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词与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各有何特点?

如题所述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 一般说来,词以长短分类:“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事,故亦称“长调”;自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以内为“小令”。《花间集》所收,只有小令和中调而没有长调慢词。这倒并不是选者对小令有偏好,故摒弃慢词而不录,实在因为自晚唐至五代(甚至在北宋初年)慢词还没有发展出来。另外一个早期选集《尊前集》也是如此,只收小令和中调。
总体上说,花间词都是婉约词,而婉约词则远不止花间词。花间词是婉约词第一阶段产物,开婉约词风气之先,在词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在词坛领域被尊为“花间鼻祖”。他的诗和词在情感表达上有脉络相通之处,而在美学趣味上体现出不同的追求。本文以温庭筠的诗词创作为中心,从文化背景、个人审美心理、诗词创作中意境及意象运用的比较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晚唐文人对于诗和词在体制观念上的认识。 温氏所生活的晚唐时代,由于社会矛盾、生活环境以及个人情感心理的变化,使得作为社会审美主体的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以温庭筠、李商隐的诗歌为代表,晚唐诗风呈现出由阔转细、由雅入俗的特点。这与当时新兴的词体文学有合流的趋势。但是诗的境界远为丰富阔大,文人们把诗作为抒情写志的工具,而词只是娱宾遣兴的“小道文学”。这种诗词体制观念在温庭筠的创作中有明显的表现。 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宕,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在意境创造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以南方水乡的柔美明丽为基调,具有情景交融的纯美境界。同时他又以乐府诗为基础,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温诗的意境深阔沉郁、清俊流宕,而词的意境委婉含蓄。 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在意境与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扩展资料:
李煜的诗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
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