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太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1
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皇帝、亲王、郡王、“五候”的遗孀,以及丧夫的诰命夫人,是可以享受“晋爵”的待遇的。皇帝的妃嫔受封为各级太妃,王爷的遗孀们均封为太王妃,通称“太妃”,诰命夫人受封为“太夫人”(如果丈夫为受封为“某国公”,遗孀的封号是“太某国夫人”)。“太妃”“太夫人”的名号是可以追封的,如北宋欧阳修的祖父母和父母早逝,欧阳修成为高级官员后,皇帝追赠予其已故长辈“国公”和“国(太)夫人”的名号。历代各级妃嫔晋封太妃的名号是:
  元妃-太元妃(见于金制)
  皇贵妃-皇贵太妃
  贵妃-太贵妃(清朝时作“贵太妃”)
  妃(包括唐宋时的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庄妃,金朝的跚妃、淑妃、德妃、贤妃,明、清时期的各位妃)-太妃(宋代有时称宸妃。宋时宫中称太后为“大娘娘”,称太妃为“小娘娘”。如宋仁宗时,刘太后刘娥被称为“大娘娘”,生母李宸妃、养母杨淑妃均被称为“小娘娘”。)
  贵嫔-太贵嫔
  嫔-太嫔
  贵人-皇考贵人(亦可作“太贵人”)
  但是在史料中,各级太妃一律记作“皇考+妃嫔封号+妃嫔等级”,如道光年间,原嘉庆帝如妃被尊为“皇考如妃”。
  其他如美人、才人、宝林、世妇、御妻、御女、采女等在皇帝驾崩后一般出家或修道,留下的话只能屈居冷宫(如凌烟宫)享受原来的待遇而已。唐中叶后,以太妃为诸王母的封号。清制,对皇帝的祖父或父亲多遗留的妃嫔分别尊为皇贵太妃和贵太妃等。清代的常在和答应通常不受晋封。
  宫眷晋为太妃后,年例增加为原来的两倍,甚至更多。如清制,皇后年例1000两白银,皇太后年例曾因为诸多原因发生过几次变化,但是一定超过2000两白银;皇贵妃年例800两白银,皇贵太妃年例1800两白银。太妃晋为皇祖妃,历代基本都采取年例增加一定数目的办法,如清制增加200两—500两白银。
第2个回答  2020-11-18
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皇帝、亲王、郡王、"五侯"的遗孀,以及丧夫的诰命夫人,是可以享受"晋爵"的待遇的。皇帝的妃嫔受封为各级太妃,王爷的遗孀们均封为王太妃,通称"太妃",诰命夫人受封为"太夫人"(如果丈夫为受封为"某国公",遗孀的封号是"某国太夫人")。"太妃"、"太夫人"的名号是可以追封的,如北宋欧阳修的祖父母和父母早逝,欧阳修成为高级官员后,皇帝追赠予其已故长辈"国公"和"国(太)夫人"的名号。历代各级妃嫔晋封太妃的名号是:
端康太贵妃(原光绪帝瑾妃)
端康太贵妃(原光绪帝瑾妃)

元妃--太元妃(见于金制)

皇贵妃--皇贵太妃

贵妃--太贵妃(清朝时作"贵太妃")

妃(包括唐宋时的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庄妃,金朝的跚妃、淑妃、德妃、贤妃,明、清时期的各位妃)、太妃(宋代有时称宸妃。宋时宫中称太后为"大娘娘",称太妃为"小娘娘"。如宋仁宗时,刘太后刘娥被称为"大娘娘",养母杨淑妃被称为"小娘娘"。)

嫔--太嫔

贵人--皇考贵人

常在--皇考常在

答应--皇考答应

但是在史料中,各级太妃一律记作"皇太+妃嫔封号+妃嫔等级",如道光年间,原嘉庆帝如妃被尊为"皇太如妃"。

其他如美人、才人、宝林、世妇、御妻、御女、采女等在皇帝驾崩后一般出家修道,留下的话只能屈居冷宫(如凌烟宫)享受原来的待遇而已。唐中叶后,以太妃为诸王母的封号。清制,对皇帝的祖父或父亲多遗留的妃嫔分别尊为皇贵太妃和贵太妃等。清代的常在和答应通常不受晋封。

清朝太妃册封金册
清朝太妃册封金册
宫眷晋为太妃后,年例增加为原来的两倍,甚至更多。如清制,皇后年例1000两白银,皇太后年例曾因为诸多原因发生过几次变化,但是一定超过2000两白银;皇贵妃年例800两白银,皇贵太妃年例1800两白银。太妃晋为皇祖妃,历代基本都采取年例增加一定数目的办法,如清制增加200两-500两白银。晋为"太妃"后,原先妃嫔的封号只有一个字(皇贵妃除外),都重新拟定两个字的封号。当然晋为太妃的前提必须是新皇帝是先帝的下一代人,如果两人同辈(如同治帝和光绪帝),自然是无法成为太妃了,只能在原来的地位上晋一、两级而已。

如果妃嫔晋为太妃后,新皇帝早于她们去世,她们的名号会晋一级(如嫔或贵嫔晋为妃),将"太"或"皇考"改为"皇祖"。元妃和后来的皇贵妃不晋级,只是晋封为"皇祖元妃"或"皇祖皇贵妃"。如果辈分太高,根据丈夫的庙号封为"庙号+妃",如金太祖的遗孀萧太后及其他妃嫔在海陵王统治时期称为"太祖妃"。太夫人"晋爵",称为"太君",通常与"太夫人"混称。

折叠编辑本段地位
太妃的政治地位几乎等于零。除了南明时期几位太王妃,溥仪的三位太妃(原同治帝的淑慎皇贵妃、瑜妃,原光绪帝的瑾妃)之外,其他的都无从控制皇帝、亲王或郡王。也无权利管辖后宫。

折叠编辑本段册封
清朝皇贵太妃使用的铜印
清朝皇贵太妃使用的铜印
自汉朝开始,太妃的立废都需要举行仪式。册立太妃的时候,清朝之前用玉册,清朝使用金册,用以告示天下。清朝礼制,妃以上等级的宫眷册封为太妃时,颁赐用龙(五爪的龙,四爪的龙在清朝叫"蟒")或凤做提手铜印。历代在册封太妃的时候都颁赐特制的朝服,清朝时又加上珊瑚朝珠。
第3个回答  2020-11-21
皇帝选妃,一定是很漂亮的。然而,光绪的瑾妃却不然,长的非常丑,宫内形容她像块月饼。那么,这么丑的人,为什么能够成为皇帝的妃子呢?

瑾妃那么丑,为啥能成为贵妃?背后原因,一个太监帮了忙!

(瑾妃)

这张照片是瑾妃的真照,饼子脸,胖胖的,如果不是头上的桂冠,根本看不出是皇帝妃子。

瑾妃是他他拉氏,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长叙也算是一个正部级干部,他非常想让自己的两个姑娘做皇帝光绪的妃子,小姑娘也就是后来的珍妃很漂亮,但是瑾妃实在是太磕碜了。

为了如愿,长叙找到了李莲英。

瑾妃那么丑,为啥能成为贵妃?背后原因,一个太监帮了忙!

(李莲英)

李莲英是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慈禧特别喜欢李莲英,所以李莲英经常能在年轻时候的光绪面前说话。李莲英收到了长叙大笔的钱,就一个劲的在光绪面前吹耳边风,慢慢的也就接受了李莲英的意见,纳瑾妃和珍妃。

光绪为什么能同意呢?因为,慈禧不希望光绪取太多的妃子,以免影响身体健康,于是就要把自己弟弟的女儿,也就是隆裕太后嫁给光绪。而光绪,压根不喜欢隆裕太后,经过李莲英的点拔,认为娶了瑾妃和珍妃,也许能够找到真爱。

瑾妃那么丑,为啥能成为贵妃?背后原因,一个太监帮了忙!

(瑾妃)

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光绪帝的选后大典 上,15岁的瑾妃和13岁的妹妹珍妃同时入选,同选为嫔, 成为光绪皇帝的仅有的两个妃嫔之一。

珍妃长的漂亮,爱说爱笑,所以光绪很喜欢她。因为这个,瑾妃和隆裕太后则被冷落了。慈禧看到侄女隆裕太后被冷落,看不上珍妃,在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入京师,慈禧太后携宫眷出逃紫禁城,瑾妃便是其中一员,而珍妃则跳井身亡。

光绪帝死后,溥仪登基,瑾妃继续住在永和宫,并被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瑾妃一生,持守唯谨,与世无争,心忠厚而福泰,宫中称为「胖娘娘」。

1924年10月20日,瑾妃病逝于东六宫的永和宫,终年51岁。虽然此时溥仪已逊位,天下是中华民国了,可办个体面的皇家丧礼是没有问题的。但棺材(清皇家叫“金棺”)还摆在慈宁宫的时候,便出了天大的事情,冯玉祥将溥仪小皇帝赶出了紫禁城,瑾妃棺材也只得移出,送到地安门外鸦儿胡同的广化寺内暂厝。

瑾妃那么丑,为啥能成为贵妃?背后原因,一个太监帮了忙!

(瑾妃)

光绪死后入葬崇陵,依大清丧俗,又在陵东大约五百米的地方营造了妃子墓园。之前,墓园已有珍妃入葬。瑾妃死后,朝廷在珍妃墓的东侧给她造了墓穴。实际上,当时朝廷根本没钱,原有的墓穴很寒酸,瑾妃父亲看不过去,拿出钱来,对妃园进行了重新改造,将砖石墓(砖券),改成了石室墓(石券),将墓围加高加大。

1925年(民国十四年)12月13日,一支队伍从西直门火车站,用火车将瑾妃的棺材拉到清西陵,葬入崇陵妃墓园内,瑾妃也因此成为清西陵内最后一位入葬的皇妃。

但谁也没想到,仅仅13年后,瑾妃的墓便让盗贼掘了,盗墓贼从棺材的前头打了一个盗洞,发现瑾妃的尸体还好好的,未见腐烂。
第4个回答  2020-11-21
太妃,指得是皇帝的妃嫔,王爷的遗孀们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皇帝、亲王、郡王、"五候"的遗孀,以及丧夫的诰命夫人,是可以享受"晋爵"的待遇的。皇帝的妃嫔受封为各级太妃,王爷的遗孀们均封为王太妃,通称"太妃",诰命夫人受封为"太夫人"(如果丈夫为受封为"某国公",遗孀的封号是"某国太夫人")。"太妃""太夫人"的名号是可以追封的,如北宋欧阳修的祖父母和父母早逝,欧阳修成为高级官员后,皇帝追赠予其已故长辈"国公"和"国(太)夫人"的名号。
第5个回答  2020-11-21
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常听到太后这个词,其实古代不只有太后还有太妃的存在,虽然出镜率比较低,但毕竟还是存在的,今天就带大家走近这个古代的冷门群体,太妃们的世界!

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皇帝、亲王、郡王、“五侯”的遗孀,以及丧夫的诰命夫人,是可以享受“晋爵”的待遇的。皇帝的妃嫔受封为各级太妃,王爷的遗孀们均封为太王妃,通称“太妃”,诰命夫人受封为“太夫人”(如果丈夫为受封为“某国公”,遗孀的封号是“太某国夫人”)。“太妃”、“太夫人”的名号是可以追封的,如北宋欧阳修的祖父母和父母早逝,欧阳修成为高级官员后,皇帝追赠予其已故长辈“国公”和“国(太)夫人”的名号。

如果妃嫔晋为太妃后,新皇帝早于她们去世,她们的名号会晋一级(如嫔或贵嫔晋为妃),将“太”或“皇考”改为“皇祖”。元妃和后来的皇贵妃不晋级,只是晋封为“皇祖元妃”或“皇祖皇贵妃”。如果辈分太高,根据丈夫的庙号封为“庙号+妃”,如金太祖的遗孀萧太后及其他妃嫔在海陵王统治时期称为“太祖妃”。太夫人“晋爵”,称为“太君”,通常与“太夫人”混称。

太妃的政治地位几乎等于零。除了南明时期几位太王妃,溥仪的三位太妃(原同治帝的淑慎皇贵妃、瑜妃,原光绪帝的瑾妃)之外,其他的都无从控制皇帝、亲王或郡王。也无权利管辖后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