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者到东北开荒种地,当年不能收获粮食,他们靠什么生活?

如题所述

小时候只是听过村里人们说过青年下乡,开发北大荒。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说明东北当时的野生资源,那是相当的丰富,春天撒上种子,利用肥沃的黑土地,不用使用肥料,秋季就收获满满之类的说法。后来在我00年去东北的时候,在乌伊岭,遇到当地一户人家,老家河北的“老乡”,他家爷爷辈是闯关东到的乌伊岭那个地方,就此落地为根。


他家老爷子当时已经九十岁了,如今也不知是否健在,算岁数现在已经110岁高龄了,也就是说他家老爷子也就是192几年,跟随老爷子的父亲去的东北,具体什么原因,当时我年纪轻,也没有多问,只是在吃饭的时间,闲谈间,记住了他们初到黑龙江那里如何生活的一些印象,这里就和大家聊聊,他们家是如何在那里落户了。


乌伊岭靠近小兴安岭,当地山林资源非常丰富。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靠着东北丰富的山林资源,在地广人稀的当时,可以说土地资源相当丰富,只要勤劳能干,开荒种地,生活条件那是比关内好多了。要不是日本当年侵略东北,关外的农村日子过的是相当富足,这也是当年为什么那么多关内的人,千里迢迢去离开家乡,自发性的去东北讨生活,看重的就是那边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山林资源。


当年,闯关东者到东北开荒种地,初来乍到,如果有亲戚朋友接济还好,可以很快安定下来,如果是独自“闯”,可以说当时就和乞讨差不多,就像流民,哪里有吃的就去哪里!不过闯关东去东北开荒种地的先驱者,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信息,知道东北的那片土地能够养人。毕竟,当初的人们的生活环境,就希望一个安定,逃过天灾人祸等原因,寻找一片安静的土地,肥沃且资源丰富,当初的东北完全符合这些条件,因此,一些山东、河北等地的人,才下定决心背井离乡,去东北寻找适宜安家落户的生存环境。

那位我遇到的90多岁高龄的老爷子,当初就是因为在民国时期,全家人为了躲避乱世,才千里迢迢去的东北,然后几经辗转到了黑龙江省,在乌伊岭那里安家落户了。当时哪里非常荒凉,除了大山还是大山,森林资源丰富,野味充足。那位老爷子说,当初就是跟着他父亲一路逃荒,到了那里,遇到一户朴实的山里人,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建房、开荒、打猎捕鱼、采摘山菌、野菜、野果等,逐渐安定了下来。

我清楚的记得,那位老爷子在和我这位“小老乡”讲述过往的事,从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在那段为了生存的艰苦岁月,初来乍到安家落户的不易。当然了,闯关东者去东北开荒种地,虽然去的时间段不一样,其艰苦历程也是差不多吧,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