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几号冬至?

2020几几号冬至

是2020年12月21日冬至。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实际上,冬至这天真的非常特殊,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黑夜渐短,白昼渐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扩展资料

冬至民俗

 1、吃汤圆

每年冬至这天,南方一些地区,盛行吃汤圆,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2、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吃饺子成为多数北方人冬至的风俗。饺子似耳朵,吃饺子又俗称“安耳朵”,民间习俗认为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寓意驱除寒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2020年的冬至是12月21号(星期一),冬至是我国传统节气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各位小伙伴们可以开始准备起来了。

冬至的介绍

我们传统里一共有着24个节气,冬至在这24个里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同时具备着人文和自然两个方面的内涵,被视作是冬天的大节日。从气象学意义上来说,冬至那一天意味着我们将要面临日照时间最短而黑夜最长的一天,换句话说就像它的名字里所蕴含的那样:冬天马上就要到了。

在中国古代,大部分劳动人民都是以耕地种田为主要的生活、挣钱手段,所以气候的变化也就对他们而言尤为重要,二十四节气也正是从此产生的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冬至的到来意味着已经辛苦一天的农民们可以进入一年中短暂的休息时间,该是阖家团圆、休养生息的一段日子。

传统节日

前面说到冬至,或者说冬天的到来让大部分人能够从平日里繁重苛杂的农务中解放出来,想必古人也是为了庆贺这一喜事,在过去冬至往往也是各大盛世集中的日子,热闹非凡。除了那些节日盛宴、载歌载舞以及各类宴会活动等,古人们还将他们非常看重的祭祖、拜神的事宜也放在这一天,足以看出大家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习俗

当然,全国各地的百姓也通过各种自己的方式来庆祝冬至这独特的一天,总的看下来南北方人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譬如南方人喜欢在这一天给自己和家人加餐,广东人的烧腊和杭州人的年糕是其中的代表;北方人则会在这一天将主食改为饺子,因为北方的冬天比较冻人且难耐,吃饺子在他们的风俗习惯里有驱寒的象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3

2020年12月21日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

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扩展资料

冬至后意味着进入一年最寒冷的时节:

从古至今,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冬至非常重视。商周和秦代,将“冬至”作为一年的岁首。汉代之后,确立冬至为“冬节”,官府有一套隆重的祝贺仪式,叫“贺冬”。到了宋代,冬至被定为“法定节日”,例行放假。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冬至大如年 数九过寒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1

2020年的冬至日在12月21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冬至日是太阳向南移的极限,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南半球的各地区则相反,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如下图),冬至日过后太阳将从南回归线往北移,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将逐渐变长(我国位于北半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11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着密切关系。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季节节气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

在传统文化中,干支时间与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为起点,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立春为岁首。当斗柄指向正北的“子”位时为冬至节气。

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先民们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很多地方至今仍保持着冬至祭天祭祖的传统习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