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2空空导弹

如题所述

霹雳-2空空导弹

霹雳-2(PL-2)导弹是中国的一种近程空对空导弹,仿制自由苏联引进的K-13导弹,现已退役。由于苏联K-13导弹仿制自美国的AIM-9“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因此AIM-9、K-13、霹雳-2型三种导弹均十分相似。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和模块化舱段结构,由导引头舱、舵机舱、战斗部舱、光学引信舱和发动机舱共5部分组成。导弹采用红外被动搜寻制导,载机发射导弹后即可退出攻击,不再跟踪目标。但由于导弹本身的机动性、抗干扰能力较差,载机只能从敌机后方发动攻击,不能满足现代空战的需要。

武器性能

    中文名:霹雳-2

    外文名:PL-2

    首次试射:1967年

    最大速度:高空2.5马赫、海平面1.6马赫

    有效射程:霹雳-2、2A:7.6千米

发展沿革

霹雳-2空空导弹(PL-2),是中国生产的第二种空对空红外制导导弹,霹雳-2导弹是苏联制造的R-3导弹的仿制品。在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继续生产"霹雳"-2的一种改进型导弹,但是,该导弹的性能仍然赶不上苏制R-3S导弹的性能 。1958年中国军队在实战中缴获美蒋空军美制AIM-9B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两发。在台湾海峡两岸空战中,一枚AIM-9响尾蛇导弹坠落地面,未能爆炸,被中国军民找到。这枚响尾蛇导弹辗转到了苏联,成为了苏联AA-2“环礁”(又称:K-13)空空导弹的技术基础。1961年苏联在此基础上仿制出了K-13空空导弹。我国于1970年成功仿制K-13导弹,命名为霹雳-2。

中国与苏联签署全套引进К-13导弹协议后,迅速放弃了自行仿制响尾蛇导弹的“55号”工程的不切实际的技术路线,转而认真学习并仿制苏制К-13型导弹,并将其命名为“霹雳”2号。1964年11月,导弹仿制工作全面展开。仅用3年时间,到1967年3月定型试验,共发射导弹19枚,取得了试验成功。1967年11月导弹正式批量生产   。1987年1月26日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停止生产霹雳-2号系列空空导弹及其地面测试车辆,拆除生产线   。

技术特点

“霹雷”2号导弹由红外自动导 引头、舵机舱、触发引信与非触发引信、战斗部、 火箭发动机及弹翼组 成;鸭式气动布局,弹头呈半球型钝 头,弹身为细长圆柱形,两 对三角形 舵面和两对梯形弹翼呈十字形配 置;飞行速度为2.2马赫,主要用于 攻击中 型轰炸机和歼击轰炸机。“霹雳”2号导弹较之“霹雳”1 号导弹有明显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霹雳”2号导 弹采用红外被动寻的 制导,载机发射导弹后即可退出攻 击,不再跟踪目标   。

性能数据

弹长:2.83米

弹径:0.127米

翼展:0.609米

弹重:85千克

射程:7.6千米

制导系统:被动红外

最大速度:3,062.5千米/小时  

衍生型号

由于 “霹雳”2号导弹在使用中存在抗干 扰能力差、光学引信早炸、作用距离 短 等问题。因此,我国于1978年3 月开始对“霹雳”2号导弹进行改进,主要改进是: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增大导引头的探测距离;加强对太阳和天空背景的抗干扰能力;减低引信早炸的可能性;提高导弹的平均速度;增大低空使用时的发射距离。改进后 的导弹命名为“霹雳”2号乙导弹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