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和闻鸡起舞还有三顾茅庐的时间顺序?

如题所述

1.

一鸣惊人是东周

闻鸡起舞是东晋

三顾茅庐是东汉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所以应该是一鸣惊人早于三顾茅庐早于闻鸡起舞

2.一鸣惊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 yī míng jīng rén 。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出自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作品名称
一鸣惊人
外文名称
Set the Thames a great coup
创作年代
东周
作品出处
《韩非子·喻老》《史记 滑稽列传》
文学体裁
文言文
基本信息
【词目】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的典故
【读音】yī míng jīng rén
【注音】ㄧ ㄇㄧㄥˊ ㄐㄧㄥ ㄖㄣˊ
【简拼】ymjr
【色彩】褒义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也用于国家、集体
【释义】鸣,鸟叫。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很一般,突然做出惊人的事情。
【近义词】一举成名、一炮而红、一步登天、名满天下、不同凡响
【反义词】屡试不第、出师不利、身败名裂、臭名远扬、丢人现眼、寂寂无闻、没没无闻、默默无闻
【归类】词语,成语
【年代】东周
【谜语】1.警钟(打一成语)2.闹钟(打一成语)3.一鸣惊人(打一字)谜底:鸽4.最大的叫声
【歇后语】半夜里放炮;楚庄王猜谜语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鸣,不能写作“呜”。
【成语辨析】见“一举成名”。
成语辨析
一举成名和“一鸣惊人”;都含有“一下子就使大家全都知道”的意思。但一举成名表示“出了名”;其途径仅为“做某件事”;“一鸣惊人”表示“做出惊人之举”;其途径不限于做某件事;也可指说话等。

巴林石 一鸣惊人
出处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成语示例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中文名
祖逖闻鸡起舞
成语
闻鸡起舞
释义
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出处
《晋书·祖逖传》《资治通鉴》
人物
祖逖、刘琨
资治通鉴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cñ)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共5张
闻鸡起舞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4.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7
一鸣惊人是春秋时楚庄王的事,三顾茅庐是后汉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的事,闻鸡起舞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事,就是这样的顺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