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是什么意思啊?

如题所述

qe是Quantitative Easing的缩写,简称QE,这是一个专有名词,量化宽松。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量化宽松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可降低利息,而低息环境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融资环境,因此美国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推出多轮量化宽松借此刺激经济发展。

扩展资料:

量化宽松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经济学词汇,最早在2001年由日本央行提出在2001年到2006年间。

为了应对国内经济的持续下滑与投资衰退,日本央行在利率极低的情况下,通过大量持续购买公债以及长期债券的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使利率始终维持在近于零的水平。

通过对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迫使银行在较低的贷款利率下对外放贷,进而增加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供给,促进投资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这与正常情况下央行的利率杠杆调控完全不同。

在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一般通过购买市场的短期证券对利率进行微调,从而将利率调节至既定目标利率。而量化宽松则不然,其调控目标即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

即量化宽松下,中央银行对经济体实施的货币政策并非是微调,而是开了一剂猛药。很多环球金汇网的学者认为,正是日本央行在当时果断地采取了量化宽松这种主动增加货币供给的措施,才使日本经济在2006年得以复苏。

从此“量化宽松”作为中央银行遏制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复苏的手段备受关注。

融资余额增加是什么意思

央行omo是指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市场交易对手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发展较快,目前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对于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 利率 走势、促进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近年来,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不断完善,先后建立了一级交易商考评调整机制、信息报告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一级交易商的机构类别也从商业银行扩展至证券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购回的行为。央行进行正回购操作为回收流动性,正回购到期则为投放流动性。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由一级交易商购回的行为。央行进行逆回购操作为投放流动性,逆回购到期则为回收流动性。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分别是什么意思?

融资余额增加是指利用融资方式买入股票的资金增加,融资余额增加说明投资者看好股票后续走势,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股票,看涨情绪较强,相反,融资余额减少说明投资者不看好后续走势,会大量抛售手中的股票,看跌情绪较强。

融资融券交易中,融资余额指未偿还的融资总金额,计算公式为:当日融资余额=前一日融资余额-当日偿还额+当日融资买入额。融资余额一般是银行内部的说法 指银行对企业融通资金(贷款、押汇、贴现等)方式带来的资金融通数量 。单只标的证券的融资余额或融券余量达到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时,证券交易所可以在次一交易日暂停其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并向市场公布。当降低至20%以下时,次一交易日再恢复。融资资金是金融市场 最基本的功能,金融市场是一个多渠道,多形式,自由灵活的 筹资和投资的场所,它通过这个功能来有效的筹集和调剂资金,融资活动 没有国籍 地区之分,金融市场的存在,使得地区和地区之间 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资金转移得以顺利实现。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称为再贷款。

再贷款是商业银行除存款以外的重要资金来源。再贷款是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途径。国外再贷款一般是抵押贷款,通常用于补充法定准备金不足和资产的临时调节,不能用于放款和证券投资。我国的再贷款主要是信用贷款,分为基数贷款、年度计划内贷款和临时性贷款。再贴现又称“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在贴现买进尚未到期的有价证券(如期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后,为了应付短期资金需要再向中央银行贴现以融通资金的行为。再贴现具有结构调节效果、借款成本效果,利率一般低于对商业银行再贷款的。公开市场业务是各国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一方面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也为金融机构通过出售其持有的国库券等合格证券换取资金提供了可能。

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什么意思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预算案,透过税收以及政府用于消费和投资的公共开支达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的方法。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控制与管理经济的最重要的两个宏观经济调控工具:财政政策借助政府财政开支、税收、债务融资方面的变化来刺激或减缓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则侧重对经济体中货币发行量的调节。财政政策一般分为自动财政政策(automatic fiscalpolicy)和衡量式财政政策(discretionaryfiscalpolicy)。

经济手段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发展经济的工具和方法两个方面。最高层次的经济手段可以划分为:财政手段、金融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经济法制手段和制度约束。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比如工商局的检查,税务的查税,政府的命令等等。

央行票据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有哪些?

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主要调节的是资金流,调节的是货币的供应量和流通量一般而言,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一般有如下几个:

第一,回购

回购的主要对象是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以及中央银行票据,比如国债等。

回购的过程,就是中央银行和一些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交易的对手方。

回购交易的主要方向是两个正回购和逆回购

正回购的意思就是,中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资金的行为,正回购中央银行可以从市场收回流动性。

正回购是有期限的,会约定一个买回有价证券的日期,正回购到期影响是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逆回购的意思,就是中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买入有价证券,放出资金的行为,逆回购中央银行主要是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就是放资金放水。

当逆回购到期时,也就是向市场收回流动性,中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

回购工具的优点是不仅灵活机动,而且对市场的影响比较中性,因为传导的环节比较多。

第二,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SLO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一般用来调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主要是7天以内的短期回购为主。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一般是对公开市场操作的补充,操作更为精准。

第三,中期借贷便利 MLF

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政策工具,对象是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

中期借贷性便利的期限是三个月,资金去向方面主要偏向三农和小微贷款。

中期借贷便利,主要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符合国家政策流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更低的资金成本,降低社会的贷款利率和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中期借贷便利既能满足当前中央银行稳定利率要求,又不直接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有保有压,定向调控。

第四,常设借贷便利, SLF

常设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根据当时流动性强弱情况,综合确定短期借贷便利利率水平,然后资金由此再回收到中央银行的一个过程。

常设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目的在于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有效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抹平突发性临时性因素导致的市场资金供求大幅波动,稳定市场预期,防范金融风险。

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是什么意思?百科上的太难了看不懂,有谁能通俗地解释下吗?

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等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一、央行票据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1调节市场流动性

央行发行票据,建立的基础是市场上流动性比较充裕,为了防范通货膨胀,央行发行票据支付一定的利息,从商业银行手上收回市场多余的资金,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

2对市场冲击小

相比较其他市场调节工具如提交存款准本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央行发行票据对市场的冲击小,手段温和,不会引起利率的上升,从而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实体经济。

3丰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

引入中央银行票据后,央行可以利用票据或回购及其组合,进行"余额控制、双向操作",对中央银行票据进行滚动操作,增加了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增强了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二、央行票据的发行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个人不能直接投资。2007年我国央行票据的交易商共有52家,除中金公司、3家证券公司、4家保险公司和2家基金公司外,其余的均为商业银行。一般而言,中央银行会根据市场状况,采用利率招标或价格招标的方式,交错发行3月期、6月期、1年期和3年期票据,其中以1年期以内的短期品种为主。理解央行票据,首先需要理解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三、总体来看,央行票据有助于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央行票据因其灵活性和主动性而成为货币市场 的"风向标",引导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和相关债券市场,形成相应期限的市场利率和预期收益率曲线。

我自己的理解,

假如市场有“3”个“钱”,有“12”个“物品”。

那么“一个”钱可以购买“4”个“物品”。

这时如果央行觉得物品太贵了,就“正回购”一个钱,那就只省2个钱和12个货物,那一个钱,就可以购买6个物品。

反之,如果央行觉得物品太便宜了,就“逆回购”一个钱,那就有4个钱和12个物品,那一个钱,就只能购买3个物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