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讨水喝留对联,被当成传家宝世代传承

如题所述

乾隆下江南这件事,在历史上那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暂且不提乾隆下江南的真相是什么,为公也好,为私也罢。总之是留下了一路的传说故事,也留下了不少的墨宝,今天这副对联,也是乾隆三下江南留下的墨宝之一。

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有一次原本是打算在"江淮中道"去浦口,不知怎的糊里糊涂踏上了古招信至濠州的驿道。乾隆一看此地风光也甚是秀美,那就将错就错吧,于是一路上也是吟诗作赋,兴致颇为高昂。路过桑大郢(明光市大郢乡)觉得有些口渴,便到村里讨水喝。

正好看到路边有一户桑姓人家的门前十分的热闹,乾隆这个爱凑热闹的便也围了过去,原来是桑姓人家在为新房上房梁,正在宴请亲朋好友,邻居们吃席,场面真是热闹。

这桑家主人也是个热情好客的,看见乾隆面生,也过去招呼着,请到家里用茶。让丫鬟上了壶好茶,因为客人较多,便去招呼别的客人了,忽略了乾隆。大堂里还有两位桑家请的先生,为新房写上梁的对联,但是俩人推辞半天,谁都没好意思先下笔,于是相继找个借口出门了。

乾隆茶也喝了半壶,大堂里就剩他一人,看着文房四宝,一时有点技痒,就想着,这俩乡村先生也是酸劲够大的,有啥可让的,写就写呗,就当是喝了别人家的茶,留点东西在此吧!

于是饱蘸墨汁,笔走龙蛇写下了这副对联:“上梁正逢黄道日 竖柱巧遇紫微星”,接着为中梁写下:"乾元亨利贞"五个大字,写完后乾隆怕露了身份,用茶壶压在对联上角,便起身出门。

桑家主人在大门口迎客的时候看见乾隆要走,便说“因为客多,疏忽了,留下吃过饭再走”,乾隆:“先生客气了,我还赶路,谢了!后会有期。”

桑家主人也不好再挽留,便作罢了。正好这时,两个先生中的汪先生先回到大堂,还以为是李先生写的,一看对联已写好,那字雄浑泼辣,刚健清新,那意思更是精妙无比。心想这李先生的水平怎么提高的这么快。

正在这时李先生回来了,一看汪先生手中的对联,从字到意,越看越惊讶,不由自主地说:"汪先生这般水平刚才还谦让,我要真的写了,还不羞煞我也!"汪先生听李先生这么一说,再细看对联,方才猛然大悟,慌忙出门要追那过路人,过路人早已走远。

二位先生把此事告之桑家主人,桑家主人一拍脑门后悔道:"我真无用,真是有眼无珠,见他那貌相决非凡人。"

乾隆爷走了,但在桑家留下了墨宝,消息传开后,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观看。桑家主人把此对联留作传家之宝,多少年过去了,现在乾隆书写的真迹早不知下落了,但此联至今还在明光市城乡流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