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闯王做了几天皇帝

如题所述

李闯王做了一天皇帝。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军攻陷太原,随即分兵南下晋东南,大顺军长治守将刘忠抵敌不住,被迫率部转入河南。至此,山西全省仅剩西南一角为大顺 军控制,李自成山西防线基本瓦解。

十月下旬,清军兵分两路攻打陕西,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吴三桂、尚可喜等军由大同向榆林进兵,然后从陕北南下西安。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率领孔有德、耿仲明等部,从河南怀庆攻击潼关。李自成闻讯,勿忙率军增援潼关。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刘宗敏先战不利。

拓展资料: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1]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

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1]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

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

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参考:百度百科“李闯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5

李自成总共当了42天皇帝。

李闯王(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一般指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

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另有一说李自成死亡地点为为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   )

扩展资料:

家世背景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公历9月22日)李自成出生,世居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  距他的老家长峁鄢[mǎo yān]六十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相传,是西夏奠基者李继迁的后人。

据《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据费密《荒书》记载,李自成在出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黄衣人进入土窑,于是李自成的小名叫做黄娃子(一说黄来儿)。   初名鸿基,小字硙生,少年时喜好枪马棍棒。

杀官起义

明朝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文不减。李家生活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  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   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当时,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朱由检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  ,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北京防守。甘肃边兵李自成所在部队随参将王国向京师进发,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兵士们要求发饷,参将王国却克扣不发。于是,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被杀,兵民发动了兵

参考资料:  李自成-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05
李闯王做了一天皇帝。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军攻陷太原,随即分兵南下晋东南,大顺军长治守将刘忠抵敌不住,被迫率部转入河南。至此,山西全省仅剩西南一角为大顺 军控制,李自成山西防线基本瓦解。十月下旬,清军兵分两路攻打陕西,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吴三桂、尚可喜等军由大同向榆林进兵,然后从陕北南下西安。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率领孔有德、耿仲明等部,从河南怀庆攻击潼关。李自成闻讯,勿忙率军增援潼关。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刘宗敏先战不利。
第3个回答  2014-02-16
李自成作了42天皇帝
有很多说法是李自成进京后立即堕落,军纪败坏,其实并非如此,现今也已考证那些全是讹传,是满清和残明地主阶级为诋毁李自成所散布的谣言。
李自成失败的第一大原因就是他没有堕落,据考证,李自成进北京后,军纪严明,没收了贪官污吏剥削老百姓的血汗钱,分发给群众,并且严惩了贪官污吏,造成了地主阶级的仇视,最终导致残明地主阶级和满清地主阶级的联合,李自成最后死于地主武装的偷袭,就是证明,吴三桂的降清表面上是因为陈圆圆,其实是因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原因二,没有重视吴三桂会引狼入室的可能,其实李自成攻下北京后绝对有时间解决吴三桂,但始终对吴三桂抱有幻想,想劝降吴三桂,所以一拖再拖,直到清兵入关。
原因三,战略上的失败,忽视了清军的突袭,山海关之战李自成的大顺军全力进攻吴三桂守军,却没有重视对清军的防备,在和吴三桂的守军杀得精疲力竭时,清军突然袭击,大顺军崔不及防,导致失败
原因四,没有建立根据地,李自成一直没有重视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从破长安,占太原,到最后拿下北京都没有都没有对大后方的防务进行筑固,建立一块可攻可守的根据地,最终导致山海关战败后,一溃千里
李自成虽然失败,但他将腐朽的明王朝送上了西天,不愧为闯王
第4个回答  2014-02-16
23天

李自成(1606~1645)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字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李自成传》)。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十五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继克陈州(今淮阳),与当地农民军会师,返师三围开封。先歼出城突袭的三营明军,后遣部连破郑州、荥阳、上蔡,扫清开封周围明军据点。明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率师十余万挺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李自成遂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城,自率主力占领朱仙镇有利地形,近战获胜,俘明军数万人。旋回师开封,挖墙填药爆破并掘黄河堤灌城(一说明军掘堤灌农民军)。为阻击明督师孙传庭部,率师西向,战于郏县,不利,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甲仗财物,诱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遂率部反击得手,斩俘将校70余人、步骑数千,获柿园大捷。进围汝宁(今汝南),环城发炮,百道架梯登城,执斩明督师杨文岳、分巡佥事王世琮等。挥师南走,绕道白马滩,架门扉作浮桥以渡,迫左良玉弃水寨而遁,进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旋分兵连破夷陵(今宜昌)、荆门诸州县。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称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命张国绅为上相、牛金星为左辅、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为制将军。随后,纳谋士顾君恩建策,制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北京的作战方略。亲率大军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击杀孙传庭,占领潼关、西安。旋分兵追歼明军残部,连下延安、汉中、榆林诸重镇。十七年正月,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称大顺王,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随后率师强渡黄河,东进山西,连破汾州、太原。旋兵分两路,遣部将刘芳亮率南路军攻大名(今属河北)、真定(今正定),自与刘宗敏率主力为北路,于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境)与明军血战数日,击杀明总兵周遇吉。后相继进占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属北京)。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改明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军制。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令刘宗敏为主帅组织兵力沿途反击。时农民军内部矛盾加剧,军事上节节败退,致使屯守山西、陕西计划无法实现,遂引兵经陕西退至湖广。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于通山县(今属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年40岁(一说兵败后禅隐湖南石门夹山)。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