执行编剧。在之后的6年内,押井守和伊藤等人始终进行着《机动警察》相关作品制作。

1989年《御先祖样万万岁》,精心挑选的背景、台词以及行动都以舞台剧的形式贯穿整个故事。作为一种手法,这十分有趣。全篇围绕着讽刺意味的笑声,这是押井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除了OVA外,89和93年的时期,他们这个所向无敌的组合又推出了《机动警察》的两部剧场版。不过,这两部作品的结局是“虽然非常成功,却也毁誉参半”。押井守灰暗的一贯风格在被带入《机动警察》后,其TV版具有的轻松又富有哲理的味道都荡然无存。尽管空降兵和机动军人将暴走的机动兵器打得如同风雨中摇动之落叶的场面极具美国商业片的味道而广受好评,但过于突现的押井守式风格毕竟远离了《机动警察》的本质。放弃最受欢迎的女主角泉野明,转而起用沉默言的南云和后藤当主线固然明显是要走成人路线,但制造与原作不符的另一种形式必然无法让观众卖账。两部无论在镜头运用、色调气氛都给予人冰冷的感觉,故事也偏向所谓居安思危的感觉,指责人类沉醉于现在的虚假和平而不自我反省。

1993年,追求真实感觉的终极的假想现实世界,《机动警察Patlabor2TheMovie》登场。作为剧场版的第二作,内容与前作相比任何地方都更严肃。影片中出现的机动警察和近未来兵器应该是数年后才会出现,但以之为基础而描写的故事却充满了现实的感觉。在片中,能见到的东西都给出了最大限度的情报,而且所有情报都与作为情节中心的谜题有关。这就是押井监督的最高境界,随着一个个谜的解开,我们也渐渐沉迷于作品中。

1994年,押井守染指漫画界,跟曾受大友克洋极力推崇的漫画家今敏合作科幻漫画《SERAPHIM》,于动画杂志《ANIMAGE》作重头连载。但由于押井守要兼顾另一位漫画界大腕士郎正宗的电影版动画《攻克机动队》,被迫放弃了漫画的合作。

1995年上映的《攻壳机动队》是押井守在世界动画领域享有盛名的一作,也是日本动画中最前线的作品,描绘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在世界上极为著名的“日本动画风格”在这部作品里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在日、英、美同时公映的本作在美国《BILLBOARD》杂志的排行榜上很快就名列第一,就连《坦垣尼克》的导演当处也曾为此片的日文LD版撰写文章,可见此片之成绩何等骄人。不久,此片更进军好莱坞,同样是获得了好评,自此成为日本动画界的代表作。虽然漫画原作是围绕GHOST产生重要的话题,但在电影版中,作为押井自己的主话题“现实与虚构的界线”则更加鲜明了。押井守的魅力就在于永远有自己的话题并客观的反映出来,此外也体现在不同于别人的与原作的平衡感上。

自从《攻克机动队》胜利后,押井守得到了更大的制作预算,从此走向大预算、大制作之路,其豪华更加突出。今天,押井守又在酝酿着一部新的作品,那就是全数码电影《G·R·M》,目标再度指向好莱坞,预定2001年公映。

G.M.R

G.R.M. THE RECORD OF GARM WAR(ガルム戦记),一个预算高达 80 亿日圆(一说 40 亿)的企划案,由押井守担任监督,但后来经费预算大幅缩减,企划案也遭到冻结至今。

大友克洋:
如果说宫崎骏是令日本动画迈向世界的先驱,大友克洋就是他的继承者。 80年代至90年代,他的作品同宫崎骏一样,受到国际注目。大友克洋的漫画创作,远比动画早,而且成绩不俗。他曾经先后得到多个漫画大赏,其中最特别的,是83年凭《童梦》得到「第4届日本SF大赏」。过往,这个大赏只会颁给科幻小说家,大友克洋成了首位获此名誉的漫画家。 大友克洋1973年以「铳声(枪声)」(『漫画Action』刊载)出道。其后集中在同杂志中发表多个短篇作品。自出道之后,其作品的细致描写和巧妙的故事发展都得到很高的评价。83年开始连载的「AKIRA ̄亚基拉」自84年发售第1期单行本以来,虽然是每年出版1期,但每期都大受欢迎。大友老师其馀的作品还有「童梦」、「已是战争的气氛」和「再见日本」等等。

大友克洋表示,他的漫画和其他的有很大的不同。他说:「我的漫画,在人物、背景的细微部分都画得非常真实,动画也延续这个特色。我的作品,不会像一般漫画给人平板的感觉,而是有有深度的空间,产生慑人的真实感。」但作品太真实,大友克洋也意识到未必广为漫、动迷接受,所以他坚持「故事和主角突出,才能吸引读者。」结果,一如他所料,《亚基拉》、《童梦》主角性格突出,带给动、漫画界一个新的视野。 作品主旨深刻 大友克洋将漫画的生命力,延续在动画上,造成更大的震撼,这可能受宫崎骏的影响。大友克洋曾表示,他的新作《Steam Boy》在美术、时代风格方面和宫崎骏执导的动画《妙犬神探》有点相似。

其实,即使二人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但二人同样将对现实的不满,表现在作品当中。 大友克洋在拍《阿基拉》时,曾有一次深刻的经历。他当时参加儿子就读小学的运动会,那些父母拿着照相机,影着小型赛跑,学校也阻止不了。大友克洋感叹道:「日本人连公德观念也没有。」 大友克洋代表作《亚基拉》中的主角金田和铁雄,虽然是破坏秩序的不良分子,但他们有意识去干,比起在无意识中破坏规则的人还好得多。作品主旨深刻,令到大友克洋作品的影响力,遍及欧美。 代表作品 《亚基拉》打破日本动画纪录,总作画数为15万张,花费10亿日圆,影片更模拟真人嘴形作画,未公映已引起话题。其后,更以6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公映,美国净收已有1百万美元。

《Memories》是继《亚基拉》后,大友克洋和两位新晋动画家森本晃司、冈村天斋集体创作一部3个单元的动画集。其中《大炮之街》由大友克洋本人亲自执导,22分钟的故事,以一个场景一个画面交代,单是拍摄台都要长达10米,是动画史上的大胆突破。

大友克洋除了创作漫画外,亦有从事插画和广告创作,其中《Kaba》画集,就收录了他出道至89年的作品,部分还未公开过。这本画集最近再度在日本重刊,但数量不多。大友制作的广告作品不多,图中就是大友克洋为Cannon相机炮制的海报,颇为珍贵。

今敏:
迷上高达的少年

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迷上电视机械人卡通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机动战士高达》带来的震撼。《机动战士》打破了以往的卡通模式,对人物不再采用死板的忠奸两分法,将一集一个故事的单元结构,改造成"长篇连载″,角色的性格和造型,均随着故事的推展而有所变化。《机动战士》的革命,不但将动画提升到了另一境界,更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投身动漫的创作行列,1963年出生的今敏就是其中一位。

今敏迷上高达系列是在高中时期。上大学后,今敏开始在《Young Magazine》杂志上发表漫画。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发行《海归线》、《World Apartment Horror》等漫画单行本。

今敏不仅是个动画迷,也是个超级影迷,这使他的漫画作品有着强烈的电影感,着重以电影分镜手法组织每一张画稿。这一特色也在他的动画作品中得以延续,他走出了一条跟现今主流动画很不一样的路。

大友克洋的高足

1990年,今敏担任大友克洋的《老人Z》的美术设计,正式踏入动画界,从此开始了他跟大友的长期合作。从漫画的蒙太奇手法,到动画亮丽而厚重的色彩,今敏明显受了大友克洋的熏陶。他曾说,大友的漫画作《童梦》和《亚基拉》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难怪日本动画界一直视大友为今敏的师父,而这位年长他10岁的名师也确实难得,多年来一直为徒弟寻找与高人合作的机会,还亲自出任徒弟的《蓝色恐惧》的策划。

玩的就是心理惊悚

近几年,日本动画的技术已是"无所不能″,各路大师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动画世界:押井守在虚拟与现实间寻找身份界定;宫崎骏在童话的梦幻国度抒发人文关怀;大友克洋追求浩瀚的视野……只有今敏,在他的《蓝色恐惧》里,舍弃了精致画功、奇特场面等最易赢得掌声的技巧,只在叙事上下工夫,制作出了一部充满悬念的心理惊悚动画。

《蓝》的女主角未麻,计划从二线偶像歌手转型为电视演员,却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身边的摄影师、编剧、经理人先后遇害。片中的现实与幻像,通过剪辑技巧相互交错,带出了故事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最后真凶现身,观众才惊觉之前的种种铺陈,实在可以以全新的角度阅读;而未麻的遭遇,亦道出了偶像文化中众人迷失自我的悲剧。

千年寻爱侣

到了《千年女优》,今敏再次在梦境与真实间来回穿梭。在影片中,电影公司老板和摄影师,采访了30年前突然引退的女星藤原千代子。作为战后的一代巨星,千代子历经日本战国、幕府、大正、昭和等大时代,踏遍千山万水,寻找初恋情人,然而,那位梦中情人,早已在大战期间逝世。毫不知情的千代子,多年来承受着苦恋的折磨。或许正因为这份日式的浪漫和凄美,《千年女优》在日本和国际上屡获大奖,亦吸引了Dream Works破例买下版权在美国发行了该片。

新海诚:新海诚(Makoto Shinkai),男,1973年2月9日出生于日本长野县,居住于崎玉县。大学期间攻读国文,1996-2001年就职于Falcom游戏会社,目前自由职业,以制作个人动画为主。

《永远的Ys2》的OP动画对于Falcom玩家而言应该记忆犹新。绚丽的2D动画效果配合近乎完美的节奏感,给人以强烈的感官震撼。这就是新海诚在职F社5年间的代表作之一。 1996年,新海诚在大学结业后加入日本Falcom游戏会社(通常在相关仕事中以新津诚名义出现),负责程序、美工、动画与宣传影片制作。在职Falcom期间,新海氏开始了个人动画短片创作。包括1997年的黑白短片《遥远世界》(1分30秒)、1998年的3D短片《被包围的世界》(30秒)、1999-2000年的黑白短片《她和她的猫》(5分钟)。 2000年初夏,新海氏开始制作个人映像动画《星之声》。但由于工作的繁忙,导致《星之声》一度停滞不前。2001年5月,新海氏向Falcom提交辞职。之后《星之声》的制作步上正轨,2002年1月宣告完工,历时共计7个月。外,新海氏也曾外注参与制作Minori游戏会社游戏《Bitterweet Fools》(2001)、《Wind·a breath of heart》(2002)片头动画。 2003年新海诚新作《云的彼端,约定的场所》(预定片长50分钟)。在背景设定与情节方面,与架空感十足的《星之声》相比更加的平稳自然。由田泽潮担任人设更是弥补了新海人设较苍白的缺陷。担任Minori游戏会社游戏《EF - the first tale》(2006)的动画监制(Animation Movie Director)。

关于他作品的介绍,我就不详细说了,下面说说我个人对他的一些评价!

在日本的动画监督界,新海诚无外乎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最早看到他的作品是《星之声》,虽然里面的人设很一般,但给我的却还是绝对的震撼,心灵的震撼... 无论是情节、音乐还是制作。 如何他的作品你看多了,就会发现现在大部分动画的制作水平根本入不了你的法眼了,:-)! 但他的作品跟人的却是心灵上的绝对共鸣!使你甚至没勇气反复看他的一些作品! 呵呵,不说太多了,要说的话就没完了。他的作品:
《星之声》 《云的彼端,约定的场所》 《秒速5厘米》希望你一定要看,相信您不会失望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宫崎骏么- - 画风很一般我不喜欢,动画的剧情也很一般- -个人并不喜欢- -不过,就地位来说是大师级的导演- -
押井守的话。。。。他的那个‘攻壳机动队’系列的不错,剧情很棒的
大友克洋的话,据说是漫画作品以精细的画面和巧妙的剧情铺陈在业界受到好评。对物体的质感与运动的速度感有着高超的表现力,对每一个场面都有着极为细腻的描画。对许多漫画创作者来说,其影响力仅次于“漫画之神”手冢治虫。
新海诚是新锐的动画制作人,其画面美,故事很纯情很感人,多是细腻描写青涩的感情- - 很喜欢
今敏的作品剧情不用说,不过他动画太。。。诶,不知道怎讲,我看过他的Paprika,画面很棒。。。。视觉的享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8-17
宫老头很悲观很商业,地位最高,鸭子很晦涩很犬儒,大友很愤怒,今敏是个精神分裂,作品关注现实。 剩下的那位的作品是不值一提的垃圾。
宫崎骏颠峰之作 《物之怪姬》《 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
大友克洋颠峰之作 《大都会》
押井守代表作 《攻壳机动队》 《阿瓦隆》
今敏代表作 《千年女优》《妄想代理人》
再详细点,
宫崎骏80年代作品思想性很高,90年代初的作品同样保持了高质量,之后的作品为纯商业的,可以无视。名声地位远远的超越其他动画大师。
押井守的作品小众。
大友一直是那种风格。
今敏,新生代动画大师,目前的水准远远超越上面那三位,为当今日本第一动画大师 。
第3个回答  2008-08-06
风格得自己去看自己去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

个人喜欢宫崎骏,一代大师,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不单是漫画家,还是导演.他所画的场景和分镜头渲染的气氛可以说是动画电影中的神话。

早期参与制作:
·太阳王子 霍尔斯大冒险(1968)剧场
·穿长靴的猫(1969)剧场
·鲁邦三世(1971)TV
·熊猫家族(1972)剧场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1974)TV
·寻母三千里(1976)TV
·未来少年柯南(1978)TV
·红发少女安妮(1979)TV
·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1979)剧场

GHIBLI时期作品(1985—— )
1·天空之城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1986)剧场

2·龙猫 (となりのトトロ)(1988)剧场

3·魔女宅急便 (魔女の宅急便)(1989)剧场

4·红猪 (红の豚) (1992)剧场

5·On your mark (On Your Mark)(1995)

6·幽灵公主 (もののけ姫) (1997)剧场

7·千与千寻 (千と千寻の神隠し)(2001)剧场

8·哈尔的移动城堡 (ハウルの动く城) (2004)剧场

通常评论范围内的宫崎骏作品,除了GHIBLI时期作品8部之外还包括以下2部:
·风之谷(风の谷のナウシカ)漫画;另有同名剧场《风の谷のナウシカ》(1984)改编自漫画版,主题人物情节较原作都显得肤浅而简单。一般评论指前者。

·侧耳倾听 (耳をすませば)(1995)剧场,近藤喜文任监督,宫崎骏担任脚本,分镜等制作。
另,宫崎骏新作《崖の上のポニョ》预计于2008年上映。

参考资料:《24格》

第4个回答  2008-08-06
宫崎骏与新海诚应该高些吧!因为这两位在中国漫友中比较熟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