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宋氏三姐妹啊?

如题所述

  宋蔼龄,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04赴美国留学,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0年毕业后回国。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1914年9月与孔祥熙结婚。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表示同意。1915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促成蒋宋联姻。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支持蒋“剿共”。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1947年去美国。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1981年5月15日宋庆龄加入中国共产党。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宋美龄,1899年3月23日生于上海,蒋介石的夫人及外交助手。幼年在家学英文。1910年去美国,后在威斯理女子大学就读。1920年回国后,参加基督教女子青年会活动。曾在电影审查委员会、童工委员会任职。1927年12月在上海同蒋介石结婚,后广泛参加社交、政治活动,并担任一些妇女团体、儿童福利团体的领导职务。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亲赴西安,支持和平解决。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1943年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任翻译。1948年代表蒋介石去美国求援。1950年从美国去台湾。1974年,国民党十届五中全会授予她“中山奖章”。1975年蒋介石病逝后不久即去美国就医、定居。1976年曾回台湾小住。曾任“中华妇女反共联合会”主席,中国国民党评议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国民党妇女工作会指导长等职。1986年10月,回台湾参加蒋介石百年冥寿纪念活动。宋美龄著有《西安事变》、《中国的和平与战争》等。2003年北京时间10月24日5时17分在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106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4-25
http://202.205.177.137/jzsd/sishui/images/songsan03.jpg
上面是宋氏三姐妹的照片: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的宋氏三姐妹,左起:宋庆龄、宋蔼龄、宋美龄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2.

宋蔼龄,(1889—1973),原籍文昌(今属海南),生于上海。1904赴美国留学,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0年毕业后回国。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1914年9月与孔祥熙结婚。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表示同意。1915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促成蒋宋联姻。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支持蒋“剿共”。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1947年去美国。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3.宋美龄

蒋介石的夫人及外交助手。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1899年3月23日生于上海。幼年在家学英文。1910年去美国,后在威斯理女子大学就读。1920年回国后,参加基督教女子青年会活动。曾在电影审查委员会、童工委员会任职。1927年12月在上海同蒋介石结婚,后广泛参加社交、政治活动,并担任一些妇女团体、儿童福利团体的领导职务。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亲赴西安,支持和平解决。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1943年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任翻译。1948年代表蒋介石去美国求援。1950年从美国去台湾。1974年,国民党十届五中全会授予她“中山奖章”。1975年蒋介石病逝后不久即去美国就医、定居。1976年曾回台湾小住。曾任“中华妇女反共联合会”主席,中国国民党评议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国民党妇女工作会指导长等职。1986年10月,回台湾参加蒋介石百年冥寿纪念活动。宋美龄著有《西安事变》、《中国的和平与战争》等。
第2个回答  2006-04-21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的由来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氏三姐妹”,是现代中国的风云人物。据资料记载,她们三姐妹的名字原不是这样的,那么,这三个名字是怎样来的呢?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年轻时曾留学美国,最信仰解放黑奴、拯救美国的林肯,于是便给三个女儿分别取名为“爱琳”、“庆琳”、“美琳”。“琳”与“林”同音。1904年,宋爱琳陪父亲去拜访97岁沈毓桂老人。沈毓桂曾任《万国公报》主笔,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当得知宋爱琳的名字后,捋须微笑曰:“爱琳是洋人的名字,我们中国人啊,应该有中国式的名字。”宋耀如颇以为然,请他另起名字。沈云:“女性的名字,当然应该文雅些,不若‘爱’为‘霭’,改‘琳’为‘龄’。‘霭’和‘蔼’两字通用。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有‘望中庭蔼蔼兮’。”从此,“爱琳”改名“霭龄”。大姐名字一改,下面两个妹妹的名字也相应改为“庆龄”和“美龄”了。

关于宋氏三姐妹——蔼龄、庆龄和美龄,现在中国人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大姐爱钱,二姐爱国,小妹爱权”。这一评价随着电影《宋氏三姐妹》的播映,更是广为人知。

二姐爱国,世人周知,无需多说。但大姐爱的仅是钱,小妹爱的仅是权的概括则有失偏颇。

宋蔼龄受父母影响,从小就对金钱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敛财有方,丈夫、孩子均是钱迷,但宋蔼龄也有强烈的权欲,她深知中国人的权钱关系理论,年轻时代即表露出很强的政治进取心,只叹身为女性,且时运不济,终身未能如愿。

热衷权势并终于如愿以偿的宋美龄,当然也并非只爱权势不爱钱。据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中介绍的一份联邦调查局的保密文件来看,这份秘密文件的提供者熟悉该家族,他对他们的看法是:宋氏家族在中国最有影响,“实际上掌握着生杀予夺之权”。宋氏家族“总是钱迷心窍,他们的每一个行动的动机都是想捞钱”,因此,“他们玩弄巨大的阴谋,骗取中国人通常通过租借法得到的物资,并把这笔钱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钱转移给宋氏家族”。

宋氏三姐妹: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
1897年3月,宋美龄出生在上海。她是宋家的老四,排在霭龄、庆龄、子文三位兄姐之后。她后面还有两个弟弟子良、子安。
当时的人也许都没想到,在多年以后,宋氏三姐妹在中国社会竟都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一个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一个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还有一个与孔氏家族联姻,善于积财,富甲天下。而宋子文也在民国政界和财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宋氏家族成为民国时名副其实的财阀。
小时崇拜大姐霭龄
宋美龄的父亲宋耀如原来是名牧师,又叫宋嘉树、宋查理。他本姓韩,名字叫做韩教准,在家排行老三,其父韩鸿翼当年是一个普通商人。宋耀如小时候家境渐趋穷困潦倒,他过继给一个姓宋的堂舅,改姓宋。他的这个堂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开办了买卖兴隆的丝茶商店。宋耀如于1889年来到上海,后来成为一家印刷厂的主人。
宋美龄出生时,宋家已是上海有名的富裕人家。她自幼娇生惯养,十分任性。三姐妹中,父母最宠爱的就是宋美龄。就长相而言,美龄像二姐庆龄多一点。就性格而言,她像大姐霭龄,庆龄比较文静、温柔,美龄则像大姐霭龄一样显得傲气逼人。
宋美龄5岁的时候,就跟随姐姐们进入马克谛耶学校幼儿班学习,后来由于出荨麻疹,家人单独请人在家中教她念书。
《宋家王朝》一书中说:美龄则是一家之霸。她长得圆胖,人们都叫她“小灯笼”。她孤芳自傲,无人敢理。她生性超然脱俗,精力旺盛。她崇拜勤奋的大姐霭龄,霭龄发号施令、处理家务事时,美龄总是在一旁细心体察,仿佛在做霭龄的艺徒,准备将来取代姐姐的角色。
宋美龄自己说:“起初,我母亲把我打扮成小女生的样子。但是后来,我稍长大一些,一切行为举止愈来愈像顽皮的小男生,所以母亲就把我哥哥的衣服拿来给我穿,但因为哥哥长得太快了,每三四个月就得换新的衣服,所以我从哥哥那儿拿来的衣服穿也穿不完。”
赴美经历短暂婚约
1904年5月,年仅14岁的宋霭龄去美国学习。1906年,宋耀如赴美国为宋庆龄、宋美龄赴美国学习作了安排。1907年夏,宋美龄跟随二姐宋庆龄在二姨夫温秉忠夫妇的带领下赴美国学习,时年10岁。
在美国,宋美龄先在新泽西州小镇萨米特念书,后到佐治亚州德莫雷斯特念书,后来又到魏斯里学院与二姐宋庆龄做伴。宋美龄在魏斯里学院当了3年“自由旁听生”。1912年成了该院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美龄与庆龄不同的性格给学校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3年秋,她转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学院学习,目的是为了与她哥哥宋子文(当时就读哈佛大学)离得近一些。宋美龄在韦尔斯利学院学习4年,主修英国文学,兼修哲学。在韦尔斯利学院,宋美龄曾与来自江苏的哈佛学生李彼得订过婚,但婚约只持续了几个星期就解除了。
苦学汉语热心社交
1917年夏,宋美龄结束在美国的10年生活返回上海。由于宋美龄自幼旅居美国,回国时对汉语相当生疏。于是,她苦学汉语。很快她就能以一口流利的汉语公开发表演讲。
宋美龄还加入了基督教女青年会,协助该会从事社会工作,同时她还是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一名成员。上海市参议会也破了先例,聘请她参加童工委员会。在此之前还未有一个中国人得到过这样的职位。青年时代的宋美龄曾去上海的一些学校任教。
宋美龄回国后仍与美国人保持往来。就在其回国的第二年春天,宋耀如的美国朋友卡尔访问上海,宋美龄帮助父亲热情地接待了这位美国朋友,还陪其赴宴,与孙中山晤谈。
1918年5月3日,宋耀如病逝,宋美龄与两个姐姐一起料理丧事,接着姐妹三人就各奔东西。宋庆龄南下跟随丈夫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宋霭龄也随孔祥熙而去,只留下宋美龄随母亲在上海居住。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14553/2152506.html

关于宋氏三姐妹——蔼龄、庆龄和美龄,现在中国人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大姐爱钱,二姐爱国,小妹爱权”。这一评价随着电影《宋氏三姐妹》的播映,更是广为人知。
二姐爱国,世人周知,无需多说。但大姐爱的仅是钱,小妹爱的仅是权的概括则有失偏颇。
宋蔼龄受父母影响,从小就对金钱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敛财有方,丈夫、孩子均是钱迷,但宋蔼龄也有强烈的权欲,她深知中国人的权钱关系理论,年轻时代即表露出很强的政治进取心,只叹身为女性,且时运不济,终身未能如愿。
热衷权势并终于如愿以偿的宋美龄,当然也并非只爱权势不爱钱。据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中介绍的一份联邦调查局的保密文件来看,这份秘密文件的提供者熟悉该家族,他对他们的看法是:宋氏家族在中国最有影响,“实际上掌握着生杀予夺之权”。宋氏家族“总是钱迷心窍,他们的每一个行动的动机都是想捞钱”,因此,“他们玩弄巨大的阴谋,骗取中国人通常通过租借法得到的物资,并把这笔钱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钱转移给宋氏家族”。
http://www.ssreader.com/news.asp?NewsID=296
第3个回答  2006-04-18
http://202.205.177.137/jzsd/sishui/images/songsan03.jpg
上面是宋氏三姐妹的照片: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的宋氏三姐妹,左起:宋庆龄、宋蔼龄、宋美龄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2.

宋蔼龄,(1889—1973),原籍文昌(今属海南),生于上海。1904赴美国留学,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0年毕业后回国。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1914年9月与孔祥熙结婚。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表示同意。1915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促成蒋宋联姻。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支持蒋“剿共”。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1947年去美国。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3.宋美龄

蒋介石的夫人及外交助手。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1899年3月23日生于上海。幼年在家学英文。1910年去美国,后在威斯理女子大学就读。1920年回国后,参加基督教女子青年会活动。曾在电影审查委员会、童工委员会任职。1927年12月在上海同蒋介石结婚,后广泛参加社交、政治活动,并担任一些妇女团体、儿童福利团体的领导职务。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亲赴西安,支持和平解决。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1943年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任翻译。1948年代表蒋介石去美国求援。1950年从美国去台湾。1974年,国民党十届五中全会授予她“中山奖章”。1975年蒋介石病逝后不久即去美国就医、定居。1976年曾回台湾小住。曾任“中华妇女反共联合会”主席,中国国民党评议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国民党妇女工作会指导长等职。1986年10月,回台湾参加蒋介石百年冥寿纪念活动。宋美龄著有《西安事变》、《中国的和平与战争》等。
第4个回答  2006-04-24
上面是宋氏三姐妹的照片: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的宋氏三姐妹,左起:宋庆龄、宋蔼龄、宋美龄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2.

宋蔼龄,(1889—1973),原籍文昌(今属海南),生于上海。1904赴美国留学,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0年毕业后回国。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1914年9月与孔祥熙结婚。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表示同意。1915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促成蒋宋联姻。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支持蒋“剿共”。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1947年去美国。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3.宋美龄

蒋介石的夫人及外交助手。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1899年3月23日生于上海。幼年在家学英文。1910年去美国,后在威斯理女子大学就读。1920年回国后,参加基督教女子青年会活动。曾在电影审查委员会、童工委员会任职。1927年12月在上海同蒋介石结婚,后广泛参加社交、政治活动,并担任一些妇女团体、儿童福利团体的领导职务。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亲赴西安,支持和平解决。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1943年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任翻译。1948年代表蒋介石去美国求援。1950年从美国去台湾。1974年,国民党十届五中全会授予她“中山奖章”。1975年蒋介石病逝后不久即去美国就医、定居。1976年曾回台湾小住。曾任“中华妇女反共联合会”主席,中国国民党评议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国民党妇女工作会指导长等职。1986年10月,回台湾参加蒋介石百年冥寿纪念活动。宋美龄著有《西安事变》、《中国的和平与战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