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鞮单枪匹马刺杀公子重耳,为何竟能逼得他流亡海外?

勃鞮有何优秀之处?

勃鞮的优秀之处,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战略眼光,是何等重要。所谓人无远见,必有近忧,在勃鞮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勃鞮,真正的名字叫做寺人披。对古人起名有所了解的人由此可以大概知道他是干嘛的——服侍别人。只不过,寺人披服侍的对象比较特殊,第一个服务对象是晋献公。


寺人披在晋献公身边时,就因为会察言观色而获得信赖,并以此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骊姬之乱,晋献公甚至将去蒲城追杀重耳的任务交给了他。可见,勃鞮、也就是此时的寺人披,在晋献公身边是何等的受宠。

寺人披追杀重耳,用24小时走了平常需要两天才到的路程,追上了重耳并将其围困。这一回,寺人披勃鞮再次充分展现了他的“远见”——放水让重耳安然逃脱。

重耳文弱书生在寺人披的围困之下,竟然只是被割了一截衣袖,仓皇而逃。寺人披拿着这截衣袖回去复命,晋献公并未因此责怪,反倒赏赐了他提前赶到之功。


晋献公气死后,公子夷吾成了晋惠公。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寺人披在晋献公那里得宠,按说到了惠公这里应该被撇在一边。可诡异的是,寺人披勃鞮再次获得了晋惠公的青睐,甚至外放成为带兵的将军。

公元前636年,重耳几经磨难回到晋国,终于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此时的寺人披勃鞮,前有追杀国君的重罪,后有前朝旧臣,按常理,都有万死不能辞的理由。

可是,不知道是晋文公心胸宽大,还是勃鞮太有荫庇,晋文公不但没有责怪他,甚至还允许他继续在朝为官。一定程度,也成了晋文公招贤纳士的一块金字招牌。


如果勃鞮仅止于此,那也不能体现他目光的远见。勃鞮再次做了一个惊人之举,并以此登上自己的人生巅峰。

勃鞮向晋文公举报了吕省、郤芮谋反的线索,从而获得了晋文公的信赖。最后,晋国举足轻重的大臣赵衰登场了。

赵衰,是陪同晋文公亡命天涯、不离不弃的近臣,但不知何故,重耳登基之后,一直未被重用。在勃鞮的举荐下,赵衰终于出任原地掌管,并开启晋国风光的一段历史。

由此可见,勃鞮经历了晋国先后三人君主,却都能屹立不倒,其优秀之处在哪里?主要就是他看问题看得准的“战略眼光”。

想当初,蒲城一行,如果真伤了重耳,还有日后的风光勃鞮吗?说不准,在春秋时期,各国君主都在标榜自己正统和贤明的氛围里,勃鞮会成为一个替罪羊也未可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9

勃鞮单枪匹马刺杀重耳,迫使其流亡海外,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勃鞮武艺非常高强。勃鞮又名寺人披、履鞮,乃是是晋国的一名宦官,很受晋献公重视,要知道,晋献公是一位极为热衷于扩张领土的骁勇善战的国君,勃鞮能够得到他的重用,而且还被派去刺杀重耳,显然,勃鞮势必也是一位身怀武艺之人,而且武功还非常厉害。

二是勃鞮的背后还有晋献公。勃鞮刺杀重耳,说白了就是晋献公想要将重耳置于死地,就算重耳不怕勃鞮,也害怕他背后的晋献公。对于重耳而言,勃鞮可能只是晋献公派出的众多杀手中的一个,如果他不及时逃走,会不会有更多的杀手赶到?重耳明白这一点,所以从勃鞮的手中逃走后,他甚至连行李都没有收拾,便马不停地逃往海外。

综上所述,面对勃鞮的刺杀,重耳除了逃跑,根本就没有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勃鞮不仅是一个武术大师、刺杀高手,更是一个厉害的“纵横家”。

我们知道,重耳后来成功继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回想到当年被勃鞮追杀的场景,非常生气,于是派人到处找勃鞮,要杀了他报仇雪恨。

然而,当勃鞮被带到晋文公的面前时,却丝毫没有怯意,他自比为管仲,又将晋文公比喻为齐桓公,希望晋文公选贤用能,这让晋文公非常受用,心中的怒气消了三分。此后,勃鞮又将吕省、郤芮谋反之事告诉给晋文公,算是戴罪立功,自此以后,晋文公将勃鞮因为心腹,委以重任。

可见,勃鞮绝非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

第2个回答  2019-11-15

勃鞮是先秦时代晋国的寺人,也就是所谓的宦官,历史上还被称作寺人披和履鞮。作为宦官出身的他,虽然地位卑微,却能整天围绕在主公及王后等实权大人物周围,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勃鞮的优秀之处在于他的政治智慧和武功都不低。经历了晋献公、晋惠公、晋文公重耳三朝都不倒,而且官位也不低,参与了众多核心机密的执行工作。他的政治智慧在于能够平衡各方利益,观测风向,并为自己留好后路。

勃鞮因为聪明而且办事周到,获得了王后骊姬的欢心。勃鞮不仅能在后宫吃的开,而且还懂兵法战阵,这也是他获得当时的晋献公和晋惠信任和重用的基础。后来勃鞮任命为心腹,承担攻伐城池和追杀重耳的任务。

勃鞮准备充分,攻伐蒲城均获全胜,勃鞮的身份已经从后宫侍卫变成了驰骋战阵的将军。另外他还被君主任命为刺客,去刺杀政敌重耳。

晋献公去世后,国君位置几经波折,最终落到了三公子夷吾身上,就是晋惠公。

勃鞮被晋惠公派出做刺杀重耳的时候,只用一天就赶到了重耳的驻地,冲破护卫,直奔重耳的住处。勃鞮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奔跑能力也不俗。重耳没有料到勃鞮这个太监会来的那么快,机智的他只能翻墙逃走。

第二次勃鞮奉晋惠公的命,再次追杀过重耳。这次的勃鞮继续发挥长跑耐力的能力。耗时三天的路程被他仅用两天就达成。因为内线谍报比较精准,所以重耳面对上次差点得手的勃鞮,只好来不及卷起铺盖和行李,直接跑路来躲开追杀。

后来重耳终于结束流亡之路,登上王位。这个时候的勃鞮主动见到重耳,并以管仲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之前只会忠于主公,现在主动投诚也会忠诚于重耳。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并不能打动重耳,所以他抛出一个机密。这就是


原来

这个情报非常有价值,也使得勃鞮再次获得新君的赏识。就连跟着重耳流浪十九年的赵衰也是勃鞮的美言和觐见,才获得了地方官的位置。《左传》中记载,公元前635年,晋国收降原国后,想派人镇守原地。于是晋文公就咨询勃鞮派谁合适,勃鞮就说:“您之前在外流亡了19年,赵衰一直忠心耿耿的跟随服侍您,他带着干粮水袋,就是再饿他也不吃不喝,全都留下一给您吃,所以让赵衰来镇守最为放心”。

勃鞮的归宿是死于战阵,这也兑现了当初他对晋文公忠诚的承诺。《东周列国志》记载:公元前632年,晋国伐曹国,曹共公诈降,勃鞮请命乔装假扮成晋文公,带军进城试探,没想到刚进城门,曹军万箭齐发,勃鞮及三百多人,全被射死!

勃鞮身体素质强,口才好,会指挥军队,富有智慧是个多面人才,而且表现忠诚,所以历经晋国纷繁复杂的局面,都能获得一席之地。

第3个回答  2019-11-14

这个问题中,勃鞮是以刺客形象出现的。但实际上勃鞮却是一个特殊的刺客,因为他是寺人,即宦官。至于勃鞮是否被“宫刑”,这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春秋时,寺人的构成,既有“宫刑过的宦官”,还有一些民间百姓的孩子。也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宦官们,并非后来的传统意义上的太监。

所以勃鞮就跟春秋战国时期的比如,荆轲等著名刺客区分开来了。所谓:身份决定立场!勃鞮显然是异常忠于晋国国君的,明白了这点,其实也就能明白,勃鞮到底有何优秀。

晋献公由于听信了妃子骊姬的谗言,要杀掉重耳(日后的晋文公),勃鞮便是这次行动的具体的执行者。且是相当凶狠,上去就是一刀,好在重耳运气好,只砍中了重耳的衣服,重耳得以跳墙逃脱。

但事情却没有完,晋惠公继位后,对重耳依旧忌惮不已。于是,再次指派勃鞮赶赴渭滨,要求三天内,务必杀掉重耳。而勃鞮竟然一天时间就赶到了,可惜,重耳还是逃了。由此开始了流亡生涯。

这两次对重耳的刺杀,勃鞮虽非常努力,却都以失败告终。自然他跟重耳之间,便积累了很大的矛盾。在重耳升级为晋文公后,对勃鞮也是相当仇视,派人对勃鞮训话:我重耳当上晋文公了,咱俩之间的事,是不是该说道说道了?

哪料,勃鞮却说:没什么可说道的。我只不过是忠于国君。如今你重耳当了国君,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当年管仲还曾用箭射杀过齐桓公呢。你重耳倘若是这种小肚鸡肠的模样,早晚会再次流亡。

这一番话,让晋文公清醒了,意识到了自己是因私废公。所以去迎接他,于是勃鞮这才告终晋文公,吕甥和郄芮要谋反啦,等于又挽救了晋文公和晋国一次。

所以若问,勃鞮优秀在哪儿?其实就两点,一个是绝对忠心于晋国,一个是胆量和见识都比较高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1-18
一是勃鞮武功高强,三次刺杀重耳虽未能成功,但是他十分的忠心,后来重耳上位,他并未害怕,而是面见对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气和胆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