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的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特点:

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产于我国河北、安微、山东、山西等地。

体色翠绿,少数淡褐。触角发达60mm,复眼2只,单眼3只。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附式4-4-4, 1-3附节有垫,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卵褐色,长6.0mm,宽1.6 -2.0mrn。卵壳坚硬。以卵在2-3cm土层越冬。

扩展资料:

我国蝈蝈的分布较广,从观赏的角度,对蝈蝈按体色分类,可分为绿蝈蝈、黑蝈蝈、山青蝈蝈、草自蝈蝈、异色蝈蝈。按产地来分类,可分为北蝈蝈与南蝈蝈两大类,北蝈蝈优于南蝈蝈。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冀蝈蝈、晋蝈蝈、鲁蝈蝈。京蝈蝈又叫燕蝈蝈。燕蝈蝈最有名的是安子沟的大山蝈蝈,以产黑色大铁蝈蝈著称。

杂食,但以捕食其它昆虫为主。在饥饿时能自相残杀,一般雌虫吃雄虫较多。由于它能捕食一些害虫,所以应合理捕捉利用。柞蚕区视为害虫。植物方面除取食各种绿色植物外,也取食窝头、.米饭,豆腐、馒头、炸饼等。

该虫天敌有白僵菌、红色寄生瞒、蝗螂,有时在捕食蚂蜂时有被鳌死的情况。它除做为欣赏昆虫饲养外,还可做为害虫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另外其卵营养成分很高,蛋白质含量达49.49%,可食炒其卵或油炸蝈蝈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蝈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6

蝈蝈的特点如下:

成虫体色翠绿,少数淡褐。触角发达60mm,复眼2只,单眼3只。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

附式4-4-4, 1-3附节有垫,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卵褐色,长6.0mm,宽1.6 -2.0mrn。卵壳坚硬。以卵在2-3cm土层越冬。若虫共经5龄。

生活史:一年一代。

蝈蝈文化

蝈蝈大赛 拿分贝仪测“嗓门”

若从明朝袁宏道《促织志》所载算起,这小虫成为宠物,应有400年历史,当时就有人写书研究养殖方法。

“但玩蝈蝈的鼎盛时期还是在清朝。那时候皇帝都玩。”北京市鸣虫协会秘书长赵伯光说。当时有个“万蝈来朝”的说法,“就是大臣们上朝时都揣着蝈蝈。”,到现在,玩蝈蝈已经成为北京民俗之一。

“蝈蝈是四大鸣虫(油葫芦、蟋蟀、金钟、蝈蝈)中,玩儿法最简单的一种。”玩法主要就是“听叫儿”,“冬天外面刮大风,下大雪,家里有蝈蝈叫出夏秋之声,屋里一下就充满了生机。”

叫声有诸多分类,“最好的是蛤蟆声,浑厚,北京人叫憨儿!”赵伯光说,音调过高会刺耳,频率过快会让人心情烦躁。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蝈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1
蝈蝈,人称“叫哥哥”,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产于我国河北、安微、山东、山西等地。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触角,是其感觉器官之一。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果等,食量较大, 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之一。但因其善鸣,故农民捕捉后装入笼中进城叫卖,颇受市民特别是小孩的青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27
喜欢斗殴
第4个回答  2013-10-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