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义乌发展这么快

如题所述

第一部曲:政府主导建设、开放市场, 激励人民搞市场经济。1984年,“义乌县委却做出决定:对外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城市市场开放,允许多渠道竞争’,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发展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这正是政府顺应人民的要求,主导建设、开放市场,激励人民搞市场经济,经济发展一发而不可收拾的真实写照。二十年后的今天,人们读到这些很可能不以为然,因为这些都是常态,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不过中国很大,各地自然、人文差异很大,发展阶段差异很大,对于处于发展市场经济起步阶段的地方仍具有对号入座的意义;对处于已有一些发展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对各地来说,重要的是要看到建设、开放市场起步时的艰难,要看到地方政府正面倡导的积极意义,要看到这背后是顺应民情、县情、市情、省情,要看到引导人民走一条正确、可行道路的艰难。不然的话,经过二十年的马拉松下来,义乌为什么就脱颖而出了,而不是你所在的地方呢?这至少进一步说明当时义乌县委(政府)知道对外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方向是正确的。因为这是对人民有利的,是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部曲:政府调控市场资源,确保了建设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场。“义乌市场经济的象征——小商品市场的产权却始终牢牢掌握在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手中。”“义乌小商品市场最佳摊位每5年使用权的实际含金量可高达100万元,而义乌市政府却有能力把价格定在5万元,有效控制了盲目的高价炒作,从而不使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活水被挡在过高的门槛之外。”地方政府调控了市场资源,就可以大量引进外来的交易对象,就可较快、较稳地确保建设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场。在这里,引进外来交易对象是关键,因为这样就引进了地缘关系,就可以快速建构商业社会存在的基础——地缘社会,从而有利于形成建立商业社会所需的契约社会,这对乡土社区迈进市场经济是最重要的一步,于是就可以比较快速地复制温州模式。可惜,知道这一点的地方政府不多,知道这一点而又能做到的地方政府更不多,否则,义乌市场经济的象征——小商品市场就不可能这么快、这么容易地做到今天这种水平和规模,因为那样义乌就会面临更多的竞争者。很多地方政府喜欢大工程、大项目、大机器、高科技,喜欢显眼、能让人记住的政绩工程,不喜欢小商品;喜欢大商场、超市、购物中心,不喜欢小商品市场。一句话,喜欢能和世界接轨的东西,而不喜欢有点土气的东西。结果却是发展程度与义乌的差距在与日俱增。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