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什麼科幻电影吗?

如题所述

有人说这几年因为刘慈欣和《三体》,中国科幻电影可能迎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起点可以算是2014年。照此推断,2015年应该是科幻电影有所收获的一年?
然而,有一个小例子很好地反映了现实:在14年年底有消息说,2015年中国要拍三部科幻电影——大刘的《流浪地球》、《微纪元》和《超新星纪元》;到了2015年,推介会上则宣布2016年要拍两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和《超新星纪元》。不要问我《微纪元》去哪了,反正不在今年的电影点评之中。
那么2015年,中国的科幻文化和科幻电影究竟发展得如何?
大IP《三体》
从IP改编的角度而言,勉强可以说2014年是科幻IP热潮的起点。2015年则有了更多的资本注入。
而今年最热的是一部刚刚拍完,还没上映的电影,大家肯定有所耳闻:
《三体》。
《三体》原书就有大量粉丝,今年它改编成了电影,预计2016年上映。图片来源:三体电影
围绕IP和《三体》带起科幻热潮,稍有名气的科幻作者纷纷将自己推销出去,基本上现有的作者IP均被分配完毕。
但如果不好好拍,即便至今立项了八十多部科幻电影,又有多少真的会拍,拍的又有多少能上映,上映的又有多少能看呢?今年的华语科幻和前两年相比数量与质量也远不能及,虽然去年的质量已经让人不忍睹视了。
IP热,火了谁?
当IP的概念从游戏特别是手游衍生到电影时,今年的华语银幕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IP大电影了。在当前中文语境下,IP并不单纯是版权的转让,其自身更是带有“品牌”的含义。这就意味着IP本身必然占有着一定的分众市场,在资本热的操纵下,科幻IP也必然随之水涨船高。
但是IP的改编其实是在消耗已有的品牌,虽然可以重复消耗,但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对再次改编带来不好的影响。更关键之处在于,IP热并不会直接对现有的生态环境带来洗牌。重新塑造品牌再改编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市场不会鼓励这种行为。后果就是原有生态的竞争加剧,以便让更多的作品或作者成为IP。
但IP再火, 中国科幻文学目前仍是个小圈子
虽然IP被炒的这么热,中国科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现有的科幻文学圈和IP最热的网络文学圈是交际不太大的两个圈子。比如《科幻世界》正刊的征稿标准并没有太大变,借着《三体》热这股东风,销量得到了回升,明年将改版并重新恢复少年版。
然而,科幻文学圈可能也就这么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