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近代中国申奥第一人”的是谁?

如题所述

  近代中国申奥第一人张伯苓先生

  当北京成为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时,中国人在回首申奥历程时,都不会忘记一个人,他就是南开学校的校长、近代中国申奥第一人张伯苓先生 。而他发表那篇可以载入史册的演说,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了什么是奥林匹克。

  20世纪初叶的中国,被西方人称为 “东亚病夫”。当时的中国不仅政治、经济病入膏肓,民族心理、国民体魄都存在问题。救亡图存、民族复兴是有识之士的共同奋斗目标。致力于教育救国的张伯苓一直关注增强国民素质问题。西方国家举办的体育盛会信息早就在他的视野和思考之中。

  1896年,首届奥运会举办不久,张伯苓通过美国朋友了解到了这一世界顶级体育盛会的情况。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举办后,张伯苓更加关注奥运会。让国人了解奥运会、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他的心愿。

  1907年10月19日,作为南开学校校长的张伯苓,为参加天津第五届校际运动会取得优胜成绩的队员颁奖。在颁奖仪式上,张伯苓发表了演说,从天津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比赛联想到中国将来的体育运动发展,他随即提出了要组队参加世界奥运会的想法。那是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去年雅典奥运会期间,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技术水准很差,得奖希望渺茫,但他们仍然派许多选手参加。照此看来,我国应立即成立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队。”

  这是张伯苓第一次在公开演说中建议中国组建奥林匹克代表队,而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回应奥林匹克运动。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这次演讲的全部文字记载,但是,1907年10月19日的英文版《京津泰晤士报》,确切记录了这样一条信息:在天津城市运动会闭幕式上,张伯苓先生发表演讲。

  1924年8月,作为正式的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张伯苓被选为名誉会长。在体育协进会的领导下,中国进一步密切了与国际奥委会的联系,积极参加国际体育组织,先后加入了国际足球联合会、国际游泳联合会、国际草地网球联合会、国际技巧联合会等,并选派观察员出席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奥运会。1931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团体会员,联系更加密切。1932年,日本积极策划所谓“满洲国”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引起张伯苓及体育协进会同仁的极大愤慨。张学良作为东北大学校长在该校体育系毕业典礼上,宣布派刘长春、于希渭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同时他还致函国民政府外交部和体育协进会张伯苓等,申明此举的重要意义,经张伯苓、王正廷、郝更生磋商和多方努力,组成了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并由张伯苓急电国际奥委会为刘长春等报名,挫败了日本和伪满的阴谋,使中国代表第一次与其他参赛国代表一起登上了观礼台的荣誉席,写下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重要一页。

  为了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体育协进会于1935年7月在青岛开办“暑期训练会”,培训准备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张伯苓亲往训练营看望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并在体育讨论会上作关于中国体育的报告。1936年6月,终于组成了中国参加奥运会代表团,同时还组织了中华赴欧体育考察团,除观摩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奥运比赛外,还参加了国际运动员营活动,增进了中国体育工作者与国际的友好往来。

  抗日战争时期,张伯苓仍担任全国体育协进会领导工作。1945年抗日胜利不久,张伯苓在重庆主持召开体育协进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决议中国申办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并由张伯苓、王正廷向政府提出商洽。1947年11月,体育协进会正式决定组织第十四届奥运会代表团,后经张伯苓等人多次向南京政府交涉催促,才为代表团争取到部分经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29
申奥过程中有很多人值得怀念

中国申奥第一人——张伯苓
在南开学院 张伯苓先生的“奥运三问”

刘长春 1932年第一个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大连人刘长春不顾国民政府的反对坚持参加奥运

邓小平主席
在开完90亚运会后,他希望我们能开奥运会 这是我们申奥的源头

何振梁先生
中国人的骄傲 为了祖国的申奥梦想鞠躬尽瘁
第2个回答  2008-07-29
南开学校的校长、近代中国申奥第一人张伯苓先生

20世纪初叶的中国,被西方人称为 "东亚病夫"。当时的中国不仅政治、经济病入膏肓,民族心理、国民体魄都存在问题。救亡图存、民族复兴是有识之士的共同奋斗目标。致力于教育救国的张伯苓一直关注增强国民素质问题。西方国家举办的体育盛会信息早就在他的视野和思考之中。

1896年,首届奥运会举办不久,张伯苓通过美国朋友了解到了这一世界顶级体育盛会的情况。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举办后,张伯苓更加关注奥运会。让国人了解奥运会、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他的心愿。

1907年10月19日,作为南开学校校长的张伯苓,为参加天津第五届校际运动会取得优胜成绩的队员颁奖。在颁奖仪式上,张伯苓发表了演说,从天津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比赛联想到中国将来的体育运动发展,他随即提出了要组队参加世界奥运会的想法。那是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去年雅典奥运会期间,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技术水准很差,得奖希望渺茫,但他们仍然派许多选手参加。照此看来,我国应立即成立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队。"

这是张伯苓第一次在公开演说中建议中国组建奥林匹克代表队,而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回应奥林匹克运动。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这次演讲的全部文字记载,但是,1907年10月19日的英文版《京津泰晤士报》,确切记录了这样一条信息:在天津城市运动会闭幕式上,张伯苓先生发表演讲。

笔者面对那份已经泛黄的纸张,心绪难以平静。张伯苓先生演讲的内容是体育,但反映出中国人不甘落后的决心。当时1908年要召开奥运会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入中国,一直非常关注国际体育运动的张伯苓应该是有感而发,从中学体育运动联想到世界体育顶级赛事也在情理之中。张伯苓讲这席话绝不是心血来潮,在以后的40余年里,他始终致力于在中国传播奥林匹克运动。1908年,张伯苓还亲临英国观看了奥运会。

那年8月,张伯苓作为直隶省代表参加美国第四届渔业大会,会后,转道欧洲考察教育。当时,第4届奥运圣火在伦敦点燃,张伯苓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于是就到奥运会场观看选手们的比赛,比赛的精彩激烈给张伯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1909年10月9日-13日,南开中学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联合举办了年度运动会,张伯苓在颁奖仪式上向同学们介绍了英国伦敦奥运会的情况。

参考资料:http://jynews.zjol.com.cn/jynews/system/2008/07/23/010566865.shtml

第3个回答  2008-07-29
何振梁先生。

看过莫斯科申奥直播的人一定还记得,2001年7月13日,何振梁作为北京申办陈述人的第一句话就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不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决定,都将载入史册,但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的决定,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促使世界和中国拥抱在一起,从而造福全人类,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7年后的北京,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Bravo(棒极了)”,都灵市冬季奥组委副主席艾弗琳娜在众人的掌声中大喊。

何振梁用英语和法语交替说出自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敬,这是他真正动情的时刻,这也是他一生中能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

这也是何振梁第二次为中国申办奥运会效力。此前,为了北京申办2000年第27届夏季奥运会,何振梁在三年时间内飞遍五大洲,飞行里程超过64万公里,可以绕行地球10圈。以至有认识的机场工作人员问:“你不是昨天才回吗,怎么今天又出国了?”

第一次,奇迹没有发生。1993年9月23日,摩纳哥的蒙特卡洛,45对43,“两票之差使北京失去机会”。

到了1994年,何振梁从国家体委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为了他有更多的时间为国际奥林匹克事业做事,萨马兰奇委任他为文化委员会主席。

在他的主持下,1997年,在瑞士举办的“世界体育文化论坛”,引起了世人关注。“他让文化委员会获得了青春,”萨马兰奇这样赞许道。

但何振梁内心更看重的,是利用自己在国际奥委会工作的机会,为中国申办奥运会创造条件,积蓄力量。

1998年11月,中央批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何振梁知道,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直到2001年7月,他代表北京作第二次申奥陈述时,他已经是72岁的古稀老人。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萨马兰奇拆开信封,宣读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投票结果: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北京。”当“北京”这最后两个字从萨嘴里吐出时,直播大屏幕上出现了何振梁特写——这个满头银发的老人,泪水恣意流淌。

自此,何振梁逐渐淡出世人视野。

参考资料:http://news.sohu.com/54/20/news146082054.shtml

第4个回答  2008-07-29
中国申奥第一人——张伯苓

近代天津开展社会体育运动甚早,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不仅是社会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早期推动者之一。1907年10月天津第5届校际运动会闭幕,张伯苓在发奖仪式上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了演说,最早表达了中国人希望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愿望。他说: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获奖希望甚微,但他们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同时,他还建议中国加紧准备,筹建奥运会代表队,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1908年8月,张伯苓赴美参观,并借道英国归国。当时,正值伦敦举行第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张伯苓观看了大会盛况,深受鼓舞。回国后,他在天津第6届田径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首次用投影机放映了第4届奥运会的幻灯片,热情地向在场的运动员和观众们展示了奥运的魅力。张伯苓的热情得到社会各界的回应,在天津乃至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宣传。从那时起,中华民族真正与奥林匹克运动结下不解之缘!时光荏苒,百年传承,中国人一直为了实现中华奥运梦想而奋斗着,张伯苓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实当之无愧。

参考资料:http://blog.ifeng.com/article/1489256.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