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型国家三步走战略目标有哪些?

如题所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出台
三步走”建成科技创新强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自中共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中央为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制定出台的纲领性顶层设计文件。

《纲要》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5月20日,科技部邀请多名参与起草的专家,解读《纲要》亮点。

科改与其他改革同步发力

《纲要》确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说,过去,创新局限在大学、科研院所等科技领域,但实际上,创新政策是一项综合政策,涉及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等多个环节。

吕薇举例说,比如,要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就需要资本市场的配合。技术创新只是创新的前端,只有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创新,才能算得上是有效的创新。

重视企业家的组织者作用

《纲要》明确指出,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创新光荣、创新致富的社会导向,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收益和财产权,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新型企业家,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企业家”一词在《纲要》中出现了5次,可见国家对企业家的重视。

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翟立新认为,创新的实现是多要素的集成。单一的科技成果如果没有和其他要素结合起来,就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企业家可以把科技、资本、市场和管理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把好的技术变成好的产品,从而获得好的收益,所以要尤其重视企业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组织者作用。”翟立新说。

翟立新认为,重视企业家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有利于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企业。与此同时,政府要注重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知识产权。

将高新区作为核心载体

《纲要》提出,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流动促进产业合理分工,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

翟立新认为,打造创新区要从建设高新区开始。高新区作为培育高新技术的核心载体,是培育新经济和新产业的摇篮,也是打造创新经济的有力抓手。“高新区本身也有转型升级的空间。只有不断发展新科技、新产业和新产品,高新区才能发挥其龙头、辐射和积聚的作用。”翟立新说。

支持企业融入国际技术体系

《纲要》提出,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抓住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流动和我国经济地位上升的历史机遇,提高我国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能力。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布局创新网络,鼓励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按照国际规则并购、合资、参股国外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提高海外知识产权运营能力。

专家指出,如今,面临全球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我国迎来了新一轮创新的“引进来”与“走出去”。

“过去,我们的‘引进来’常常只是引进某项单一的技术。而如今引进一项技术,往往意味着引进一整个团队。”吕薇介绍说,“在技术日益复杂、研发成本逐渐走高的背景下,创新要素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因此,在‘引进来’的同时,我们也要‘走出去’,融入国际技术体系。比如,华为公司成为国际5G标准制定的领跑者,正是中国创新‘走出去’一个很好的例证。”(潘旭涛 范琛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8
行动纲领指出,要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