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春节更有“仪式感”呢?

如题所述

第一是贴对联、贴年画。
第二是买年货,平时很难吃上的那种。
第三是放鞭炮和烟花,营造平时没有的气氛。

往年的对联早被大风吹烂吹走了,旧的年画也早已蒙尘。此时,辞旧迎新就显得很重要了。
那时家里比较穷,平日都吃不上什么好东西。于是,现在常见的水果、饮料罐头、牛肉鸡肉鱼肉,就成了小时候过年的一种味道了。另外,可能会再添件新衣服。我想,当时过年最大的感受应该是能力范围内的疯狂花钱吧。
过年前,我们玩小的鞭炮,可以随手点燃的那种,只有一响。过年时,我们玩那种一大串的炮仗,年夜饭后,开始放烟花,人手一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8
“穿新衣”是春节习俗、仪式之一,表示庆贺新年,新年新气象。不论家里生活条件怎样,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会穿上新衣,迎接新年,希望有好运。

而父母长辈有时候过年的时候也不舍得添新衣服,过年穿的新衣服过完年就放起来了,等到来年过年还穿。


说起穿新衣,我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就继续给他们讲,我们过了腊八就盼望着过年了,和父母一起去市场上买新衣服,买头花,买回来以后就放好,等着过年的时候穿戴,小朋友们一起比比新衣服,比比新头花,看放鞭炮等。

说起过年,孩子背起了课本上的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我说这个童谣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印象深刻的是磨豆腐,我们村庄有一户人家磨豆腐,我们带着大豆去磨豆腐,还喜欢看驴拉磨,满满的童年回忆。

杀猪宰鸡买肉,炸鱼炸丸子,蒸红薯馅馒头,花卷,枣馍等,到处是浓浓的年味。

而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新衣服,好吃的,什么时候想要就什么时候买,不用等到过年了。

年味确实越来越淡了,过年串门热闹的场景也少见了,很多人过年放假在家里刷手机,不出门了;没有了热闹的爆竹声和敲锣打鼓声;美食几乎天天吃,对过年的食物也少了一份期待;少了过年的仪式感,这一代的孩子似乎对春节没有什么概念,也不怎么盼望着过年。

没有年味的年,是对孩子童年的亏欠,孩子长大后,也许连过年都不想回家了,春节的年味、团圆也许会越来越淡。

意识到这一点,为了不留下遗憾,我决定用3个简单的小方法,给足孩子春节仪式感,把年味找回来。

1、带孩子去购买年货,春联等,带孩子制作春节的小手工,剪窗花写福字布置房间,让孩子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息。

2、让孩子参与大扫除,参与准备新年礼物,参与包饺子,准备年夜饭等。

3、陪孩子读关于春节的绘本,给孩子讲讲年兽,贴春联,放鞭炮,压岁钱的习俗等。

特别是孩子看了《欢欢喜喜中国年》儿童3d立体翻翻书,感受到了浓浓的春节味,对春节有了期盼,天天希望春节快点到来,身临其境感受一番,看到孩子对春节的期盼,我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很欣慰。

春节来临,这本《欢欢喜喜中国年》儿童3d立体翻翻书强烈推荐给2-12岁的孩子。

3D立体场景形象逼真,利用巧妙的立体机关、翻翻、抽拉、贴纸游戏、趣味转盘来充分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层立体场景恢宏庞大,过年的那种热烈氛围透出纸面,非常生动。

互动小机关,孩子可以亲手贴春联,摆年夜饭,放爆竹,元宵节逛庙会,猜灯谜,舞狮子等等。

动手动脑,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春节期间的欢乐气氛,过年的快乐如玩游戏般呈现出来,孩子非常喜欢。

动手拉一拉,趣味知识拉出来,超多知识点,让孩子大开眼界,增长见识。

民间传统习俗,年的由来,除夕、压岁钱、放爆竹、门神、吃汤圆等各种春节的传统文化,书中都有,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精装大开本,随书还赠送精美贴纸、对联、门神、福字,孩子可以亲手贴一贴、粘一粘,锻炼动手能力。

这样精美的立体书,自用送礼都合适,如今父母都重视孩子的教育,过年送亲朋这本既涨知识又让孩子动手动脑的立体书,比送玩具性价比高,大人孩子都喜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